基金項目:本文系中國商業經濟學會2018年度職業教育專項研究課題“商業類現代學徒制國際化職業化人才培養研究”(編號:2018ZSZJYB05)階段性成果。
摘 要: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以跨境電商為代表的國際化商業企業迅猛發展,急需大量具有國際化思維、國際化商業知識體系、國際化溝通協作能力、國際化商業操作能力的職業人才。構建適應現代學徒制的課程體系、保障體系、評估體系,開展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對提高我國商業類企業國際競爭力,緩解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壓力,適應新經濟形態的發展需求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商業類;國際化
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和產業發展,商業類企業發展迅速,特別是以跨境電商等外貿企業為代表的國際化商業企業發展迅猛。企業急需大量懂業務、能溝通、實踐能力強的商業人才,國際化職業人才的需求量持續增大。我國高職院校商業類專業培養的畢業生往往不具備開展國際化工作所需的跨文化交流、國際化視野和商業實際操作能力,國際化職業人才非常緊缺。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意識到目前的人才培養模式已經不適應市場需求,不能繼續沿用以前的人才培養模式。
一、商業類國際化職業人才的特點
商業類國際化企業對職業人才的能力素質有更高的標準,要求員工與國際市場發展需求相適應,能夠適應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商業類國際化職業人才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國際化思維
商業類企業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生存和發展,要求從業人員具有國際化的思維意識,在開展業務過程中思路開闊,能夠以國際化視角和世界眼光看待問題。
(二)國際化商業知識體系
開展國際化商業合作既需要熟知商業活動的基本理論知識,也需要熟悉商業合作伙伴的風俗習慣和商業特點,還需要掌握國際商業的法律法規,對參與者的整體知識素養要求較高。
(三)國際化溝通協作
各國在社會制度、傳統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發展國際商業貿易,也要從文化交融入手,培育精通中外文化、擅長溝通交流的跨文化人才。
(四)國際化商業實際操作
要滿足企業國際業務的發展需要,高職學生必須接觸大量的實際案例,提高實際操作技能,鍛煉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經過實際操作訓練,才能畢業后迅速適應崗位需要,具備處理企業商業實務的能力。
二、商業類國際化職業人才培養的意義
現代學徒制作為高職院校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教育部印發《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明確了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重要意義、總體目標和工作內涵,現代學徒制成為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發展方向。商業類國際化職業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一)提高我國商業類企業國際競爭力
高職院校作為企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力量,加強學生的國際化職業能力培養,提升從業者的業務能力和創新能力,對我國商業類企業拓展國際業務具有重要意義。
(二)緩解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壓力
高職院校應該針對商業類企業的實際需求,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競爭意識、風險意識,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學習能力、自我提升能力,解決學生的職業發展問題,緩解畢業生就業壓力。
(三)適應新經濟形態的發展需求
隨著以電子商務為代表的新經濟模式的發展,商業類企業在國際化發展過程中不斷革新技術水平和商業模式。只有從業者具有較高的職業素質,能夠根據新業態快速做出反應,才能搶占有利商機,使企業保持競爭力。
三、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一)構建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
現代學徒制是一種校企緊密合作的跨界教育模式,應該由校企雙方共同構建課程體系,由專職教師與企業師傅共同設計課程內容。校企雙方共同制定適合國際化特點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實現課程體系構建的科學性、多樣性。理論授課主要由教師完成,實踐授課主要由企業師傅完成,以國際化職業人才培養為目標,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職業成長規律,構建融合學生理論知識、職業技能為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科學劃定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的課時比例,既要滿足學習文化知識的需要,又要滿足學生職業發展的需要。校企雙方通過評估教學效果,發現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專業科目和課程內容。
(二)構建現代學徒制保障體系
首先是構建現代學徒制的制度保障體系。雖然政府出臺了一些實施現代學徒制的政策和規劃,但還缺乏具體的制度規定。在調動企業積極性、鼓勵學校開展現代學徒制等工作上缺少明確的政策措施。其次是構建現代學徒制的質量保障體系。現代學徒制教學涉及學校、企業、家庭等多個方面,只依靠學校無法建立完善的質量保障體系,只有各方充分溝通協商,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規章制度,針對學生理論學習和實踐培養的各個環節,結合學生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全面的質量保障體系。最后是構建現代學徒制的組織保障體系。學校和企業共同建立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管理機構,專職負責現代學徒制的教學、管理、考核等工作。
(三)構建現代學徒制評估體系
商業類國際化職業人才培養的效果需要通過構建評估體系進行考核評價。高職院校要摒棄傳統的考核方式,制定學校、企業共同參與的評估體系,制定符合商業實際情況和國際化形勢的人才評估體系。通過評估學生的理論素養、知識掌握情況、職業技能熟練程度等,找到學生的能力短板,針對性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學生畢業后學校還要繼續對畢業生進行跟蹤,對用人企業進行問卷調查,根據反饋不斷改進評估體系。
參考文獻:
[1]朱靜然.高職商科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浙江工業大學,2016.
[2]陳蓓.高職院校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8,32(06):100-102.
[3]王志偉.高職商科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路徑探索[J].職業技術教育,2014,35(23):10-14.
[4]趙云偉,魏召剛.自動化類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中國冶金教育,2019,(02):40-42.
作者簡介:
周道(1982-),女,湖南省長沙市人,經濟學副教授。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