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婷,龔欣雨
(亳州學院體育系,安徽 亳州 236800)
隨著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工作的高效性和智能化操作的實效性,導致越來越多的工作人員以久坐的形式處理現實中的具體工作,尤其是辦公室、司機等以久坐為主的工作人員.實踐證明,長時間的久坐出現“富貴病”的機率較高,如高血糖、心臟疾病、前列腺、頸椎病以及久坐超過4小時后,因調節體內的葡萄糖和脂肪數量的基因關閉而可能導致的斃命高危現象等.文章經過對久坐存在頸部疼痛的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動作篩查,找到產生慢性頸部疼痛的原因,實施相應的康復干預措施,幫助患者減輕或消除疼痛,從而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同時也為今后關于“久坐”引起的頸部疼痛的康復干預措施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參考.
久坐人群是社會快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類以久坐少動低頭伏案的工作或生活動作模式為主的人群,該類人群較長時間處于坐位,面對電腦、文件或在家中常窩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玩電子產品等[1].他們的共同點是以腦力勞動為主,很少有參加身體鍛煉活動的時間或習慣,每天處于坐立位的時間至少在6小時以上.但目前世界上關于“久坐”的定義尚未有統一標準,各家學者對“久坐”表述不一[2],我國更是“久坐”現象普遍存在,據報道,在成年人中,久坐人群所占比例高達60-85%[3].
關于“久坐”導致頸部疼的相關研究也很多,如:Henry在《Muscles Testing and Function with Posture and Pain》一書中指人體長時間保持一種姿勢會使肌肉一直處于收縮狀態,肌肉壓力增高,供血不足,缺血缺氧,導致肌肉營養不足,容易產生肌肉勞損和無菌性炎癥[4];張平等人也指出伏案久坐工作者長時間保持一種姿勢會使肌肉僵硬,長久下去就會導致肌肉骨骼發生變形;楊立群等人指出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生活中對手機和電腦頻繁使用,頸椎長時間保持一種姿勢,從而導致頸椎病的發病率逐年升高,并且日趨年輕化,頸椎病逐漸已成為威脅我國人口健康的疾病之一.長時間處于坐姿伏案會使一些肌肉過于緊張,導致前后左右的肌力不平衡,肌肉緊張和僵硬會導致骨骼的相對位置發生變化,久而久之就會發生無菌性炎癥,隨之出現疼痛.
頸部疼痛受試者的選擇、篩查與評估結果的準確與否,對康復干預措施的實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引起頸部疼痛的原因有很多,該研究主要使用選擇性功能動作針對頸部肌肉長期處于緊張狀態,頸部肌肉痙攣以及韌帶的損傷,使正常頸椎生理弧度發生改變,頭前伸的患者進行篩查與評估.主要從亳州學院教師隊伍、長時間開車的司機以及政府機關單位辦公室工作的132位存在頸椎疼痛人員中,選出50名因頸部肌肉長期處于緊張狀態,頸部肌肉痙攣以及韌帶的損傷,使正常頸椎生理弧度發生改變,頭前伸而導致頸部疼痛患者.
選擇性功能動作篩查[5]是根據患者具體疼痛部位或者功能動作受限而采用的一種篩查方法,選擇性功能動作篩查常見的篩查結果分為:功能正常、功能障礙、疼痛、無痛.“功能正常”說明患者在完成功能動作篩查時動作不受限制或約束;“功能障礙”說明患者的動作存在限制或約束,這表明在一個特定的動作篩查中靈活性、穩定性或對稱性不良;“疼痛”說明患者在做功能性動作篩查中產生了主要癥狀;“無痛”表明患者在完成功能動作篩查中沒有產生主要的癥狀.
該研究選取選擇性功能動作篩查動體系中的站立式頸部脊椎主動屈、伸、左右側屈動作篩查.站立式頸部屈曲動作篩查要求起始姿勢為受試者雙腳并攏、直立、腳尖向前、目視前方,然后患者嘴巴閉合將下巴貼緊胸口,期間無聳肩等代償性動作;站立式頸部伸展動作要求同站立式頸部屈曲動作篩查,但要求患者嘴巴閉合頸部后仰接近80度(與地面夾角約為10度左右),期間無聳肩等代償性動作出現 .站立式頸部側屈動作要求同同站立式頸部屈曲動作篩查,但要求患者嘴巴閉合將下巴向測下方移動達到鎖骨中間,期間無聳肩等代償性動作.所展現的問題:如果受試者在完成動作時出現不能將閉合的下巴貼緊胸骨或出現聳肩等代償動作或在完成動作的過程中出現疼痛,則說明受試者頸部穩定性、靈活性差或兩者兼有.
在對頸椎進行選擇性功能動作篩查的同時還要進行胸椎活動的篩查,GillSolbery博士在《姿態異常與肌肉骨骼功能失調》一書中指出:從肌動學的角度來看,頭部頸椎關節的排列與下方胸椎關節之間有相互的關系,很多頸椎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是胸椎功能不良使頸椎產生代償動作,頸椎長期在錯誤的應力作用下就產生了錯誤動作,而錯誤動作再次影響骨骼肌的應力,從而形成錯誤動作的惡性循環[6],所以通過對胸椎活動度的調整可以使患者的頸椎問題得到緩解.久坐伏案工作者常常呈現出胸椎后凸,從而使頭頸前伸程度加重,呈現如圖1的姿態,該研究就采用髖部鎖定胸椎旋轉來篩查患者頸部受限疼痛是否與胸椎活動度有關,如圖2所示胸椎活動度檢查動作.

