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芷瑩

摘 要:本文通過對并購風險的相關概念進行界定,在弄清并購行為實質的基礎之上,詳細剖析并購過程中可能對財務風險造成影響的具體因素,將分析結論與并購實際發生過程相結合,對財務風險進行仔細分類與整合后,引入案例,用相關數據解說分析,最終用一個全局性的眼光解析全文研究思路,進而提出詳細具體的防范措施以及建設性的意見。
關鍵詞:企業兼并;財務風險;并購案例;風險防范措施
當今社會,企業間并購行為愈發頻繁,并購行為也從原先的國內并購發展成為國際企業并購。在此背景下,我國勢必會受到影響。并購已成為行業發展的大趨勢,國內企業并購已成為常態。企業間收購具有相當多優勢,可以使企業抓住時機,快速占領市場,提升企業生產效率以及擴大企業規模。因此許多企業為了快速提升自身營運能力,進入新市場,均選擇了企業并購這一模式。然而并購帶來的風險值得關注。
一、企業并購財務風險的基本問題解析
(一)企業并購定義
企業并購是指企業的一種經濟活動,是可以獲取其余企業產權的重要形式。廣義的兼并一般包括吸收合并和其他產權交易方式。之所以經常把兼并和收購合稱為并購,是因為收購和廣義兼并的意義十分相近。
(二)企業并購動因
1.效率動因
在企業做出并購決定前,需要認識到并購給企業帶來的巨大優勢,讓企業在消費市場這個復雜殘酷環境下更具有競爭力。可以具體到三點:經營協同效應、管理協同效應、財務協同效應。
2.經濟動因
市場調查與談判監督是在進行收購前必須注意的地方。這一支出隨市場不確定性和非理性的變動而增加。并購在保持市場占有率的基礎上,增強市場競爭力,有效解決成本增加的問題。收購前對目標有詳細了解后制定合適收購計劃,通過并購實現企業戰略重組,還能使企業經營多樣化,讓風險進行分攤,減少投資損失,降低風險。
(三)企業并購財務風險及類型
1.定價風險
并購價格是企業并購過程中的核心問題。并購價格的確定,關鍵在于對目標企業的合理估價。在此過程中,因為信息不對稱、評估方法不對等因素,造成企業無法合理評估目標企業價值,尤其是高估目標企業價值,導致財務損失,此為定價風險。
2.融資風險
企業在完成對目標企業估價時,需要融資來解決資金問題,此時產生融資風險。融資風險是指企業籌資進而造成財務損失的可能性。
3.支付風險
支付風險是指對籌集到的資金使用時存在的風險。企業定價和融資均為支付做準備,因此支付方式的選擇作為企業并購財務風險形成的一個重要因素。當今主要的四種支付方式分別為:現金支付、股票支付、杠桿支付和混合支付。不同種支付方式會產生不同的風險。現金支付存在資金流動性風險,股權支付存在股權稀釋風險、杠桿支付存在債務風險。
4.并購財務整合風險
在完成并購之后,企業需要對目標企業進行整合,因此會產生并購財務整合風險。在此過程中,造成財務風險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兩點:一是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管理者沒有意識到環境帶來的風險而做出錯誤的決策導致財務損失;二是目標企業與并購企業在財務部門人員構成和財務處理等方面存在差異,導致并購企業發生財務損失。
二、基于中國平安并購案財務風險評價分析
(一)中國平安并購中國深發展案例綜述
中國平安綜合金融戰略的目標是“保險、銀行、投資”三大主業共同發展。中國平安一直存有收購全國性商業銀行牌照的想法。然而,根據中國平安年報2009顯示,中國銀行業收入的比例僅為2.9%,而銀行行業凈利潤所占比重僅為7.45%。這意味著,如果中國平安并購成功,中國平安的綜合財務戰略將向前推進。中國平安在2009年抓住了機會,趁著進攻,收購深圳開發銀行,以填補業務的不足。2010年毛利率均超過同行業中國人壽以及中國太保,此時中國平安凈收益幾乎與中國人壽保險相同。可以看出,此次中國平安準確抓住機會,趁勢出擊,做出了極其正確的決策。
(二)并購過程中存在的財務風險
表1-1 中國平安三次并購深發展情況表
