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階段,21世紀已然走過了將近五分之一的時間,在教學中的課程改革已越發呈現出如火如荼的可喜局面,其中,高中的歷史教學也在此過程中表現不俗,獲得了驕人的成果。本文基于高中課堂的“四度”,就歷史課程的今后發展提出一些淺薄意見,并以具體教學內容——“明清君主專制的強化”為本文主要例證,分析“四度”在具體的課程教學中有何表現。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四度”;“明清君主專制強化”;教學
一、 引言
現階段,我國高中的教學模式和方法論上已經出現了顯著的變化,但現實情況中,仍然有部分高中教師堅持以往舊有的模式和理念,對新的標準接受度不高,沒有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一味因循守舊,沒能用創新的思想和精神看待教學水平的發展和革新。在此背景下,筆者基于歷史課堂需要秉持的“四度”,以課程改革的大浪潮為本,就高中歷史課程上展現出的最大革新涵蓋了兩個主要方面——包括了理念和模式兩大變化進行分析。過去高中歷史教師總是以課本為根本,在教授的內容以及其他方面過于死板僵化,不夠靈活,但是在新的課程改革標準指導下,教師們逐步放棄了以往固化的觀點,開始意識到“教學”這兩個字的深刻內涵,其中“教”是指由教師指引,而“學”的過程則是以學生為主體,在這兩個維度上,書本只是一個橋梁和載體,最根本的是教師和學生雙方就書本內容上的傳遞和理解上存在的一個交互過程,因而在以學生為本而非教材為本的思想觀念指導下,“因材施教”也逐漸在歷史課堂上展出其真正意義。除此以外,教師在教學上運用“四度”理念,將這一觀點與歷史教學相融合,能夠展現出其在歷史中的新意義。
二、 “四度”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表現
在現實的高中課堂實踐中,在充分理解新課改的改革精神基礎上,進一步將改革理念與歷史教學相融合,讓歷史教學富有趣味,而非僅僅以應試為目的,這一目標也逐漸成為許多歷史教師的追求。基于此,本文就“四度”的內涵對教學進行分析。
(一) 大度
作為“四度”中的“第一度”,大度絕對不僅僅表現出其字面上的意思。事實上,就歷史這一門學科而言,作為一門文科屬性的課程,其同樣隱含了科學的內涵。就這一特質進行分析,歷史的科學性就在于每一個人都要客觀、全面、多維度地對歷史史實進行衡量,從而能夠運用馬克思的方法論——即辯證分析的手段來對人類社會浩浩湯湯的歷史進程加以區別,從而探尋出其發展的客觀規律。歷史的另一個人文維度相對來說是更加被大眾所熟知的,因為一談幾歷史,人們腦海中往往就會浮現出金戈鐵馬、赤壁臨風的場面,事實上,我國的歷史長河發展不可謂不是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古國具有上千年的歷史,其沉淀下來的人文情懷具有相當的厚度。就歷史課程而言,教師應當正確地評判自身在教育上能夠發揮的價值屬性,充當好引路人的角色,充分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通過適當、客觀地論述歷史上的知名人物的歷史事件,包括其功過得失以及是非成敗的相關評價,從而進一步培育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對歷史進行客觀判斷的精神。
“大度”一詞事實上就代表了教師在指引學生進行歷史相關內容的學習時,需要始終秉持的一種態度。由于現階段,快速消費等“速食”的生活方式漸趨流行,造成現代社會許多人的思想觀念出現變化,在價值選擇層面也出現了許多與主流不符的現象,越來越多人傾向于轉化成急功近利的迫切心態,并采取一些無法被社會大眾認可的方式和渠道,做出一些自認為可行的判斷。通過高中階段歷史的教學,應該在當下就對我國的高中生們進行歷史人文的疏導和關懷,進教師最大的職責和努力去引導學生們向良好的方向發展,盡全力培養起人文理念和歷史思想。歷史通常能夠培養一個人寬廣的胸懷和長遠的眼光,能夠培養一個人的人文素養,對于人文教育方面,歷史學科具有其他任意學科都無法比擬的優勢,能夠激發學生自主思考的意識,進而培育出能夠進行獨立思考、擁有自由人格的個體。
(二) 溫度
無論如何,教學與生活都是緊密相連的。尤其是在歷史教學中,教師更需要緊密結合當代社會生活,講歷史融入生活,讓學生明白,每個人都將深處時代的洪流中,最終成為歷史的一小部分。在時代的特點基礎上,課程改革的核心精神應該進一步在歷史教學中進行落實。
每一個身在教師崗位上的工作者都應該將這一問題進行充分思考,在深入理解的基礎上將歷史知識融入其中,從而更好地帶領學生品讀歷史。在與歷史進行對話的過程中,讓學生們充分了解歷史事件發生的時代背景,從而對這些事件進行客觀評判,并讓學生們學會將學習與生活相結合,在現實的生活情境中發現歷史的蹤跡,用歷史辯證的眼光看待周圍發生的事件,從而切實做到“以史為鏡”“古為今用”。
作為人文領域代表性的學科,歷史的學習具有其獨特性,由于歷史在時間和空間維度上本身就存在相當的延展性,往往是經過漫長時間發展最后積淀下來的事件,由于時間維度上往往具有相當的長度,并且歷史事件中,人物和時代與現在所處的社會都相距甚遠,這一特性以及接觸的時間的抽象程度,也就成為高中生學習這一課程難度較大的根源。事實上,即便歷史具有其陌生的性質,但最終歸根結底也是來源于生活,現在我們所處的環境不過是從前的歷史鋪墊而成,是過去歷史的一個延續狀態。歷史課程中的許多知識理論體系,其實與我們的現實生活狀態緊密相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會遇到各種各樣無法馬上解決的問題,事實上每個問題都有自己的歷史原因,只有扎根于現實,從現實的情況出發,用歷史的眼光辯證看待,明晰歷史服務于現實,才能夠在對待歷史上保持正確的態度。
(三) 高度
