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驍斌
摘 要:隨著越來越多的科學技術成果在圖書館發展中進行應用,不僅對圖書館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也能夠滿足圖書館的建設,在大數據分析以及信息挖掘,可以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體驗,促進圖書館的服務效果得到全面提升。
關鍵詞:大數據;圖書館個性化智慧服務;構建
1 大數據對圖書館服務管理的影響
1.1 館藏資源分配
為了能夠滿足各類讀者的閱讀需求,圖書館作為培養和教育高級知識分子的重要傳播地,本身擁有著海量的紙質文獻資源,隨著大數據技術的廣泛應用,圖書館開始注重對電子資源的引進,如電子期刊、電子報刊、電子圖書、網絡資源的免費獲取等等已大量地涌入到圖書館中。移動學習、泛在學習、數字學習的大量普及已經打破了空間限制,讀者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知識的獲取。面對海量數據,圖書館必須分析和挖掘文獻數據、讀者的閱讀數據、日志數據、各類移動終端使用記錄的數據,從這些數據中挖掘潛在的科學數據,進而改善服務戰略,提高館藏資源分配的合理性,以追求“優質服務”、“卓越服務”乃至“智慧服務”的終極目標。
1.2 用戶群體行為的引導
隨著近些年科技水平的提高,各地區對圖書館的發展越來越重視,為了能夠更加便捷地為各類用戶提供一站式服務,加大了資金的投入。各類圖書館購置了自助借還機、自助掃描儀、自助打印機、自助報刊機、自助檢索機、自助電子圖書報刊機,這些自助設備的購買大大提高了讀者獲取圖書館資源的效率。圖書館通過對自助設備利用數據的分析,可以了解用戶群體的行為習慣、用戶的閱讀層次、閱讀興趣和需求,根據數據分析,按照不同層次和不同階段為用戶推薦各類感興趣的知識資源。
1.3 讀者流失情況
大數據能夠清晰反映讀者流失的情況,圖書館以計算機為工具,以自動化數據處理和信息系統建造為依托,實現圖書館各方面服務建設,可謂我國數字文化服務傳播的重要樞紐。在文化繁榮、數字化先進的時代,也大大提高了圖書館文獻信息傳播和查找效率,但是由于網絡數字資源的免費獲取,加之網絡社交服務平臺的大量普及,圖書館參考咨詢服務、文獻檢索課程服務以及學科導航服務并不占很大優勢,這使得圖書館的實際價值往往被讀者忽視,造成了大量讀者流失,圖書館失去了存在的意義。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圖書館可以憑借大數據技術挖掘自身各項業務數據,包含圖書館采訪、參考咨詢、自動化等各項業務數據以及圖書館館員、館藏等日常統計管理數據,深入探索讀者的各項需求,進而為讀者提供特色化的智慧服務。
2 基于大數據分析的圖書館個性化智慧服務體系構建策略
2.1 強化圖書館智慧服務數據挖掘
對于圖書館來說,在“互聯網+”的時代,必須要充分運用大數據分析和數據挖掘的支撐性建設,通過各種監控設備傳感器服務器來實現數據資源共享,也應該利用第三方的服務平臺對圖書館的大數據進行全面的收集與整理。根據大數據服務器對服務系統進行優化,通過科學構建適合本圖書館的讀者管理體系,運營效率體系,實施風險評估體系,滿足圖書館日常經營管理的需求。在大數據收集采集的過程中,還應該對智慧服務來判斷管理數據的生命周期對于不同層次的對象數據要進行融合,提高數據的價值量,還應該對傳感器產生的用戶數據行為進行全面的分析,保證大數據平臺安全可靠長時間運行。
2.2 提升互聯網環境下數據采集和分析
在互聯網環境下,由于圖書館在數據提取的過程中必須要利用傳感器設備,移動終端對數據進行挖掘,數據信息具有海量多樣化的特征。為此必須要保證數據處理的高價值和高效率,通過根據自身獲取數據特征的結構來滿足數據服務的效果伴隨著物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圖書館也可以充分運用傳感器設備,對讀者傳感器設備服務器形成一個動態化的管理平臺,按照讀者的個性化需求來調整圖書館的業務,充分發揮出大數據在數據處理中的優勢。圖書館在數據采集傳輸分析與挖掘的過程中,由于監控節點非常多,會導致自身的管理成本提高,必須要加強對于非技術人員的培訓保證圖書館智慧服務,更加的安全可靠。
2.3 圖書館場景化知識推薦智慧服務
圖書館場景化的知識推薦服務,能夠根據不同的用戶來推薦不同的知識,通過運用人機交互的方式,對特殊場景進行標定,使得“互聯網+”圖書館能夠隨時隨地的接入到智慧服務網絡之中,也能夠根據用戶所處的場景完成互動,利用大數據分析和信息挖掘,為不同的用戶提供不同的場景之時,也能夠實現對性的推送保證大數據營銷的效果和質量得到全面提升。
2.4 兼顧剛柔管理的有效結合
剛性管理是通過制定一系列章程、規定和規則,采取強制的方式與手段使館員遵守和執行,進而使圖書館管理更加規范化、有序化、制度化。剛性管理制定一些強制性的規章制度,來使整個圖書館工作有條不紊,各司其職。柔性管理則相對剛性管理而言,其理論支撐是“以人為本”,實踐意義是建設“和諧文明社會”。在大數據時代,要想真正實現智慧服務,就要擁有本能的智慧感知能力、管理能力、服務能力和決策能力。這些能力的發揮要求“尊重人”“關心人”“理解人”“疏導人”“用好人”,而這些特征正是柔性管理的核心要求,以引導、發展個人能力為方法,最大限度地發揮館員自身價值,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進而向讀者提供優質服務。因此,圖書館必須將剛性管理和柔性管理有效結合,才能更有效地為讀者提供智慧服務,促進圖書館的科學決策和長遠發展。
3 結束語
圖書館智慧服務,就是在傳統服務基礎上,利用云存儲、云計算、物聯網平臺相結合的方式,充分滿足讀者的需求,改善圖書館自身的整體服務質量。圖書館智慧服務也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對傳統的圖書館進行改造與升級,讓圖書館的管理更加的現代化,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對不同類型的圖書館資源進行創新發展,促進圖書館智慧服務的構建。
參考文獻
[1]陳笑玲.智慧圖書館個性化推薦服務體系及模式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29):134-135.
[2]胡朝君,王穎純,劉燕權.基于個性化服務的圖書館智慧互動服務模式現狀實證調研[J].圖書館學研究,2018(16):71-78.
[3]李春蕾.大數據時代圖書館個性化智慧服務體系建設[J].經貿實踐,2018(1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