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闖 張杰
摘 要: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使學生始終在學習英語過程中保持良性循環,不斷進步,水平不斷提高。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甚至比傳授知識更重要。筆者從抓預習、抓課堂、抓復習三個方面來探討初中英語教師如何從一開始就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關鍵詞:初中英語;學習習慣;培養
著名的哲學家約翰洛克說:“事實上,一切教育歸根結底都是為了培養人的良好習慣。”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部分教師以知識的傳授為教學目標,而忽略了對學生英語學習習慣的培養和引導,這也與終身學習的理念相違背。學生一旦沒有好的學習習慣,那么在學習方法、學習意志力的養成上也會存在問題,更不可能做到終身學習。好的學習方法,能讓學生進入學習的良性循環狀態,從而一步一個臺階,在學習上也會有更高的建樹。筆者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研究,總結出了一套適用于初中英語學習習慣培養的教學方法。
一、 抓預習,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習慣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重視預習是學好任何一門學科的基礎。預習能讓學生帶著求知的渴望聽課。同時,因已知重難點,聽講的心理也會發生變化。由不預習時的迷茫,會轉變成課堂中的信心百倍,積極配合,有的放矢。
(一) 發現重難點知識
英語初學者的語言功底相當薄弱,要給予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勾畫、圈點的指導。如可要求學生在生詞下打點并標注漢譯,劃出與單詞相關的重點句型,并把不懂的詞句打圈或標注問號。這樣有助于學生聽課時把注意力集中在圈點、劃線的詞句上。
(二) 回答預習問題
讓學生專門準備一個預習本,在布置作業時,讓學生把要回答的記在預習作業本上,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文章或對話,讀完后回答出來,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動腦思考的習慣。問題的數量和質量都是有要求的。為避免量大而不精,問題一般控制在三四個。而內容最好是有助于理解文章大意的,可以是在文中能找到的,也可以是通過對文章大意的理解才能回答上的。
(三) 拓寬獲取知識的渠道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于英語初學者來說,詞匯量小,英漢雙解小字典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書。學生在查找的過程當中,會有意無意地記下想要掌握的重點單詞,而會學習的孩子甚至會做長期的積累,也為之后的閱讀掃除了障礙。除此之外,信息技術發達的今天,為學生們搜集資料提供了便利條件。學生可以利用學習軟件、網絡資源等查找到與預習知識相關的內容,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還擴展了他們的知識面。
二、 抓課堂,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一) 認真聽講,仔細思考
英語中聽說讀寫四大技能,聽位于首位,它是學生接收信息的一種能力,也是其他三項技能的基礎。可見,在課堂上聽的重要性。在傳統教學模式中的聽就是聽老師講授知識,而我們這里不僅僅是聽老師講授知識,而是還要聽同學發言,聽磁帶錄音、聽文歌曲,看原聲電影等。現如今,我們致力于做“高效課堂”和“精品課堂”的研究,歸其目的就是問40分鐘要效率。要讓學生認真聽,愛上聽,可不是件簡單的事。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精心設計課堂尤為重要。課堂模式的轉變和真實場景的創設,都會使學生樂于聽,靜心聽。另外,多種教學輔助手段的運用,還能讓學生接觸到原汁原味的語音、語調和語流,從而形成語感。
一個善于思考的學生必然是會學習,并掌握了良好學習方法的學生。我們在找學習上的問題時,經常會談到某個孩子學習方法有問題,歸其主要原因不是懶惰就是不愛動腦筋。教師應培養學生積極應對老師的每一次發問,迅速組織語言,并表達出來。之后,再與其他同學或老師給出的解答相對照,開闊思路,取長補短。積極思考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而消極等待是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很顯然,這兩種教學模式所帶來的結果也是不一樣的。例如,提問一位女生:“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她回答:“I was reading an English story at that time.”緊接著提問其他學生“What was she doing? Was she watching TV? ”諸如此類的問題只有用心聽講,仔細思考才能回答。這是口語交流環節的提問,在聽力環節,教師也同樣可在聽前進行發問或設置一些能幫助學生找到重點內容的填空題和選擇題讓他們完成。這樣可以培養他們用心傾聽,仔細思考,捕捉重點信息的能力。
(二) 大聲朗讀,積極交流
英語是一門用來交流的語言,和理科大不相同,它不需要算式來演練,也不需要實驗來佐證,但它需要在創設好的情境中表達個人的意愿。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會發現一些學生因為自卑或膽怯而不敢說,最終,學到的只是啞巴英語。如果說讀是一個基礎動作,那么說就是一個創造性的行為。其實說就是把讀的內容進行內化,表達出來。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培養讀的習慣時,不僅僅是老師領讀;可以全班齊讀;可以男女生競賽讀;可以讓學生單獨示范朗讀;可以讓課代表教讀;還可以聽磁帶跟讀。讀的內容即有基礎知識,如:單詞、短語、句子、對話、文章等,也有名言警句和美文等。讀也要注意語音語調。同時,讀的時間可以是早讀、英語課、課間和課后。中學英語教學,還有部分任務是在默讀中完成的。對語篇的默讀分為泛讀和精讀兩種。泛讀大多是完成預習作業。初中英語課文中的語篇長度適中,大多是在精讀中完成的。既要求學生掌握文章或段落大意,又要求找出與文章內容相關的細節知識。這樣就需要教師設計出讀前完備的教學方案。可以有問答、判斷對錯、根據文章內容填空、選擇、也可以設計思維導圖,還可提出更深層次的問題,如猜測作者的觀點或表達個人的觀點,以讀為契機展開說的討論。
