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寢室文化是民辦高校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民辦高校的發展,民辦高校的寢室文化建設愈發受到教育者和社會各界的關注。本文研究民辦高校的寢室文化建設,闡述了民辦高校寢室文化的內涵和特征、寢室文化建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和筆者對此建議采取的措施,希望通過寢室文化的建設進一步促進民辦高校的發展。
關鍵詞:民辦高校;寢室文化;措施
教育一直以來都是全社會所關注的重點,民辦高校作為全國高等教育的主陣地之一,從創立以來,便始終秉承著育人為先的原則,希望將學生培養成為綜合能力強,文化素質高的群體[1]。綜合能力和文化素質都是通過長時間潛移默化的影響而提升的,寢室文化便是影響源之一[2]。“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更是我國古代對于家居衛生對個人能力影響的鮮明態度。而在當今時代,寢室文化早已不僅僅是指單純的寢室衛生,而是囊括了寢室精神文化、寢室物質文化以及寢室行為文化等方面。因此,對于民辦高校寢室文化的建設應該引起廣大教育者以及學生家長的重視,通過建設良好的寢室文化培養綜合能力強、文化素質高的優秀學子。同時,民辦高校寢室文化的建設可以促進民辦高校的發展,甚至是高等教育的進步[3]。
1 民辦高校寢室文化的內涵和特征
1)民辦高校寢室文化的內涵。民辦高校的寢室文化包含廣泛,具體包括有寢室精神文化、寢室物質文化以及寢室行為文化這三個方面,它是指民辦高校學生這一特定群體所構成的、在宿舍這一固定空間所形成的、在文化教育、情感、價值觀等方面彼此影響而共同形成的文化現象。
2)民辦高校寢室文化的特征。與公辦高等學校相比,民辦高校更容易受到市場及輿論的影響,因此民辦高校在寢室文化的特征方面,與公辦高等學校有所同有所不同,具體特征如下:(1)民辦高校的寢室文化具有相融和諧的特點。“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這是對就讀于民辦高校的學子們相聚與分散的真實寫照,民辦高校的學生來自于全國各地,因此彼此之間的習俗不同、方言不同,行為習慣也不盡相同,但在寢室當中,往往相處融洽、互幫互助,這便有力證明了相融和諧是民辦高校寢室文化的顯著特征。(2)民辦高校的寢室文化帶有明顯的市場烙印。民辦高校的特殊之處在于“民辦”兩個字,因此與公辦高等學校有所不同,很容易受到市場的影響。因此,民辦高校中的寢室文化也帶有明顯的市場烙印,在建設民辦高校的寢室文化時,應注意盡量使得市場對寢室文化建設的影響是正面的,避免市場對民辦高校寢室文化的建設出現負面的作用。(3)民辦高校寢室文化更體現出“為學生服務”的特性。一般而言,民辦高校學生的住宿費用相比較于公辦高等學校會比較高,因此民辦高校的寢室住宿條件相對來講會比較好,后勤保障力度也會比較大,寢室文化更體現出了“為學生服務”的特性。在這樣一種條件下,更有利于民辦高校建設好良好的寢室文化。
2 民辦高校寢室文化建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民辦高校對于寢室文化的建設愈發重視,但總體而言,寢室文化在民辦高校的校園文化中仍然屬于比較弱勢的一部分,其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1)民辦高校大學生寢室文化建設的主體意識缺乏。民辦高校寢室是民辦高校大學生長期居住的場所,因此大學生才是寢室文化建設的主體,對寢室文化的建設有著無法替代的關鍵作用,同時民辦高校大學生也是受到民辦高校寢室文化影響最大的群體[4]。然而,在當今時代的寢室文化建設當中,大學生普遍缺乏主體意識,這種狀況使得在建設寢室文化時無法發揮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直接缺少了建設的主力軍。
2)民辦高校在寢室文化建設當中缺乏長期性和實效性的思考。寢室文化建設不是短期的實踐,而是長期的攻堅戰。許多民辦高校缺乏長期性和實效性的思考,往往只是通過“寢室評比”、“全寢總動員”等方式進行建設,但實際上這種“一陣風”式的學生活動很難獲得實際的效果,是對于寢室文化建設的一種偏頗理解。
