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智
【摘要】在中國漫長的文學史中,有一顆熠熠發光的星異常璀璨,異常發光,它就是中國古詩詞。在中國古典文學長河中,在語文的基礎教育中,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它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任誰也無法撼動。中國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它可以讓學生的身心得以凈化,文學修養得以提升,個人情操得以培養,等等。因此,我們必須注重古詩詞的學習和教學,本文針對高中古詩詞教學策略進行探討,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識碼】A
隨著國家對傳統文化的重視,高考中古詩詞占有一席之地,可見古詩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從學習價值角度來說,古詩詞的學習可以讓學生終身受益,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從應試角度來看,古詩詞是高考必考的知識點,所占分數也不少。所以古詩詞教學的策略對于高中語文而言顯得尤為重要。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杜絕滿堂灌,教學需引導
過去的教學模式多為填鴨式的滿堂灌。這種教學方式非常死板。古詩詞的教學不能滿堂灌,需要教師合理科學地引導。因為古詩詞的學習需要學生去理解和體會。古詩詞的教學應當是啟發式的,是循循善誘式的,教師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走入古詩詞的意境中,讓學生自己體會作者創作時的感情,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多采用提問式的方式,循循善誘,從而促使學生自主探究詩歌的內容和情感,讓學生學會思考。
比如在講授李白的作品《夢游天姥吟留別》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這句詩句所呈現的場景。教師先把問題拋出,讓學生試著去思考,想象一下山崩裂后的樣子,有扇石門在眼前突然打開,讓學生自己想象,試著去描述,最后讓學生間展開討論,互相交流,從而加深對整首詩的理解,由此對于作者李白創作時的心情及情感也便可以理解得更透徹。
二、以故事入手,興趣引導
在古代,名人大家創作出來的古詩詞,一般語言精練,篇幅短小精悍。這無形中給學生的閱讀與理解帶來難度。當學生讀一首詩歌時,僅憑著簡單的幾十個字,很難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師應該以故事入手,去講解作品的背景以及作者創作時的情景。這對于理解古詩詞大有裨益。
比如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兵車行》,教課前,要給學生講故事。講解當時由于戰爭造成民不聊生的慘狀,雖然漢武帝雄心勃勃,一心想打敗敵人,但是長期的戰爭勞民傷財,給黎民百姓帶來了巨大的痛苦。當學生了解了這些故事后,再開始講正文。“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這句便可將漢武帝那種霸氣展現得淋漓盡致。所以,作為老師,一定要會講故事,將作者所在的社會背景以故事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激發學生的興趣。如果學生不知道相關的背景知識,會以為杜甫在表達對漢朝的控訴,根本無法理解當時杜甫有多憤慨,也無法理解整首詩。所以讓學生通過故事了解詩詞背后的內容以及詩人當時的生活狀態,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三、課前小活動,讓古詩詞精彩
要想給學生一桶水,自己得有十桶水。尤其在古詩詞教學時,對于語文教育者的要求更高。如果沒有足夠多的閱讀量和知識儲備,就無法將古詩詞的內涵和意蘊,以及作者的情感講解出來。尤其現在高考所考的古詩詞是課外古詩詞,無論從難度還是深度來講,會讓學生望而生畏。所以教師如果能通過一些途徑讓學生多了解課外古詩詞,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還能增強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能力。高中生課業繁重,課余時間少,如果拿出大量時間去背誦理解課外古詩詞,這對于他們而言無異于舍本逐末,喧賓奪主。所以,如何讓高中生在如此關鍵的時刻用最少的時間了解一首課外古詩詞呢?根據筆者的經驗,那就是好好利用課前五分鐘。
在班級里讓所有學生每天輪流準備。每天由一名學生準備一首詩詞,并仔細查詢其作者、寫作背景、主要內容和表達感情,然后再根據自己的理解,結合高考試題的題型模擬出兩道題讓同學思考,隨后再將正確的答案告知。還可以讓學生提前把自己準備的古詩詞及相關問題寫在黑板上,這樣有備無患,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樣利用課前五分鐘,學生就可以盡情展現風采,并將內容呈現出來,學生獲得了更多知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為語文教師,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讓這種課前小活動既拓展學生的閱讀量,又展現自己的能力,從而鍛煉自己的理解和表達能力。學生想要在同學面前表演得漂亮,講解得到位,就需要課下花大功夫去理解該作品,以便在給大家講解時能夠游刃有余,這在潛移默化中就讓自己在古詩詞閱讀和理解層面上升了一個梯度。讓班級中的所有學生輪流表演,參與其中,讓學生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機會,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何樂而不為?
四、舉辦詩歌朗誦會,引導學生深層理解
高考是一座獨木橋,學生壓力大,時間緊,課業多。盡管如此,學生也可以偶爾舉辦活動來活躍高中繁重的學業生活。其實,這樣做利大于弊。可以舉辦一些詩歌朗誦會等活動,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在這種氛圍中,學生對古詩詞也會有新的理解和見解。
語文教師可以利用晚自習的時間,開展一場別開生面的詩歌朗誦會,可以讓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展現古詩詞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和情懷,從而帶動更多學生去關注這首作品,理解作品的主要內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蘇軾的作品《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我們要在朗誦中將蘇東坡對亡妻的思念之情表現出來,將作者的悲痛、傷感、無望呈現出來,這樣才能讓學生體會、理解。這種詩詞朗誦會非常有趣,有意義,對于學生課外古詩詞的積累和理解大有裨益。它可以促進學生對古詩詞的探究,由于朗誦會有由學生組成的評審團,還有獎項設置,給表現好的同學發獎,因此也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還可以開展小型的詩歌背誦競賽、詩畫比賽等等,這些活動形式有助于增強學生古詩詞閱讀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五、小結
作為高中語文教育中不容小覷的一部分,古詩詞閱讀的訓練一直極其重要。本文介紹的一些有關古詩詞閱讀的教學策略,是經過實踐證明有一定效果的,因此值得一試。多引導、免灌輸,采用多種靈活的方法,對于提高高中生的古詩詞閱讀能力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李建峰.淺談高中語文古詩詞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當代教研論叢,2018(9).
[2]譚紫菱.修辭學視野下的高中文學作品閱讀學習[J].中華少年,20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