根據中國平安具體情況顯示,該企業股本在2009年至2010年底沒有明顯漲勢,然而其凈利潤在2010年卻實現了18.56億。據報道,中國深發展每股收益為1.96元,每股凈資產9.87元。這與重組方案相比對價15.67元,可以得出市盈率9.67倍,這和平安銀行相同。由此看出,在中國平安并購深發展過程中,中國平安做到對深發展各方面信息搜集分析,確立了準確估價體系,進行合理估價以獲得深發展控股權。
中國平安在此過程中用以股換股方式,彌補自身現金不足的缺點,并以股權交換的方式將深發展并購成為子公司。證券交易不僅降低了企業的債務負擔,而且達到了降低企業現金壓力的目的。在優化企業資本結構的同時避免了債務成本過高而造成的財務風險。
(三)中國平安并購案財務風險分析
1.目標企業價值判斷
中國平安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對目標企業進行詳細調查分析審核,防止信息欺詐的可能性;其次,懂得用法律合同來保障自己權益,通過與目標企業簽訂相關購買協定,防止出現信息與實際不符的情形發生;最后,懂得利用第三方信息,通過這一信息提供了解目標企業信譽及發展潛能,這都有利于合并企業快速健康發展。
2.融資支付風險管理
中國平安在收購深發展過程中,做出一個相當正確的決定是采用以股換股方式來進行兼并,這樣既可以降低融資風險,又可以緩解企業自身經濟壓力,把企業面臨的危機控制在一個合理范圍之內。
3.時機的掌控
好的時機掌控意味著好的開端。當企業想要通過兼并來提升自身營運能力、擴大規模或是更加快速進入新領域時,要極其注意時間掌控。遇到有發展潛能的企業及時出手,對于發展能力有限、興趣不大的企業及時放棄。
三、企業并購財務風險防范
(一)減少信息不對稱情況
當企業沒有獲得準確信息或者是目標企業偽造信息、隱瞞真相,極有可能讓企業做出錯誤估價,從而造成付出更多成本的局面。為了避免這一情況發生,需要企業做到調查目標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等信息。采用各種渠道或方法對收取信息準確性進行驗證,以此來增加收購成功可能性。
(二)建立以債務結構為要點的杠桿支付方式
為保障并購后公司的銷售收入在支出之上,需采用杠桿支付方式,建立系統的債務結構。杠桿支付本身是利用較少的資金,采用并購后企業的債權資本作為支付金融融資的倒金字塔的融資模式。杠桿支付的實行,可以有效解決資金困難這一現狀。
(三)企業模式一體化,將財務管理制度與預算制度統一
重組企業做到企業內部環境與市場外部環境的相互協調極為重要。企業還需利用市場經濟的發展來化解并購后公司的財務整合策略與一些外部環境相接洽的問題。企業發生并購行為前,最好對當前經濟形勢有一個全面了解,當收購發生時,要第一時間對被并購企業進行資源整理,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做足準備。為了可以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提供更為精確財務信息,要改變原有公司的不良戰略實行企業一體化模式,促進技術的發展。不僅要保證企業的正常運轉,還要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強大的經濟支持。
結束語:
本文從財務角度探討企業并購活動,從理論上深入分析了企業并購中的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類別以及防范措施。通過中國平安銀行并購的典型案例,對其財務風險及其采取防范財務風險的措施進行詳細的分析,總結出其防范財務風險的效果對經營業績產生的影響并對一些不足的地方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我國企業在并購時對財務風險有足夠多的重視,并采取合理的措施來降低風險的發生,來增加我國企業并購成功率。
參考文獻:
[1]陳磊.中國平安并購深發展績效的財務數據檢驗[J].商,2013,(10):80-83.
[2]何麗娟.深發展財務研究[J].企業文化(下旬刊),2012,(11):98-99.
[3]胡哲俊.企業并購協同效應的EVA模型實證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