3)民辦高校寢室的物質條件較好,但文化底蘊不足。由于民辦高校的特殊性,其寢室的物質條件一般較好,空間充足、裝修精美且設施齊全,學生的生活質量得到了充分保障。但與此同時,民辦高校的寢室文化底蘊卻普遍不足,缺乏將較好物質條件轉化為濃厚文化底蘊的有效機制。
4)制度日臻完善,但缺乏民主性。民辦高校寢室文化建設的制度隨著對寢室文化的重視不斷完善,但在完善的過程當中往往是以保障寢室安全和衛生為指向,缺乏民主考慮,未廣泛征集學生意見,將校方原則與學生意見充分考慮,形成民主性較高的學校制度。這導致了學生的參與度不高,同時也是學生主體意識缺乏的原因之一。
3 加強民辦高校寢室文化建設的措施
1)加強民辦高校大學生作為寢室文化建設的主人翁意識。民辦高校寢室文化建設的目的在于以良好的寢室文化潛移默化地正向影響居住在其中的民辦高校學生,學生既是受益者同時也應該是主要的建設者。在建設寢室文化時,應促使大學生牢固樹立主人公意識,發揮主觀能動性,充分投入到寢室文化的建設當中[5]。
2)民辦高校應建立寢室文化建設的常態機制。寢室文化的建設絕非一日之功,需要民辦高校將其作為一項常規工作進行開展,建立好寢室文化建設的常態機制。在建設寢室文化的過程中,應當杜絕“一陣風”甚至是“走過場”的現象,真正從實際工作出發,扎實做好相關工作,定期開展特色活動,促進寢室文化的形成和豐富,做好打攻堅戰的準備,制定好短期和長期規劃,及時反思,認真思索[6]。
3)發揮民辦高校寢室的條件優勢,增強寢室文化底蘊。民辦高校寢室的條件較好,在建設寢室文化的過程中,應當充分發揮此項優勢,將較為優渥的寢室物質條件轉化為濃厚的寢室文化底蘊,使得民辦高校的大學生不僅能夠享受到良好的生活住宿條件,同時也可以感受到其中濃郁的文化氣息,在綜合條件更優質的寢室中得到更好的精神享受。
4)增強制度的民主化。大學生是民辦高校寢室文化建設的主人翁,民辦高校在制定寢室文化建設的制度時應充分征求學生的意見,只有增強制度的民主化,才能使得寢室文化建設的制度真正貼近于學生,適用于學生寢室,促使寢室內的學生積極參與,實現民辦高校與學生在寢室文化建設中的一體化。
良好的寢室文化對于學生的影響難以估量,因此民辦高校應足夠重視對于寢室文化的建設。寢室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折射,家族文化的延伸,社會文化的濃縮[7]。良好的寢室文化對于民辦高校大學生養成較好的行為習慣、生活習慣、學習習慣以及形成健康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溫海燕.高校寢室文化建設之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6.
[2]高川茗,馮文全.談馬洛斯需要層次理論微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2(2):78-79.
[3]王崇,李軍良,歐曉霞,奴爾買買提·吾肉.淺析民族院校加強學生寢室文化建設的意義.現代企業教育,2010(24):188-189.
[4]蔡武,陳嵐.新時期加強高校寢室文化建設的思考與探索.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0):32-33.
[5]王鑫穎.構建高校和諧寢室文化研究.管理觀察,2012(29):80-81.
[6]宋斌斌.河南省大學生寢室文化現狀的調查與研究——以鄭州市龍子湖高校園區為例.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18(2):56-66.
[7]馬倩.人學視域下大學生寢室場域文化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7.
作者簡介
馬帥(1995-),男,漢族,四川省成都市人,中共黨員,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銀杏酒店管理學院助教,研究方向:雙創教育與學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