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紅
【摘要】經過多年的語文教學,我發現大多數學生怕寫作文,不會寫作文。他們的習作套話、假話、空話連篇。為了改變現狀,老師對學生習作進行了有效的指導。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識碼】A
一、通過對話,創設情境,激發寫作欲望
我有個弱點,每個學期認學生特別慢,也不容易了解學生的優缺點,因此我就以習作的形式讓學生進行自我介紹,加快我對學生的了解。上學期剛開學,我就與學生進行了這樣的談話:“同學們,這個學期我是你們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我姓劉,你們就叫我劉老師。我高高的、胖胖的。喜愛看電視、打毛衣、逛街、上網看新聞、淘寶等等,有時也愛發脾氣,不愛做家務……這就是你們的新老師?,F在你們認識了我,我也想盡快認識你們。同意嗎?公平原則,剛剛老師向你們介紹了我自己,你們也應該向老師介紹一下你們自己。你們可以先簡單介紹自己,然后重點介紹自己的外貌、性格、愛好等,如果讓你們一一介紹需要花很長時間,所以你們可以把想要介紹的內容寫在紙上交給老師。老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仔細閱讀。誰介紹得最詳細、最像,我就會最先認識誰?!?/p>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作文為的是要寫出自己想說的話。”學生只有“想說”才有寫作的沖動。要想讓學生有寫作的沖動,就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說的欲望。在這次習作中我就是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先向學生介紹自己,然后向他們提出想認識他們的欲望,學生想在新老師面前表現自己,也就急于想讓老師最先認識自己,他就會想方設法介紹自己,于是學生就進入了我的“陷阱”之中,主動投入到自我介紹的習作練筆之中。我只是讓學生從看似輕松愉快卻暗含目的的師生對話中產生了主動表達的欲望,學生也就會用自己最美的語言,激情高漲地介紹自己,這在潛移默化中獲得了興趣的培養,能力的提高,整節課沒有讓學生感受到我是在讓他們習作。
其實在教學中我們只要創設出好的情境,學生想寫的內容是非常多的,心中的痛苦可以通過習作去傾訴;美好的未來可以通過習作去暢想;難忘的經歷可以通過習作留住;有趣的事情可以通過習作回憶……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的有效指導就是巧妙創設習作情境,激發學生寫的欲望,讓學生主動投入到習作中。
二、打開思路,拓展思維,打破習作框框
有一次我隨手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問學生“這是什么”?學生異口同聲回答:“豎?!薄澳敲茨銈儸F在看它像什么呢?”學生有的說像粉筆;有的說像小棍;有的說像麻花;還有的說像鞭炮……答案五花八門。我又對學生說:“一條簡簡單單的? ?‘豎,你們把它想象成很多東西?!泵總€人的思維是不一樣的,面對同一樣東西就會有不同的想法,老師這兒有兩個片段,看看他們是怎么想的。
出示片段一:看到“︱”,二胡音樂家說:“它是琴弦。”電力工人說:“它是電線桿?!睈蹖懽值暮⒆诱f:“它是用來寫字的筆?!崩蠋熣f:“它是一,表示極少的一點。我們要努力學習,積少成多,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將來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材?!?/p>
讀過之后我們發現:不同的人由于性格、職業、興趣、愛好不同對豎有著不同的想象,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出示片段二:寫字課上大象老師正在教小動物認讀筆畫名稱“︱”,狐貍搶著說是一根香腸;小猴子認為是自己最喜歡吃的冰棍;小雞說是一條長蟲子……教室里頓時亂成一鍋粥。大象老師生氣地甩了甩長鼻子。
在學生讀完之后我問他們為什么會這樣呀?原來一個豎也可以變成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你們如果有興趣,也可以嘗試編一個。在不同人眼中 ,因為想的不一樣,豎也就成了形態各異的東西。接著我又要求學生在豎上加幾筆,看誰更有創意,把它變成另外一種東西。并且鼓勵他們說:“我們不僅要變得好,還要介紹得好,要說出你為什么變這樣東西,讓同學也佩服你的想象力?!?/p>
