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旺
摘 要:參謀業務學員培訓實戰化教學應著眼打仗要求設計課程,著眼部隊需求組織教學,著眼參謀人才標準打造隊伍,著眼崗位實際創設學習情境,通過優化教學設計,優化教學模式,全面推進參謀隊伍建設發展。
關鍵詞:參謀人材;培訓訓練;實戰化;教學
院校作為參謀業務的培訓機構,必須認清自身的地位作用、使命任務、現實需要,不斷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切實立起實戰化這個根本方向,使培訓訓練不斷向實戰化靠攏。
1 著眼實戰要求設計課程
培養能遂行多樣化任務的合格參謀人才,必須要優化教學設計和教學模式,全面推進培訓訓練改革。
1.1 以崗位實踐為依據設置課程
參謀人才培訓主要以培養勝任部隊作戰與建設任務需要的參謀人才為目的,必須以參謀崗位面臨的作戰任務為依據來建立課程體系。要深入進行崗位分析,厘清參謀崗位所面臨的作戰任務,并在對任務進行優化整合的基礎上形成能夠代表參謀崗位特點的典型任務,以此作為參謀培訓的教學課目。
1.2 以任務需求為依據選擇課程內容
“輔助指揮員快速定下決心”是指參謀人員的根本職責所在。圍繞實戰需要選擇課程內容,是參謀業務培訓的必然要求。在教學時間有限的情況下,以作戰任務為標準選擇課程內容,是培養參謀人才核心能力的最佳途徑。要圍繞培養能打仗、打勝仗參謀人才的目標和完成作戰任務的需要,對不同學科的知識與經驗進行整合,形成面向信息化條件下多樣化任務、面向指揮員能力素質要求的教學內容體系,使課程服務于部隊建設的需要、服務于遂行多樣化任務的需要。
1.3 以任務目標為依據編寫教材
教材作為課堂教學的基本依據,對教學內容、知識結構、內容順序等具有規定性。要把以作戰任務為核心的課程理念貫徹到教材編寫過程中,圍繞作戰任務的完成來確定教材的框架結構與內容。
2 著眼部隊需求組織教學
參謀學員培訓訓練的組織形式,對參謀學員掌握部隊訓練方法和完成參謀崗位任務的方法具有決定性影響,必須圍繞部隊的需求來組織教學。
2.1 以行動為導向確立教學理念
行動導向的教學是學員自己動手實踐的教學,有利于培養參謀學員全面的崗位任職能力。遵循“信息——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這一“行動”序列,讓學員通過獨立地獲取信息、制訂計劃、實施計劃、評估計劃,掌握職業技能和專業知識,從而構建屬于自己的經驗知識體系。
2.2 以部隊為參照明確訓練模式
圍繞完成作戰任務而進行訓練,是部隊日常工作的主體。參謀學員培訓訓練“實戰化”,就是要最大限度地采用部隊的訓練編組、訓練流程和組訓方法組織教學,通過學用一致的教學過程,縮短學員上崗的“適應期”。
2.3 以任務為主線劃分訓練環節
離開“任務”,能力既失去了形成的載體,也失去了形成的途徑。因此,要按照打仗的要求,以作戰進程作為教學階段劃分的依據,將作戰編組作為教學編組的依據,將作戰任務完成的過程作為教學的過程,通過“行動”體驗完成任務的過程,不斷提高學員圓滿完成作戰任務的能力。
3 著眼指揮員標準打造教員隊伍
著眼指揮員標準打造教員隊伍,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3.1 穩妥推進教員的角色轉變
