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哲
摘 要:當前,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著深刻復雜變化,為更好地適應國內外新的復雜形勢,要準確分析國內外復雜形勢,把握機遇,迎接挑戰,把對外開放戰略推向前進。
關鍵詞:新時代;對外開放;推向前進
40多年來,中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成功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轉折,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但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國際形勢不確定性增加,我國正處在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為適應國內外新的復雜形勢,必須深入分析、準確研判時代特征和變化趨勢,在取得偉大成就的基礎上,把對外開放進一步推進前進。
一、開放戰略的歷史進程
我國的對外開放戰略采取的是漸進式推進而非休克療法,經歷了從沿海到內地、局部到縱深的推進過程。不同歷史階段,決策者不斷調整開放戰略,持續推進擴大開放。
啟動階段:1978—1992年。把對外開放戰略作為長期基本國策是在十二屆三中全會上正式提出的。80年代,國家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地設立經濟特區,特區允許華僑、港澳商人和外國廠商直接投資辦廠,或同他們興辦合資企業,爾后進一步設立沿海開放城市,并建立完善法律,改善營商環境。
深化階段:1992—2002年。這一階段中國對外開放面臨非常嚴峻的外部環境。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之后,中國迎來新一波發展,日本、韓國資金大量進入,特別是此后以浦東新區為典型代表的對外開放新探索。
開放階段:2002—2012年。此階段主要是圍繞加入世貿組織展開的,中國落實“入世”承諾,按照世貿組織規則修訂了多項法律法規,以改革國內的體制與現行國際體制接軌,一系列重大舉措使我國對外開放迅速發展。
全面開放階段:2013年至今。在此階段,中國經濟發展需要“升級”,而這種升級就需要制度的變革,模式的創新。中國以“一帶一路”建設和自由貿易試驗區為引領,以對外開放促進對內改革,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說,經過兩至三年的改革試驗,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擴大開放空間,用倒逼機制推動轉型升級。
二、開放戰略的基本經驗
40多年來,對外開放積累和創造了極為豐富的經驗和啟示。這些經驗和啟示在合乎時代發展的潮流中不斷得以檢驗、繼承和弘揚。
一個執政黨:堅持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對外開放戰略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本質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
一條道路:獨立自主的開放道路。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既不能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要走改革開放的新路。要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一種品格: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中國的對外開放能夠取得偉大成果,就在于我們黨既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又根據中國具體實際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理論體系為改革開放提供了理論指導,又成功探索中國自己的對外發展道路,有力推動了開放實踐。
一種方法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這是指導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的總結。
三、開放戰略面臨的挑戰
在世界經濟陷入深度調整,世界經濟格局深刻變革的背景下,中國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新形勢和新挑戰。
全球范圍內金融危機的影響還未過去,造成全球金融危機的問題并未得到根本解決。短時期內,發達國家結構性矛盾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經濟復蘇進程曲折。受發達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影響、實體經濟增長乏力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新興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速明顯放緩,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波動劇烈,全球經濟格局變化深刻。
逆全球化潮流不斷涌現,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深入發展。目前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不僅阻礙國際經濟一體化進程,而且破壞國際經貿規則,損害國際貿易組織,因而給世界經濟帶來動蕩。2017年新一屆美國政府上任以來,在“美國優先”的口號下,實行經濟霸權主義、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挑起中美貿易爭端,試圖采取極限方法對中國試壓,導致中美經貿摩擦在短時期內急劇升溫,也使多邊貿易體制和自由貿易規則遭到嚴重破壞。
四、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擴大開放的戰略部署
作為我國一項長期基本國策,我們要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開放,把黨中央擴大開放的戰略部署落到實處。
積極引導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簡單的加工貿易使國內企業的利潤非常低,大部分利潤被國外企業拿走,并且造成國內資源的浪費,環境的污染,得不償失。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轉變外貿增長與發展方式。因此應該注重提高我國出口商品的質量,轉變數量取勝為質量取勝,轉變中國制造為中國創造,由粗放式的數量擴張,轉變為高質量、高科技含量的集約式發展。
大力發展服務貿易,進一步優化外貿結構。為適應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應加快服務業的全面開放。推進新興貿易出口,提高貿易企業的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優化貿易服務結構。制訂和完善服務貿易立法,建立貿易服務競爭規則,放寬服務貿易的市場準入,制訂優惠措施,推進外包商務環境建設,加大人才培養,培育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服務外包企業。
進一步深化外匯管理體制,穩步有序地推進資本市場開放。保障外商投資合法權益,有序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營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擴大國內外參與主體,豐富交易產品和工具,建立開放、有競爭力的外匯市場。同時要防范內外部沖擊的風險,要嚴格執行當下的監管措施,也要做好預期管理,保證外匯市場安全平穩。
參考文獻:
[1]隆國強.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中國對外開放40年[M].廣東經濟出版社,2017.
[2]盧峰.縱論開放經濟與全球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3]持續深化外匯管理改革 加大資本市場雙向開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