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立明
【摘要】閱讀作為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知識,促進自身素質提升的重要手段,其教學質量的高低,對高職語文教學的整體實效性也存在直接影響。本文主要圍繞高職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展開了探討,同時提出一些相關的有效策略,以期為促進高職語文教學整體質量提升做出一些貢獻。
【關鍵詞】高職院校;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
我國現如今開展的高職教育存在缺乏以培養未來職業崗位需求型人才為目標等問題,且無法充分了解文化的重要性,過于注重培養學生技能,導致高職院校中的學生在具體開展文學作品閱讀操作的過程中,無法經由文本內容獲得深刻的感悟和體會,而通過有效利用體驗式教學法的方式,學生可以獲取到個性化的情感體驗,并構建起完善的知識結構,對促進其人文素養提升存在積極影響。
一、體驗式閱讀教學概述
體驗式教學強調利用多種手段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促使其主體作用充分地發揮出來,與新時代的要求相符,在具體應用過程中可發揮出較高的實效性。基于此類教學模式,每一個學生均為課堂的主體,能夠大幅度提升課堂的生命力,脫離傳統單純灌輸課本知識的教學模式,創建以學生為中心的動態教學模式,有助于促進課堂教學實效性大幅度提升。
體驗對于語文閱讀教學而言,具有的意義和作用均至關重要,高質量的閱讀教學需要以學生深刻的體驗和感悟作為支撐,以教師的引導及其和學生的互動作為輔助,強調的為教學過程中如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和感受,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促使其生命發展價值充分地發揮出來。基于有關文件,可以得知的是,閱讀屬于學生個性化行為中的一種,不應利用教師的理解取代學生實踐,應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各種情感及思維活動中去,促使其獲取到深刻情感體驗及感悟,進行全面的思考,進而獲取經驗、受到啟發。
二、高職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策略
(一)利用情境激發體驗
1.科學創設語言情境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發揮引導和輔助學生的作用,是學生和文本間溝通的渠道。倘若教師可以利用藝術性較高的言語,在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中科學地創設相應情境,則可以幫助學生獲得更為優良的情感體驗,進而大幅度提升學生的閱讀實效性。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師的語言是無法被代替的學生心靈影響工具。”教學的藝術首先是通過語言展現出來的,教師在具體開展課堂教學時,理應注重優化自身語言,促使其具備較高的生活性及豐富性,能夠做到激發學生想象和好奇的作用,有助于后期閱讀活動的順利開展。
同時,文章的主題決定了其情感基調,主題存在差異的文章,情感基調也具有一定差異性,教師用于引導學生的語言也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以創設出可以更好滿足相應文本閱讀需求的情境。此外,也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引導學生在有效了解和掌握文本的條件下,將文本中的角色以表演的方式呈現出來,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有助于將學生的創造性及想象力更充分地發揮出來。具體開展角色扮演操作時,為了更好地詮釋角色,學生勢必會仔細研讀文本內容,把握作者情感,力求可以利用自身言語及神態等,將角色完美地呈現出來。
2.有效利用多媒體教輔工具
國家信息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各種類型的信息技術及現代化教輔工具層出不窮,在諸多領域中都具有較為廣泛的應用,其中包括教育領域。合理應用多媒體教輔工具開展高職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將各種抽象的知識更動態、直觀地展現在學生眼前,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積極性及興趣,也有助于調動學生好奇心,促進其學習熱情提升,經由身臨其境般的感受,更深刻地體會文本內容及作者情感,獲得獨特的閱讀體驗。
(二)開展誦讀,強化體驗
誦讀主要指朗讀主體經由心、眼、口等器官,使靜態符號變為動態畫面、使無聲文本變為有聲語言的一種方式。經由誦讀,讀者可對文本背后的意蘊進行深刻體會,感悟其情感。利用誦讀把握文本,教師需要重視要求學生展開有感情的閱讀,具體而言,需要引導學生有效地學習和掌握各種基本的誦讀技巧,包括語速、重音及停頓等。同時,教師需要開展標準的示范性誦讀,促使自身飽含情感的誦讀為學生帶來深刻的體驗,學生在受到觸動后通過模仿教師表情、動作及語速等方式,對相應文本誦讀過程中需要注意的部分進行了解和記憶,有助于提升其誦讀實效性。
例如,在引導學生閱讀《敬畏生命》這一篇課文時,教師便可以優先利用技巧和帶有情感的聲音,打動學生,激發學生的嘗試和進一步挖掘文本妙處的欲望,隨后學生經由有效模仿和誦讀的方式,更深刻地體會文章情感,進而達到高質量閱讀的目的。教師基于教材內容創設出一種抑揚頓挫及輕重緩急的氛圍,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對促進學生閱讀興趣及實效性提升均存在積極影響。想要達到此目的,教師就需要重視在日常生活和工作過程中,開展高實效性的口語能力訓練,積極擴寬自身視野,提升自身人文素質,根據教學流程及標準適時優化教學語言,此外,也可以引導學生開展集體誦讀及示范性誦讀,有助于強化學生情感體驗。
(三)重視互動,優化體驗
體驗式閱讀教學開展過程中,參與教學活動的雙方在開展對話交流時是平等的,現如今在進行高職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用較為廣泛的對話形式包括:
第一,教師及學生間的對話。體驗式閱讀注重發揮學生在閱讀中的積極性及自主性,重視師生平等互動,但通常情況下,教師的自身經驗豐富,對文本的理解也更為深刻,所以,師生間的對話一般體現為教師利用引導性的問題促使學生經由對文本的感知,遞進為更為深入的體會和感悟,同時經由對師生對話的歸納及總結,獲得獨特的情感體驗。
第二,學生和學生間的對話。閱讀是個體主觀能動性發揮并獲取個性化體驗的主要途徑,每一位學生均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生活經驗及其對文本的解讀不盡相同,對其相互間的交流對話加以鼓勵和支持,既有助于引導其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內涵,對促進人格的發展也存在積極影響。
第三,學生和文本間的對話。學生具體開展文本閱讀操作以前并非毫無基礎,反之,每個學生的人生經驗均不同,在面對相同文本時,進行的解讀也不盡相同。處于不同時期的人們對同一文本的解讀也會存在一定差異性。所以,學生及文本間產生的對話,主要指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調動自身經驗和文本作者開展交流的一個過程,有助于強化其情感體驗。
(四)讀與寫相結合,促使體驗升華
寫作作為綜合性較高的語文應用方式,對語文閱讀教學存在檢測性意義。高職院校中的學生在實際開展閱讀操作的過程中,獲得了獨特的情感體驗,同時,也獲取到了較為豐富的寫作感悟,掌握了一定的寫作技巧。基于此,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將閱讀體會到的感悟和自身生活經驗結合在一起,并以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利用文字表達人生感悟,有助于促進其語文綜合素質提升。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具體開展相關各環節教學操作時,教師應注重將體驗式教學的實效性充分發揮出來,引導學生和教師及作者間開展有效的情感交流、互動,獲得優良的學習體驗。只有如此,學生才可以有效積累知識、經驗,創建起完善的知識結構體系,對促進學生其他學科學習質量的提升也存在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李全星,楊敏.基于高職高專院校人文素質培養的大學語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以畢節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為例[J].戲劇之家,2018(29).
[2]熊佳紅.高職院校語文課程教學策略探究——以專題研討式教學為例[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6).
[3]唐義武,陳光銳.論高職大學語文課程教學改革與校園文化建設的關系——以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大學語文課程教學改革為例[J].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