一是從學術型、研究式轉變為全面型、應用式。教員必須既精于理論又通曉實踐,善于把軍事學的一般原理和已有戰例,通過全面梳理和整合,提煉上升為解決現實問題和打贏未來戰爭的智慧和能力,并付諸教學實踐。引導培養參謀學員能打勝仗、解決“仗怎么打、兵怎么練”等重大而緊迫的現實問題。二是從穩定型、程序式轉變為動態型、應急式。課堂應當講授“帶著硝煙和余溫”的戰例,還要預先研究尚未發生的新情況新問題,切實體現“課堂直通戰場”的實時性、動態性、應變性特征。三是從培訓型、闡述式轉變為指導型、創新式。教員不能僅為“培訓師”和“講師”,而更應成為“規劃師”和“導師”,在教學實踐中更應側重于指導學員在“能打勝仗”的實戰歷練和時代背景中規劃軍事職業生涯和發展路徑。
3.2 積極促進教員的能力生成
一是知識整合的能力生成。教員不僅要精通專業理論知識,更要熟悉部隊作戰、訓練、裝備、管理,做到理論與實踐的融會貫通,具備跨學科知識整合能力,由課堂式、講座式教學向課題式、專題式轉變。二是快速應變的能力生成。教員必須快速準確地把握教育對象崗位所需的知識、技能和方法,做到圍繞崗位需求隨時調整課程設置,快速構建多樣化課程以適應實戰任務需要。三是實踐創新的能力生成。教員既要關注教會學員“怎么做”,更要研究“如何發展”,即對軍事理論、戰法訓法、指揮保障等關乎“能打勝仗”的要素進行創新。
3.3 科學謀劃教員的職業發展
一是營造環境氛圍。優化教員成長發展的環境氛圍,激勵并保障教員自身價值的實現。二是優化成長路徑。大力拓寬專業領域,“既精理論又通實戰”,補充適應實戰所需的知識結構和崗位技能;選送優秀教員到部隊任職;充分發揮具備部隊多崗位甚至軍兵種任職經歷、年富力強易于融入部隊教員的獨到優勢和示范引領作用。三是健全政策機制。著重提高教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創造條件,鼓勵教員積極參與實戰化教學頂層設計、教學規劃計劃制定和教學質量評估管理,使教員真正“唱主角”,促進教員“挖潛提升”。
4 著眼崗位實際創設學習情境
近似真實的情境下進行崗位實踐,能有效培養崗位任職能力。
4.1 設置實訓條件,生成實戰能力
參謀培訓教學訓練與部隊接軌、與參謀崗位面臨的作戰任務相聯系,需要有真實或近似真實的訓練條件、作戰環境做依托。這就要求參謀培訓不能局限于多媒體教室、教材、訓練模擬器材等,而更應著眼創設崗位任務的真實環境,以保證參謀學員在實際完成任務過程中形成能力。要加強武器裝備與訓練場地建設,按實戰編組配備武器裝備的數量、類型,按作戰實際設置訓練場地,以滿足實兵、實裝、實彈、實地訓練需要。
4.2 創設作戰背景,培養參謀能力
創設與實戰相近的作戰背景是參謀培訓的客觀要求。只有通過設置真實的戰術情況、創設近似實戰的作戰背景,才能實現參謀培訓訓練與部隊作戰訓練的對接。要采用“虛”“實”結合的方法,注重復雜“虛擬情境”創設,加強真實戰場環境渲染,通過宣布戰術情況、變更戰術任務、模擬敵方行動等手段,盡可能使參謀學員完成任務的過程近似真實。注重通過參與部隊大型演習、演練活動,使學員體驗部隊演習、演練過程,積累組織實施演習、演練的經驗。
4.3 構建學習情境,提升任職能力
學習情境是崗位任職能力培養的主要途徑。學習情境是包括人員、裝備、戰場環境、戰術情況等在內的有機整體。學員在這種環境中,能產生“身臨其境”的效果,通過人與環境的交互作用,激發其運用一切手段、調動一切知識,適應動態變化的環境、應對復雜的情況,形成與任職崗位相適應的能力素質。教員教學的重點是創設學習情境(包括硬環境、軟環境的創設和任務的創設),要把環境、任務和學員三者有機結合起來,使通過學習情境完成“作戰任務”成為參謀培訓教學的主要形式。
作者簡介
武警指揮學院作戰指揮系參謀業務第二教研室,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