客觀地說,新課改在針對主體上有了更明確的指示。學生作為學校著重關注的對象,也是我國社會未來發展的主力軍,因而以學生為本是每個教師義不容辭的義務和責任。一個個體的思想發展隨著其年齡不斷地增長而不斷變化,高中階段是一個個體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運用歷史的厚度和積淀對學生的人格進行熏陶,并且注重其思考能力的培養,讓其學會自行辯證看待問題。通過對課本中歷史的內容進行剖析,進一步引入當時歷史事件發生的背景和相關場面,給學生營造出畫面感,進而進一步促進其思考的能力,在社會和歷史的長河中尋找最本真的事物。
以往的歷史教材,就學生高中階段的課業壓力和接受能力來看,事實上的確是偏困難且偏煩瑣。這一結果也就造成許多高中生學習歷史的方法上出現了問題,有趣、豐富的歷史內容變成了填鴨式的枯燥學習,無法在歷史課本中品味厚重的年代感和飽滿的歷史故事情節,所有的故事和人物都變成了簡單的蒼白無力的直接陳述,剩下的只有時間和地點,事件發生的緣由和過程,以及這一事件最終造成的結果、對后世產生的重要影響等等。諸如此類,在歷史課本教學中的類似例子不勝枚舉,這一現實情況也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教師只有真正做到寓教于樂,才能真正讓學生理解所授課程的歷史內涵。
在新的課程標準要求下,盡管在教學的模式和理念上有所創新和突破,但教學的困境沒有得到根本變化,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情感互動少之又少,學生們關于學習和理論的探究也往往出現重點錯放的問題,教師需要讓學生學會利用更加理性、現實的眼光看待學習的史實,用未來的、發展的理念對待史料,從而讓學生的思辨能力得到提高。
(四) 廣度
在“地球村”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的今天,全球一體化的進程也日益加速,人類社會正在前所未有的速度朝前不斷邁進,全球的合作方式和手段也日益多元,如果僅僅用單一的眼光對待歷史,那么整個民族和整個國家都將陷入泥潭。新的時代需要新的理論,新的理論也將為歷史的學習注入新的內涵。歷史的新內涵事實上也就是用開闊的眼界去對待其發生的當下,分析其背景,辯證地運用雙面的理論去進行思辨。在尊重世界各民族文明的大前提下,分析其發展的歷程,探究其每一階段出現的變化以及深入分析變化出現的原因,從而將全球史觀滲透進歷史的課堂教學。
三、 以“明清君主專制的強化”教學為例
以這一學習內容為例原因有二,一是對于我國高中生來說,對西方的發展歷程可能不甚熟悉,因而選取我國古代封建社會與近代社會的交接時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學生學習的陌生感,提高學生融入史實、探究發展的能力;第二點則是先前有不少專家學者都對我國這一時期的特點進行了深入剖析,因而有相當多的資料文獻可供學生們查閱。
基于本文“四度”的內容,筆者在此根據這一時期的歷史內容就如何教學進行探究。首先,從“大度”上看,需要引導學生們秉持一定的胸懷,站在現代,作為后人的角度對這一階段的特點進行評析,在對待封建君主專制在明代出現強化,在清代則出現了進一步集權,針對這一特質,不僅僅要討論其功,也要充分地包容其過,不止要關注近代中國被列強侵犯的歷史事實,也要看到明清專制集權強化后中國歷史上的輝煌時刻,從而能夠在歷史的其他內容學習上更加融會貫通地運用“大度”的理念,對于學生歷史學系素養的培育具有較好的作用。其次,從“溫度”這一維度進行教學,則是引導學生們在課程學習開始之前或者之后,都要對明清封建王朝的君主專制強化這一特點進行補充了解,從而深刻感悟明太祖朱元璋為何運用強化手段,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以及在改朝換代之后,清王朝又更深入地貫徹了這一理念,不僅僅要從我國當時的現實情況出發,也要深入體會各個關鍵人物的性格特點,從而品悟歷史的“溫度”這一深刻內涵。再次,就“高度”而言,則是需要教師指導學生們,在全知視角的現代社會,如何更好地對當時的情況進行剖析,站在一個宏觀的角度,就明清時期的強化集權進行評判,而非幼稚的世俗眼光,就簡單地評判這一集權強化是導致近代中國落后的前兆。最后,從“廣度”來看,則是需要結合全世界發生的所有事件,包括這一階段西方各國的工業革命、全球的科技發展和進步等,并基于這些國外的歷史事件,看外部社會歷史變革對我國明清時期造成的間接影響。
參考文獻:
[1]劉莉.打造歷史高效課堂提升學生人文素養——以《明清君主專制的強化》為例[J].中學歷史教學,2015(1):97-100.
[2]郝緒兵.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思考與教學實踐——以人教版《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為例[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4(4):158-160.
[3]湯紅琴.高中歷史課堂有效性教學現狀及策略探討——以人教版“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為例[J].中學歷史教學研究,2006(4):12-14.
[4]陳正婷.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雙主體互動式”的運用——以人教版必修1“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一課為例[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8,444(18):45-47.
作者簡介:
李挺,江蘇省無錫市,江蘇省梅村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