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啟璘
摘 要:如何將互聯網與圖書館的服務管理融通發展,創新服務模式已經成為圖書管理方面面臨的課題之一。本文通過分析“互聯網+”與圖書服務管理的融合發展,提出創新性服務理念,為更好發揮高職圖書館服務引領職能進行了深入探討,旨在提高圖書館利用“互聯網+”開展服務的水平。
關鍵詞:互聯網;圖書;服務;創新
1 “互聯網+”的應用
“互聯網+”從字面的意思理解就是在各傳統行業發展過程中綜合使用互聯網技術[1]。“互聯網+”不僅使互聯網得到廣泛應用,同時還結合了計算、數據等內容,豐富了知識社會的創新發展,改變了生產、生活方式,使創新發展成為新常態。高職院校圖書館作為大學生信息主要來源地,要充分發揮“互聯網+”信息傳輸模式的優勢,擴大自身網絡信息服務范圍,推進圖書館服務的創新發展。“互聯網+”是互聯網思維的進一步實踐成果,推動經濟形態不斷地發生演變,從而帶動社會經濟實體的生命力,為改革、創新、發展提供廣闊的網絡平臺[2]。這就要求我們注重以管理服務為中心,加強學習和學術的結合,體現圖書館服務管理模式的人性化、專業化。
2 “互聯網+”背景下圖書館服務模式的特點
1)傳統的圖書館服務模式特點。圖書館傳統的服務模式是單純的工作人員服務管理,比較單一、復雜。圖書上下架、期刊更新、服務學生等等都要靠人工來完成。而且紙質書本信息數量較多,知識范圍受限,又無法涵蓋所有的知識點。
2)“互聯網+”背景下圖書館服務模式特點。“互聯網+”背景下的高職院校圖書館服務模式主要呈現網絡化形式,整合了技術信息和學術信息。其特點是涉及的知識面廣,獲得的知識資源豐富。此類現象體現了高職院校圖書館資源共享程度的高低水平,跨區域范圍更大。但資源量大,辨別難度也會增加。圖書館服務人員要進行信息篩查和選擇,以免大學生獲得錯誤信息。如圖書館在未來慕課建設中扮演的主要角色是:版權顧問、信息素養培訓師、多媒體制作指導師、學習場所提供者、課程內容提供者[3]。
3 高職院校圖書館服務創新的必要性
1)這是順應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信息發達時代,圖書館的發展既有機遇又有挑戰。而高職院校圖書館要勇于抓機遇,迎挑戰。轉變觀念,更換思路,迎難而上,形成完備的信息服務系統,為大學生提供適合他們個性需求的服務。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釋放出更多更大的先進生產力。這就要求我們普及更多知識,更需要圖書館加快知識更新,原有的圖書館管理服務模式已經無法擔負這個新的歷史使命,也要求高職院校圖書館必須走出象牙塔,完成自我改革和創新。
2)這是服務大學生的必然要求。高職院校圖書館要有清醒的認識,創新“互聯網+”環境下服務模式,為廣大師生提供教學和學習平臺,為大學生提供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徑。信息交流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信息素養在本質上是學習素質,因而信息素養是元素養,是媒體素養等眾多素養的基礎,元素養是信息素養的新定位[4]。
3)這是圖書館發展的必經之路。大學生進行網絡閱讀已經成為習慣,對于傳統的圖書管理模式造成極大沖擊,高職院校圖書館要想更好服務于大學生,必須創新和變革服務模式,摒棄傳統模式帶來的弊端,優化自身管理,實行服務革新,更好服務廣大師生員工。只有這樣,圖書館才能充分發揮自身應有職能,才能走得更好更遠。
4)這是推動教學科研發展的新動力。教師、學生和科研工作者是高職院校圖書館最主要的服務對象。互聯網的發展改變了圖書管理人員的工作模式、環境和服務類型。同時也促進了閱讀對象需求的變化。今天的大學生通過網絡終端或手機APP進行圖書館數據庫的連接就能查到自己需要的資料。為此,高職院校圖書管理人員必須與時俱進,認真學習和掌握信息技術,以“互聯網+”為背景,進行卓有成效的圖書館建設工作。
4 高職院校圖書館服務創新的思考
