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順鶯


摘 ?要: 計算機實訓室是高校信息課程的教學場所,也是實踐課程的實訓基地。計算機實訓室在教學與管理過程中,因受到各方面因素影響,實訓室紀律亂、氣氛差、管理工作量大,且實訓結果難以保存,給教學與管理工作造成困難。文章將網絡映射功能與C/S架構相結合,利用服務器、操作系統軟件與應用軟件,研究了普通高職院校計算機實訓室管理創新的措施。
關鍵詞: 計算機實訓室; 教學與管理; 網絡映射; 管理創新
中圖分類號:G434 ? ? ?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6-8228(2019)10-83-03
Abstract: Computer laboratory is the teaching place of information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also the training base of practical course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of computer laboratory,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the discipline of the laboratory is disorderly, the atmosphere is poor, the workload of management is large, and the results of the training are difficult to preserve, which makes the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difficult.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network mapping function with C/S architecture, and uses server, operating system software and application software to study the management innovation measures of computer laborator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computer laboratory;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network mapping; management innovation
0 引言
計算機應用技術涉及領域越來越廣泛。在當前我國大學教育中,各專業的教學內容與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密切相關[1]。計算機實訓室從以往的只承擔常規的實踐教學任務,到如今也要承擔各種畢業設計、計算機等級考試、信息化課程競賽、創新創業訓練等。本文基于對高職院校一部分學的學習態度與動手能力方面的思考,利用現有計算機實訓室設備,研究了計算機實訓室創新管理,來解決以往計算機實訓室在教學與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研究如何利用服務器、操作系統軟件與應用軟件,將網絡映射功能與C/S架構相結合,促進實訓教學,提升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改變學生學習態度,減少管理工作量。
1 高職院校計算機實訓室現狀分析
1.1 實訓結果難以完成
目前,高職院校實訓室計算機在管理上一般采用以下三種模式。第一種是保護模式,管理人員在學生機上安裝了硬盤保護工具, 學生機重啟后還原, 這樣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實驗室計算機及網絡環境的安全, 但也制約了學生的存儲操作[2]。第二種是開放模式,學生可以在這個模式下隨意的對系統里的信息進行增、刪、改,并容易感染病毒,在這種模式下實訓操作難以完成[3]。第三種是考試模式,實訓操作前將學生機設置為考試模式,實訓操作后再還原為保護模式。該模式就像開放狀態,雖然不影響學生的存儲,但也會因感染病毒而影響實訓操作結果。
1.2 上機作業存在互拷現象,無法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影響教學工作
各個計算機實訓室因承擔的職能不一樣,對計算機硬件配置及建設要求也不一樣。在云實訓室,可以通過相應的軟件來禁用U盤、將作業上傳與下發到指定的服務器上。而普通的PC機實訓室無法擁有云實訓室的功能。有些信息課程可在云計算機實訓室里完成,有些課程需在普通的PC機實訓室完成。學生需通過動手完成實訓內容才能真正掌握要點知識。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在實踐操作所面臨問題與學生提交的實訓結果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做出教學方面調整與改進。高職院校的學生有一大部分在學習上不夠自覺,常常在老師講解完理論教學后,實訓操作時只看同學完成,最后通過U盤、網上共享或下載的方式將同學的操作結果拷貝,做為自已實訓結果。這部分只看不動的學生,遇到問題不思考、不與老師互動,實踐動手能力差。老師無法掌握其學習結果,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學工作的質量。
1.3 考試或是競賽中存在夾帶資料,造成考場紀律亂,管理工作量大
計算機實訓室除了承擔常規的教學任務,還需完成國家級與省級的等級考試、各種計算機競賽、創新創業訓練、興趣小組、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4]。實訓室如U盤未禁用,在考試與競賽中,就會存在學員們用U盤將資料帶進帶出現場,從而造成考場紀律亂氣氛差。計算機實訓室因要承但多方面的職能,特別對于普通PC機機房而言,管理員需根據每個職能來開啟與關閉U盤,這就給管理員帶來了大量的工作。
2 計算機實訓室管理創新措施
計算機實訓室在管理過程中,因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日常工作管理難度大,從而對教學工作形成了一定的阻礙。因此, 要對實訓室管理研究創新措施,才能滿足新時代的教學需求[5]。通過以上計算機實訓室實訓室現狀分析,思考用文件存儲的網絡映射結合C/S架構,利用服務器、操作系統軟件與應用軟件。在現有計算機硬件不變的情況下用最低的經費研究了計算機實訓室管理創新措施。
2.1 C/S架構模式
C/S模式也是客戶機/服務器(Client/Server)模式,此模式可以有效利用客戶端和服務端的硬件設備資源,將任務合理分配到這兩端來實現[6]。在該模式下從網絡、服務器、操作系統與應用軟件三個方面研究了高效快捷的計算機實驗室的創新管理[7]。這里的客戶機與服務器即學生機與教師機。首先,在教師機上安裝操作系統Windows Server2003或2008,并將教師機授權模式設為“每服務器同時連接數”為“9999”[8]。其次,在學生機與老師機上分別編輯網絡映射程序的客戶端與服務端。再次,在學生機上編輯關閉局域網共享的注冊表信息。最后,在學生機與教師機分別安裝極域電子教室管理軟件。
2.2 網絡映射程序的實現
以往在計算機實訓室上課,學生們都是通過FTP軟件來進行上傳與下載作業。其中有一部分學生在上傳作業時,沒有自已動手去完成老師布置的實訓作業,而是將同學的作業做些更改后上傳。在創新管理中研究了一種通過網絡映射來實現作業保存,學生只能通過本地計算機上傳自已的作業,限制了學生作業互拷,激發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也提升了老師的教學工作質量。通過上面C/S架構模式的部署,以最小化成本映射到物理網絡上,利用網絡映射程序功能,學生機將數據保存到教師機指定的文件夾。
教師機與學生機的IP設在同一個網段,并分別安裝相應的網絡映射程序。執行程序后,學生機會在本地計算機上生成網絡映射盤,當單擊網絡映射盤自動會在教師機上生成一個以學生機IP為名的文件夾,且每個文件夾都是共享狀態,無需在教師機上另設置。教師機能自動設置客戶機用戶的獨立訪問權限,不允許保留everyone用戶,達到一臺學生機只能訪問以IP地址為名唯一的文件夾。如圖1所示。
教師機的網絡映射程序如下:
@echo off
net share c$ /delete
net share d$ /delete
net share e$ /delete
net share f$ /delete
set dpath=f:\data
if not exist %dpath% (md %dpath%)
echo Y|cacls %dpath% ?/C /G everyone:F
setlocal enabledelayedexpansion
set osta=192.168.15.
