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飛
【摘要】學校文化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靈魂,是學校多年發展積淀而形成的為所有老師和學生認同的思想和行為規范。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積極滲透學校文化,以文化引領課堂教學,對于提高課堂效率,增加學生的學校認同和歸屬感,提升學生文化內涵有著重要作用,并且對于學校發展有著更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文化;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特色課程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
文化能夠凝聚共識,文化能夠促進發展。要想將學校文化融入學校建設的各個方面,讓文化歷久彌新,讓文化浸潤學校的各個角落,就離不開文化的宣傳和對文化廣泛、深入地解讀。如何在課堂開展文化滲透是擺在學校面前的一大課題。為此,筆者認為,學校不僅要在教師當中培育文化認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認同學校文化,當學校文化成為一所學校所有師生共同的精神旗幟的時候,這所學校就有了屬于自己的靈魂,如何讓文化成為促進學校、教師、學生發展的最有效的內在動力,是中職學校乃至眾多學校應該考慮且重點考慮的問題。為此,語文課堂就成了文化滲透和傳播的最重要舞臺,以文化為主題的校本教材建設就成了中職語文課堂的一項重要工程,建立和健全圍繞學校文化為核心的課程體系、教學評價,對促進中職語文課堂效率,提升學校文化內涵,打造文化名校有著重要的積極的意義。
一、以班級文化標語為切入點,設置課堂教學內容
文化標語是學校文化的最直觀表現形式,是最直接的文化滲透方式,但目前大多數學校并沒有重視文化標語在文化宣傳和文化培育方面的作用。文化標語的實際意義僅停留在美觀和裝飾方面。是否能夠利用班級文化標語開展文化語文特色教學課程,打造系統的、可操作的文化課程呢?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的特點決定了教學內容的發散性和靈活性,也為打造特色語文課程奠定了基礎。利用班級文化標語設置和創立形式新穎的教學內容,開發獨特的文化課程體系,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有效地促進學校文化的滲透。首先,根據學校文化體系內容,科學地選擇適合學生的文化作為語文課堂教學內容是大多數中職學校語文課堂所沒有的,也正是由于對此缺少科學和可持續的研究和探討,語文課堂教學顯得枯燥乏味是多數中職語文課堂的一大普遍現象。其次,開展全校范圍或者是教研組范圍內的學校文化內容的甄別和遴選活動有助于在全校范圍內營造人人學文化、文化育人人的良好氛圍。這種由學?;蛘呓萄薪M主導的教學內容甄別活動本身就是一次學校文化宣傳和滲透的過程,摒棄那種傳統的備課方式,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讓以文化為主軸的教學研討成為教師發散思維,發掘自身,提高自己文化內涵的有效方式。
二、開發以學校文化為主體的語文教學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的好壞更是影響一所學校專業建設乃至長遠發展的關鍵因素。通過開發以學校文化為主體的語文課校本教材能夠有效激活中職語文課堂的教學活力,能夠有效提高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以文化為主體的語文課校本教材建設能夠有效促進文化認同的缺失問題。首先,校本教材建設本身就是學校提升教學水平的教研過程,這種長效的有著廣泛動員的校本教材建設工程能夠極大地促進教師對教材內容的了解和研究。其次,教研本身就是教師自我提高和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最好的平臺,與那些收效甚微的培訓相比,校本教材的建設實際是自我培訓和自我研修的最好的方式。通過校本教材建設,教師不僅能夠有效接觸學校文化,而且還能實現對學校文化學習的最大化。再次,以校本教材建設為契機,開展語文課堂教學研討活動,通過多次且主旨明確的學校文化校本教材研討活動,增加全校師生研究和學習學校文化的氛圍,增強教師教科研能力,提升教師文化素養,推動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
三、建設以學校文化為內容的語文特色課程體系
以語文課堂教學為主要抓手,建設特色明顯的學校文化特色課程體系對中職學校來說是一次大膽的嘗試,也是突破傳統課程體系束縛,走特色學校建設的有效之路。首先,課程體系建設著重對學校文化的解讀和教育,從學校文化的內涵和外延,從學校文化的特殊意義及歷史傳承入手,對新入學的學生進行學前文化培訓和以學期為單位的系統的學校文化課程講授。其次,課程體系建設的前期準備要做足充分的調研和分析,學校以完整的學校文化體系為支撐,制訂科學合理的學期教學計劃,由于中職學校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根據學校實際教學安排和不同專業學生在校時間,制訂完整的適合任何專業學生的課程體系。第三,學校文化的基本內涵及外延部分應安排在學期初的第一周,文化的架構及具體分體系則根據內容多少和重要程度依次安排在以后為宜。最后,課程體系建設應本著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原則,根據學校實際發展需求適時調整??傊?,特色語文課程體系建設應建立在為學校和學生長遠發展的原則之上,應突出學校內涵發展和學生素質的提高,依據課程體系中對課時的要求和安排,課堂教學模式也應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進行,不必拘泥于教育主管部門的要求。
四、不拘泥于傳統模式,采用靈活多樣的課堂教學模式
以我校超越文化為例,超越文化的核心內涵是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孟子的經典理論。這種跨時代的、歷經千年的經典理論本身就是最好的課堂教學內容。所以,語文課堂教學可以以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為切入點,以儒家文化的形成歷程為重點,以人物傳記和人物事件為課堂主題,分章節、分流派地、取精去糟地介紹孟子的儒家文化思想變化,以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引出學校文化的來源和歷史。課堂教學模式還可以辯論賽的形式進行。春秋諸子百家的思想爭鳴為課堂教學采用辯論方式提供可能。首先,根據學校文化的主體思想,讓學生在課前進行充足的材料準備,教師可輔助學生查詢相關資料信息,課堂上由教師提出辯論主題,且對學生進行分組,使用四組淘汰賽機制,針對提出的諸子百家的思想不同點,讓正反雙方進行辯論,最后以提問的形式總結學校文化的來源和其意義。分組辯論的形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而且還能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
五、以學校文化為基礎,采用講、練、評一體的評價方式
根據學期文化特色課程的進度和效果,評價方式應以一個學期為單位,宜采用講、練、評的方式進行。首先,教師根據學校文化的基本內涵擴大學生的國學知識面后,通過辯論、講故事的課堂教學模式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教學流程的最后階段,讓學生主動完成教師在課前預留的項目課題,通過學校已建立的信息化教學手段,教師及時查看班級學生完成情況,并進行有效、準確的點評。最后,根據學生實際出現的問題,教師調整項目課題,利用信息化智能軟件重新安排學生完成集中出現的問題及困惑,通過在線打分系統,教師可以直觀地了解班級學生對課堂教學的接受和掌握情況。利用智能化的教學信息化系統,教師可靈活地對課堂上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講解,信息化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靈活地適時進行點評和評價。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進度和課堂教學情況,隨時練、隨時評。講、練、評一體的評價方式好處就在于靈活多變,適時調整,因地制宜。講、練、評一體的評價方式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和教師的互動,極大地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建立在學校完善的智能信息化教學軟件及平臺之上的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方式,可以更有效地推動特色語文課堂的實際效果。
總之,開設學校文化語文特色課程不僅可以有效解決中職語文課堂“全臥倒”現象,而且有利于學校文化的滲透,更有利于學校文化的認同和繼承,這種雙利好的模式值得中職學校認真嘗試,也許這種以學校文化為教學主體的特色課程將來會成為中職語文課堂的一張亮麗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