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數學學科的本質要求,也是新時代教育的根本目標。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小學一年級學生中仍有提高空間,對學生的長遠學習和綜合發展有重要意義。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學一年級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現狀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意義,并提出了提高一年級小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一年級;解決問題;提高;策略
一、 前言
數學是問題的學科,數學知識與問題相伴而生,數學知識存在的意義也是為了解決各種問題,所以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是數學教學的本質目標。小學生階段是階段性學習中時間跨度最長、學生年齡成長變化最大的階段。小學生一般在七到八歲入學上一年級,小學畢業時大多為十二三歲,這個時間跨度完全涵蓋了學生零知識基礎到小學知識儲備的變化,所以教學手段和教學目標安排等各方面更為復雜。小學生在一年級時所儲備的知識量幾乎為零,尤其是對于數學這種較為抽象的學科來說,一年級小學生需要在認知層面逐漸接受數學知識,形成數學意識,解決數學問題,這是小學教育難度最大的環節。只有教師對培養小學一年級學生數學解決問題能力予以足夠的重視,并充分了解培養一年級小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對教學的重要意義才能將教學目標與學生能力培養相統一。
二、 小學一年級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現狀
一年級在小學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原因有二:一是學生身份面臨突然轉變,幼兒園作為學前教育準備階段,所有的學習活動都只是為了讓學生在游戲中積累常識,學習的主要載體為游戲活動等,所以在幼兒教育階段學生始終作為一個游戲幼兒而不是學生,無論是教師的稱呼還是家長的態度上,學生都是小朋友的身份。進入一年級,學生正式進入正規學習階段,身份由幼兒轉向小學生,學習過程也逐漸正規化,課堂時間延長至45分鐘,游戲環節大大減少。二是教學方式的改變,幼兒園階段的學習基本以游戲為載體,教學手段也更靈活寬松,對學生的要求較低,而從一年級開始,學生學習步入正軌,教師講課方式有很大變化,知識型授課時間延長,課堂氛圍更加嚴肅安靜,學生難免不適應。所以確保一年級教學工作高效展開在教學工作中十分重要。而數學學科由于其偏向理科學科較為抽象的特性,對小學生的適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小學一年級小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方面存在以下情況:首先,學生的學習習慣尚未形成,學習態度也比較散漫。數學學科強調邏輯思維的重要性,也最注重思考過程,而學生思維活動是教師難以控制的領域,只有學生勤于思考、主動思考思維訓練才有成效。然而,一年級小學生的學習狀態還沒有完全脫離幼兒教育階段的游戲學習模式,所以學生在學習時不能主動思考,注意力無法長時間保持高度集中。其次,學生的知識基礎十分有限,識字認字水平不夠導致審題和理解能力有限。一年級的小學生掌握的漢字數量不多,詞組的數量更是有限,即使能夠認識詞組或漢字,對整句的理解也很難透徹到位,所以小學生在數學題目的審題方面有較大困難。最后,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有限,小學生的大腦發育尚處起步階段,看待問題的角度淺顯單一,思考層次不夠深入,且分析、歸納和整理能力十分有限,然而部分題目需要連續思考或者逆向思考,這對一年級小學生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
三、 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原因
數學相對于語文和英語來說更偏向理科學科,其抽象性更明顯,對于一年級小學生來說接受難度更大。強調在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數學教學和學生的數學學習體驗和學習質量均有幫助,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還能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體驗中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一) 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數學是與生活聯系最為緊密的學科之一,尤其是小學階段,數學知識大多來源于生活,也能夠應用于生活,學生也能夠在生活中經常見到課堂所學的知識。一年級數學學科中“認識人民幣、認識圖形”等知識,教師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不僅能夠消除數學知識的抽象感,拉近數學學科與學生的距離,還能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興趣是一切學習行為的原動力,只要學生能夠對數學學科產生興趣就能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并且小學生的行為受到主觀情緒的影響較大,學生只對自己感興趣的學科著重學習,所以通過提高學生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激發小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是提高一年級小學生數學學習質量的重要途徑。
(二) 豐富教學內涵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都對應試技巧過分關注,從而導致對數學學科本質的剖析較淺。許多小學數學教師認為,小學數學知識簡單易懂,且小學階段的數學體系比較單薄,只要能夠讓學生在考試中獲得高分就完成了數學教學目標。然而,素質教育推廣程度逐漸加深,教育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數學教學不僅要求學生會做題、能得分,更要求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能夠將課堂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小學一年級是所有學科系統學習的開始階段,在一年級數學教學中注重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是數學教學的內核要求,是從根本上改善數學學習質量的良好途徑。