for /l %%a in (1,1,58) do (
if not exist %dpath%\%osta%%%a (md %dpath%\%osta%%%a)
net user %osta%%%a linwei /add
net share %osta%%%a=%dpath%\%osta%%%a /grant:%osta%%%a,full
echo Y|cacls %dpath%\%osta%%%a /C ?/G administrator:F
echo Y|cacls %dpath%\%osta%%%a /C /e /G %osta%%%a:F
)
學生機的網絡映射程序如下:
@echo off
for /f "delims=: tokens=2" ? %%i in ('ipconfig ^| find /i "IPv4 地址"') do set IP=%%i
set ip=%ip:~1%
net use z: \\192.168.15.99\%ip% linwei /user:%ip%
start z:
2.3 解決局域網共享問題
局域網共享的開放讓學生機之間可以通過本地硬盤或文件夾共享來進行數據之間的互傳。在計算機管理創新模式中,通過編輯注冊表的信息來解決局域網共享,所有學生機之前不能進行共享,只能通過一個途徑——“網絡映射”來保存數據。當需要關閉局域網共享時,老師將學生機先切換到考試模式,再通過應用軟件——“極域”進行批量發送關閉局域網注冊表信息文件來完成。如果需要開放局域網共享功能,只需將學生機還原到保護模式。
2.4 極域電子教室管理軟件
目前常見的校園電子教室軟件有多種,極域電子教室管理軟件性能比較全的多媒體軟件。極域”能夠實現教學演示、分組教學、分組討論、隨堂小考、文件傳輸、屏幕廣播、遠程開關機、遠程設置、監控轉播等功能。如圖2所示。在計算機管理創新模式中,通過學生機與教師機分別安裝“極域”軟件;老師與管理員可用極域電子教室管理軟件來配合教學與管理。教師在上課或考試中可根據情況在“極域”上禁用客戶機(學生機)U盤;可在“極域”軟件里批量執行學生機的“關閉局域網共享”注冊表文件。即滿足了教學的常規功能,又提高了管理效率。
3 結束語
本文通過分析普通高職院校在實訓室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C/S模式,使用網絡映射功能,利用極域電子教室管理軟件,研究出計算機管理創新模式。并進行了部署測試。經過一個學期的測試使用,有效解決傳統計算機實訓室在教學中存在問題,激發了其中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了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提高老師的實驗教學質量與管理員的工作效率。目前只部署兩間實訓室,只有部分老師和部分課程在測試使用。今后將針對其他PC機計算機實訓室進行統一部署,全面實現基于網絡映射功能的計算機實訓室管理創新模式。將來會添加“互聯網+”的新技術來管理計算機實訓室,讓實訓教學與管理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何文麗.計算機實踐教學探討及實驗室管理[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5.5:239-241
[2] 趙文靜,葉旭,陳暢頻.計算機基礎實驗室“多通道”管理模式探究[J].實驗室科學,2016.6:212-216
[3] 洪文圳,藍新波.基于“互聯網+”的實驗室建設模式研究[J]. 實驗科學與技術,2018.2:206-210
[4] 汪慶,張璐瑤,杜煒,高潔.高校開放式計算機實驗室管理機制探索[J].計算機時代,2018.5:110-112
[5] 張明.高校計算機實驗室管理觀念創新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18.5:151-152
[6] 王紅梅.基于C/S模式的計算機應用在線考試系統研究[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2017.3:73-77
[7] 張寶瑛,李書珍,沈俊輝,李京忠.高校計算機實驗室的部署與管理[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11:221-224
[8] 郭學英,姜穎.基于無盤網絡技術的高校計算機實驗室改造[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1:24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