只有讀得好,才能流利地說;說得自如了,讀英語也就變成一種樂趣。課堂中說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可以回答問題。可以小組對話,可以小組展示,也可以匯報交流等。如有孩子羞于啟齒,主要是不會,還有個別學生是性格問題,不善言談。因此,教師應該做好個性化教學,幫助這些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樹立自信,要多給予鼓勵和表揚,肯定起其點滴進步,讓他們在口語訓練中感受到成功和歡樂。古人曰:“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要用“師愛”去贏得學生的親近和信任,使師生感情雙向交流,密切師生關系,形成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從而有效地幫助學生消除心理障礙,克服怕開口說英語的緊張心理。
(三) 講究書寫,勤能補拙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能發現這么一群學生,不但上課專心致志,就連筆記和作業也是工整到無可挑剔。這些孩子的課堂筆記不但有速度,而且也很有質量。為鼓勵學生做好筆記,老師要經常檢查學生完成情況,對于筆記做得好的同學給予表揚和鼓勵,讓學生漸漸形成課堂筆記的好習慣。對于初學者來說,書寫的工整性必須要有嚴格的要求。英文是拼音文字,與漢字截然不同,與漢語拼音字母也有許多差異,教師要讓學生及早了解這一點,嚴格按照英語的書寫要求寫一手正確又漂亮的英文。要從細節處予以糾正,比如大小寫混淆、單詞間無間隔、標點符號漏寫或錯寫、增減單詞中的字母等,從而造意思混亂的現象。教師還需在課堂中花費一些時間引導學生書寫字母、單詞并逐步過渡到句子,要講清書寫規范、正確示范,讓學生充分練習,我們在起始年級還會經常舉行英語書法比賽,培養全年級寫得好、寫得快的良好風氣。
(四) 教師引導,小組合作
英語新課程標準規定:課堂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課堂的引導者。當代社會我們提倡最多的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這樣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在英語課堂中,任務型教學會是我們經常采取的教學模式,而小組合作學習在此種模式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有兩人一組的對話,四人一組的討論,男女生之間的競賽,大組之間的比拼。現在的教育中我們倡導同伴教育,把學生分成不同的等次,放進一個組中。學生當小老師的自豪感得以凸顯,相互學習的機會增多,從而帶動班級整體成績的提高。小組中的評價方式也是靈活多樣的,可以是聽集體講解,也可以是互評互改,還可以是挑出典型進行展示。因此,教師應根據本學科的特點,創造多種機會,引導學生與同學合作,與老師合作。這種模式有利于學生人人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學生學得活潑,能嘗試成功的喜悅。它既能發掘學生個人內在潛力,又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
三、 抓復習,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習慣
古人云:溫故而知新。從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我們得知:學了就忘是正常的。知識的記憶是在反復的復習中才不斷牢固的。英語并非我們的母語,因為沒有語境,使用它的機會少之又少。對于英語學習來說,每天零散的小復習和一周兩次的大總結是必不可少的。
(一) 充分利用豐富多彩的課后輔導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習慣
課后輔導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而英語教師也因個人教學方法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輔導模式。有的教師喜歡讓學生記憶單詞,并檢查記憶效果,而另一些老師則利用各種英語活動來為學生創設語言練習的真實情境,如采用游戲、歌曲、話劇、講故事、英語角、興趣小組來給予學生訓練口語技巧的機會。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而且鞏固了所學知識。
(二) 講究家庭作業的設計策略,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習慣
初中英語教學中,提倡分層布置作業。首先,課外作業中不能只注意應試能力的培養,而忽視了發展學生個性和綜合能力的提高。其次,要注意實效性和實用性。課外作業的布置對學生來說一定是有效的作業。所以教師要針對本班級學生的英語實際水平,根據《新課標》學生應達水平要求,來制定有班級特色又顧及學生個體差異的長遠作業目標和短期作業目標。最后,要注意難易程度和可操作性。教師在設計課外作業時要找出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之間的最佳結合點,選擇任務的類型要緊扣各單元的語言知識和話題。任務的難易程度也要嚴格控制,如果任務內容難度過大,學生會產生恐懼、逃避心理,那么活動效果就會適得其反。
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的培養是一項長期而細致的工作,不僅僅對教師提出了教學方法上的要求,而且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毅力也有較高的要求。對于英語初學者來說,父母監督和幫助其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也是良好習慣形成的保障。筆者認為,學習習慣是個性化的行為,因人而異,只要是適合學生個性發展,能提高學習效率,激發學習興趣的習慣都是好的習慣。
參考文獻:
[1]劉淑美.淺談如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J].中學英語園地,2005(1).
[2]王玉信.解讀英語課程標準[N].英語周報·初中教師版,2005(43).
[3]譚荃荃.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學法指導試驗[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5(3).
[4]盧曉蓮.培養良好習慣成就美好人生——淺談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4.
作者簡介:
張闖,甘肅省嘉峪關市,嘉峪關市實驗中學;張杰,甘肅省嘉峪關市,嘉峪關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