四、 提高一年級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策略
(一) 結合實際情況構建教學情境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心理和大腦發育尚不成熟,這是課堂教學受到影響的一大客觀因素。一年級小學生對靜態的、純知識型課堂關注力不夠,很難長時間維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所以課堂教學難度較大。為了培養一年級小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首先要讓學生接受教師的講解、理解教材知識,學生才能夠以所學知識為基礎進行思考和實踐。所以教師應當根據學生年齡較小的實際情況構建恰當的課堂氛圍。由于一年級學生剛剛脫離幼兒教育,其思想觀念和學習習慣仍然受到幼兒教育階段的影響,為了使學生更容易過渡到小學教學,教師可以借鑒幼兒教育方法,以學生熟知的游戲或者游戲場景構建課堂情境,讓學生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內逐漸接受陌生知識、熟悉新的教學方法。
(二) 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
審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也是最為關鍵的一步,只有準確理解題意才能做出針對性判斷,才能有效解決數學問題。小學生由于其知識基礎十分薄弱,在身體層面的困難較大,所以為了著重培養一年級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教師需要刻意引導和幫助。一年級的數學題目以看圖解圖為主,學生需要正確理解圖畫的含義,然后結合簡單文字敘述轉化為數量關系,最后進行列式計算。為了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教師要督促學生認真閱讀每道題的題目。很多數學老師為了讓學生快速解題,將數學題目用學生最容易理解的方式簡化敘述并向學生解釋說明,這個做法表面上看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解題速度,實際對學生審題能力培養十分不利,學生一旦習慣教師的解釋闡述就很難再專心審題,最終導致學生無法獨立解決問題。所以教師要將題目中難以理解的部分進行專業引導,盡可能讓學生理解題目本身的含義,從而逐步提高審題能力。
(三) 引導學生掌握數學解題方法
數學學習最重要的是掌握解題方法,用數學思維思考問題,用科學的解題程序分析數學問題。一年級數學題目以基礎知識為主,解題方法較為簡單,但是對于一年級小學生來說,對數學方法進行歸納或分類的難度比較大。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解題的過程中也要注重總結解題方法,通過反復練習和刻意訓練讓學生養成數學思維、提高解題能力。小學一年級多以綜合分析法來解決問題,這也是學生接觸的第一個數學解題方法。綜合分析法強調明確區分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首先引導學生審題,然后逐步敘述已知信息,再讓學生明確需要解決的問題,最后將所有文字表述整理成數量關系。教師在習題訓練環節可以引導學生逐步習慣這種解題步驟,經過多次練習,小學生便能掌握綜合分析法。
(四) 重視數量關系運用能力培養
解決數學問題的本質是理清數量關系,所有一年級的數學問題都是以文字或者圖畫表述,需要學生將信息整理成數量關系并列式解答。所以在一年級數學解題能力培養中注重培養學生數量關系的整理和運用能力,提高小學生解決問題能力是關鍵。在數量關系運用的訓練上既要針對數量關系運用的培養,還要注重引導學生將數量關系與課堂情境抽離。教師要引導學生審題之后從文字表述或者題目情境中將數量關系分離出去,以數學思維理解數量關系,從而科學解決數學問題。一年級小學生的知識基礎薄弱,對題目理解很容易受到問題情境的影響,出現同樣數量關系在一道題中會解但是換一個表述方法就不會解的現象,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審題、思考、找數量關系、列式解題、回歸題目的程序,讓學生逐步化解問題,避免就題論題。
(五) 引導學生在交流中反思
反思過程是學生自我消化的過程,也是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行檢驗的環節,盡管一年級小學生的行為隨意性較大,但是作為專業的教師,我們應該借助各種教學工具吸引學生的關注,讓學生能夠跟隨教師的引導,在解決數學問題之后對自己的解題過程和解題成果進行檢驗和反思。一般的教學程序是學生逐步解題完成后教師對學生的解題步驟和解題成果進行評價,這能夠讓學生及時了解到自己需改進的地方。但是這種及時評價也讓學生喪失了反思的機會,教師在評價前留一定時間給學生進行自我審視,讓學生對自己的解題過程和解題成果進行檢查,在檢查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強化解題思路,還能對題目有更深刻的理解,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另外,小學生之間也需要進行交流溝通,同齡人之間的思想碰撞比教師的引導更有效,學生能夠通過向同學表述自己的想法來修正自己的解題過程,也通過聆聽同學的解題步驟完善自己的解題程序。
五、 結束語
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數學學科的內涵要求,一年級是正規教學教育的起始階段,奠定學生整個學習生涯的基調,從一年級開始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教育教學的要求,也是教師的職責所在。我們可以從構建合適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審題習慣、訓練學生掌握系統方法、幫助學生明確數量關系、加強學生的交流反思等方面入手提高一年級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尤麗萍.小學高年級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路徑探究[J].新教師,2019(1):62-63.
[2]楊芳.小學數學解決問題能力培養的策略探討[J].華夏教師,2019(2):55-56.
[3]韓華方.基于問題解決能力培養的小學數學教育[J].華夏教師,2018(36):45.
[4]劉輝.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J].中國教師,2018(S2):5.
作者簡介:
林麗萍,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靖城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