1)更新管理理念,培養“互聯網+”思維。始終堅持“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服務宗旨。無論是在紙質文獻時代還是電子文獻時代,高校圖書館一直以來都被看作是信息的保存、管理、組織和傳播機構[5]。維護大學生基本權利,以服務大學生學習為出發點,認真學習計算機相關知識,真正懂得“互聯網+”的含義和作用,從主觀意識上重視創新,重塑的圖書館業務新形象。
2)豐富創新人才資源。人才是實現互聯網技術與高職院校圖書館深度有效融合的關鍵因素。因此,圖書管理工作者要通過學習具備分析整合大數據的能力和信息管理能力,管理人員不但要具有較高水平的圖書情報知識,還要精通計算機技術。這就需要高職院校重視圖書館人力資源的培育,培養或引進部分圖書管理專業技術人員。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信息化人才隊伍,從而服務于學校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3)強化微服務在圖書館服務中的應用。在流通閱覽服務過程中,可以通過定位服務找到圖書。大學生通過點擊圖書定位,了解圖書信息并傳遞給圖書管理系統,提高圖書借閱、期刊閱覽的利用率。當然,圖書館秩序的維護文明行為的規范、設備器件的維以及突發事件處理,都可以通過微服務系統及時解決。微服務能夠實現大學生自有資源共享、開發和利用,并實現信息咨詢互動使讀者及時獲得各個方面的知識信息。
4)重視借閱空間的合理利用。高職院校圖書館傳統的管理服務是依托物理空間和場所為進行的,這種方式效率低下、勞動力浪費嚴重、大學生不滿意。高職院校圖書館豐富的館藏資源、強大的粘合力、信息化的技術手段吸引了大量大學生,某種意義上來講成為學生自習的好去處,這就需要通過物理空間再造,適當調整閱覽布局,配備相關設備設施,為大學生創造一個溫馨、舒適、優雅的學習環境。
5)優化規劃,定向采購。圖書館要融入社會發展的大環境,首先要做的就是通過軟硬件的提升把更多的用戶吸引到圖書館[6]。優化圖書館空間布局和網絡門戶建設,融合大數據技術讀者行為分析,為大學生提供定制化的個性服務和多樣化的閱讀需求。在文獻資源采購方面,要滿足大學生需求。利用大數據分析軟件整合文獻資源。
6)推進圖書館服務標準化。圖書館服務質量的好壞取決于圖書館工作人員及其依靠的系統功能。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工作能力和工作態度如果達到了某一標準化的水準,他們為讀者提供的服務就能滿足廣大師生的要求。如果高職院校圖書館推行服務標準體系,實行標準化管理,對于提高圖書館服務水平和質量十分重要。通過規范的服務制度、統一可考核的技術標準和程序,就能摒除人為干擾的隨意性等因素,圖書管理的系統功能達到最佳狀態,使圖書館在良性的軌道上運行,提供優質服務,推進圖書管理工作更上新水平、新臺階。
參考文獻
[1]黃力.基于物聯網技術的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與內容的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1(3:):51-55.
[2]吳爽“互聯網+”與高校圖書館服務融合發展[J].科技創新導報,2016,13(25):112.
[3]秦鴻.MOOCS的興起及圖書館的角色[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4(2):19-26.
[4]王春生.元素養:信息素養的新定位[J].圖書館學研究,2013(21):17-21.
[5]徐劉靖,沈婷婷.高校圖書館員數據素養內涵及培養機制研究[J].圖書館建設,2016,263(5):89.
[6]劉思妤.基于“雙創”與“雙一流”建設背景下的圖書館服務創新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8,38(7):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