生1:我在豎上加了圓,它就變成了棒棒糖,我和小伙伴一起吃棒棒糖,可開心了。
生2:我在豎上加了一橫,它就變成了奶奶的好幫手——拐杖,奶奶有了它走起路來平穩多了,再也不要我幫忙了,別提多方便了。
生3:我在豎上加了兩個面對面的“3”,它就變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花蝴蝶,它飛呀飛,飛到了花叢中,飛到了田野上,引來了一群天真活潑的小姑娘。
在幾位學生發言之后,我又鼓勵學生說:“剛才幾位同學有了自己豐富的想象,你們有什么新的想法嗎?請把你們想到的寫下來。”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關于寫作教學提出這樣的建議:“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如果老師約束學生,學生的思維也就受到了限制,自然也就沒有了寫作的興趣,寫作能力也就得不到發展。英國詩人雪萊曾說:“想象是創造力。”可見,想象是拓寬學生思路的有效形式。葉老說過:“作文無非是想心思。好文章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想出來的。”
所以教師恰當的指導,可以啟發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思路,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能力,讓學生以自己豐富的思維想象走出長期以來固有的思維定式。在上述案例中,通過一個極其平常的豎,教師能多角度、多方面給予學生想象的空間,激發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飛翔在色彩斑斕、千姿百態的世界中。通過由淺入深、多次不同層次的想象,學生的思維豐富了,內心有了活生生的畫面,從而讓學生上升到了積極并樂于表達的境界。
三、引領學生,參加活動,積累寫作素材
葉圣陶老先生說過:“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寫成什么文字?!币虼?,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以及課余生活中,我會有意安排學生多參加一些實踐活動。比如體育課上我會組織學生進行拔河比賽,做丟沙包、玩老鷹抓小雞的游戲……春天到了帶領學生釣魚、野炊……帶領學生去校園附近的工廠參觀等。此外,利用特殊的節日,根據節日的內容舉行一些相關的活動。如端午節快到了,我就布置學生回家和媽媽一起包粽子,觀察媽媽的動作,體會勞動的過程,感受節日的習俗。重陽節來了,我就要求學生回家幫爺爺奶奶洗腳、剪指甲等。大多數學生喜歡花花草草、小動物之類的東西,我就鼓勵他們回家自己動手種植一些花草,飼養小動物,在種植和飼養過程中一定會發生有趣的事情。這樣學生就會積累很多寫作素材,不至于“素材到用時方恨少”。
四、利用文本,學習技能,提高寫作能力
文本,通俗地講,就是以課文為本。每一篇課文都是寫作的范例,語文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僅要教課本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利用文本培養學生的習作能力。蘇教版五年級上冊《林沖棒打洪教頭》這篇課文最大的寫作特點是以多種手法表現人物特點。外貌描寫讓人感受到洪教頭驕橫無禮、無所顧忌的性格特點。語言描寫活現了他傲慢自負、嘲弄他人的特點。在比武中,洪教頭“脫”“拿”“掂”“?!薄昂取薄扒谩薄皼_”一系列動作,把他驕傲自大的性格刻畫得淋漓盡致。課堂中我就引導學生抓住這些語句品讀感悟人物性格,體會這種寫法的好處。課后我又引導學生觀察班中性格鮮明的同學,學習本文的寫法,學完后就可以引導學生仿照本段的寫法觀察自己熟悉的一種花并寫下來。蘇教版六年級下冊《廣玉 蘭》第三自然段主要寫廣玉蘭花開時的各種形態,這一段采用了總分總的段落結構,首尾呼應。學完這一段后,我就進行了課堂練習,讓學生模仿本段結構特點,寫一段話,要求采用總分總的段落結構,并做到首尾呼應。
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培養學生觀察、思考、表達的能力,學生能自由表達和有創意地表達,這也是語文老師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