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形勢下,“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等行動計劃的實施給物流業帶來新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造成了物流人才的缺乏,我國物流人才的培養數量和質量不能滿足社會對物流人才的需求。文章基于區域經濟發展的需求,明確應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以宿遷學院為例探索了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即依托區域經濟建設設置特色的課程教學體系、對接企業崗位要求構建模塊化實踐教學體系和貼合物流行業發展實施產教深度融合。
關鍵詞:物流管理;人才培養;宿遷學院
新常態下,國際產業轉移步伐不斷加快,服務貿易快速發展,全球采購、生產和全球銷售的物流發展模式日益形成。隨著國內經濟總量持續擴大、經濟結構調整、產業梯度轉移、城鎮化加速、消費結構升級以及“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行動計劃的實施,為物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宿遷市在這大背景下將現代物流業定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以來,“一核、五區、多節點”的現代物流業發展格局基本形成。面對新戰略、新機遇,宿遷市不斷優化物流業空間布局,加強區域物流合作機制創新,打造黃淮海經濟區和沿運河物流通道重要節點。調查表明,2018年運河宿遷港、電商物流、通湖物流等14個重大物流項目在集群化、規模化、標準化、信息化的發展推進中,從高端的物流規劃設計人員,到中層物流管理人員及基層的管理人員和作業人員,物流業高中低端人才全面緊缺。因此,急需通過教育提供具有物流專業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專業人才來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一、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的改革需要遵循經濟發展的規律,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宿遷學院堅持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辦學定位,在深入分析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的基礎上,設置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在新形勢下,致力于培養具有良好的物流管理理論基礎、扎實的物流管理知識及一定的實踐技能,能在交通運輸領域從事物流相關的決策、規劃、組織等工作;能夠在交通運輸行業,從事公路、鐵路、內河等系統工程技術應用和管理方面的工作;具備熟練的物流項目規劃、分析、設計和組織等專業技能,能夠研究和解決物流領域的實際問題,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社會責任感和寬廣的國際化視野,具備較強的繼續學習能力,能夠適應物流和相關領域的創新發展和現代化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二、對接區域經濟需求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在立德樹人、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大背景下,宿遷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積極把握區域經濟發展對物流人才的需求動向,改革物流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提高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能力。
(一)依托區域經濟建設設置特色的課程教學體系
宿遷學院物流管理專業堅持依托區域經濟建設,在對江蘇省以及宿遷市區域經濟發展需求分析的基礎上,構建“平臺+課程群”的課程體系。圍繞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專業定位,以培養應用型物流專業人才為出發點,在理論課程設置中,按照“通識、專業、應用”的順序,構建了通識教育平臺、專業基礎平臺和專業應用平臺。通識教育平臺主要設置思想政治、英語、體育、計算機、應用文寫作等必修課程和人文社科、藝術體育、創新創業等選修課程。專業基礎平臺主要設置高等數學、概率統計、線性代數、C語言程序設計、管理學、會計學等必修課程和數學建模、高等數學選講、經濟學選講等選修課程。專業應用平臺主要設置物流學原理、供應鏈管理、物流運作管理、物流信息系統、運輸管理、倉儲與配送管理、貨物學、冷鏈物流管理和運輸港站與樞紐9門專業必修課程和供應鏈設計、供應鏈建模、供應鏈與庫存控制、智能物流技術與裝備、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智能倉庫規劃與設計、多式聯運組織與管理、電子商務概論、跨國公司經營管理、物流成本管理、運載工具、物流系統仿真、物流項目管理和人工智能導論共14門專業選修課程。
按照橫向“工作崗位—工作能力—課程群”邏輯主線,在“三大”平臺基礎上形成“物流運營”“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供應鏈管理”三大課程群。物流運營課程群通過開設公路運輸、倉儲與配送管理等專業課程,使學生掌握運輸配載、倉儲作業及管理、庫存控制等技能;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課程群主要開設物流學原理、數據庫管理應用、物流信息系統、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物流系統仿真等課程,系統培訓學生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技能,組建小型團隊,協作完成小型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供應鏈管理課程群通過開設供應鏈管理、供應鏈設計、供應鏈建模等專業課程,培養學生供應鏈優化技能,以致學生能快速融入物流企業實操。
(二)對接企業崗位要求構建模塊化實踐教學體系
圍繞宿遷學院辦學特點、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辦學定位以及企業核心崗位要求,物流管理專業形成由專項能力實踐模塊、專業綜合實踐模塊、創新能力實踐模塊構成的模塊化實踐教學體系。該體系以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為目標,以提高實踐創新能力為主線,以問題為牽引,以任務為驅動,通過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實現教學過程的漸進性、開放性和職業性。三個模塊相互銜接、互相支撐,強化“專業化”和“職業化”培養理念,將實踐與創新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做到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融合、校內培養與校外實踐結合。
專項能力實踐模塊中,分為課程實驗和綜合實驗兩個子模塊。課程實驗是對設置的專業課程分別開出相對應的獨立實驗,在教授理論的同時,培養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便于促進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綜合實驗是針對物流專業畢業后實際工作中所需的專業能力進行強化訓練,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專業綜合實踐模塊中,設置了認知實習、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學生通過自主分散實習,增強對物流管理理論和方法的感性認識,了解實際工作中企業組織開展物流管理工作的全貌,將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中,培養和提高學生們理論聯系實際、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實踐模塊中,包括學科競賽、創新訓練和畢業論文。學生通過參加各種專業競賽、創新創業訓練,完成畢業論文等形式,針對實際物流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創新性地提出對應解決方案,加強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和鍛煉。
(三)貼合物流行業發展實施產教深度融合
地方經濟的區域性決定了物流行業發展的差異性,因而物流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要迎合當地產業發展的需求,宿遷學院物流專業的人才培養在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標準基礎上具有鮮明的地方產業特色。一是專業建設之初,邀請物流行企業的專業人員參與物流管理專業建設工作,共同商討物流管理專業建設以及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二是教學內容上銜接職業標準和崗位要求,將物流專業的能力培養與行業發展有機融合,同時開設行業課程,強化校企合作,使得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發展;三是與地方企業合作共建實踐教學平臺,將企業的產業背景和科研資源相結合,實現校企資源優勢互補,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四是與地方企業共建校園實訓基地,學生通過頂崗實習,在企業的真實經營環境中實踐,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事物流專業教師也會定期到企業掛職鍛煉,提高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培養物流管理專業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參考文獻:
[1]潘華賢,吳文杰.基于崗位責任清單的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高教學刊,2019,(02).
[2]謝會芹,方巍.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探究——評《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教育學刊,2017,(12).
[3]王秀梅,連珠.基于市場需求的物流金融人才培養對策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7,(12).
[4]李衛東,吳硯峰.面向東盟培養區域特色物流專業人才的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01).
[5]胡玉霞.校企合作推動高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路徑研究[J].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2).
作者簡介:
楊秋明(1983-),女,河南省洛陽市人,宿遷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