圖1 胸椎后凸頸前伸

圖2 胸椎活動度檢查
對50位患有頸椎疼痛的人群使用上述4個動作進行功能動作篩查,首先在頸部屈曲、伸展、左右側屈觸碰鎖骨動作篩查中,23位患者同時存在不同程度的屈曲位動作和伸展位動作受限、27為患者同時存在不同程度屈、伸和左右側屈動作受限.胸椎活動度篩查發現以上50位患者胸椎靈活性較差同時伴有胸椎后凸.根據篩查的結果進行分析得出:患者頸部屈曲受限可能存在頭半棘肌、頭夾肌、斜方肌上束、頭后小直肌/大直肌、頭上/頭下斜肌過度緊張;頸部伸展受限可能存在兩側胸鎖乳突肌于緊張;左右側屈觸碰鎖骨動作受限可能存在單側胸鎖乳突肌、單側頸闊肌過緊.在胸椎活動度動作篩查中,導致動作受限的原因有:一是胸大肌和胸小肌過緊;二是背部肌肉力量較弱;三是胸椎后突[7].
根據評估的結果,久坐人群頸部疼痛患者存在頸部屈曲受限、頸部伸展受限和胸椎活動度動作受限三種常見形式,而胸大肌和胸小肌過緊、背部肌肉力量較弱和胸椎后突是致動作受限的原因.根據每位患者的具體情況,針對性的有效放松過緊肌肉,提高異側弱勢肌肉力量,保持頸椎周圍肌肉處于相對平衡狀態,在緩解、解除疼痛的基礎上,提高健康水平.因此,根據身體功能訓練體系的康復干預原則,要逐步增加胸椎的靈活性,使頸椎動作代償逐漸改善;提高頸部屈伸受限部位肌肉力量協同發展,加強弱勢肌群力量訓練,具體干預如下:
首先,放松過緊的肌肉,胸大肌、胸小肌;其次,加強較弱的肌群和改善后凸的胸椎,如加強斜方肌中下束、大小菱形肌等.該研究的拉伸動作主要選自Kristian Bery的《精準拉伸》一書中[8],具體干預措施如下:
4.1.1 胸大肌、胸小肌的拉伸
(1)胸大肌的拉伸
胸大肌拉伸以右手為例,右手和前臂抵著門框或墻角站立,右肘略高于肩關節,雙腳前后站立,右腳在前,左腳在后,腹部收緊,然后慢慢屈右膝,此時胸大肌正處于被牽拉狀態.要求每次牽拉保持5—10秒,然后放松5—10秒.8—10個為一組,每次2-3組,根據受試者胸大肌緊張程度調整牽拉組數和個數.

圖3 胸大肌拉伸

圖4 胸小肌拉伸
(2)胸小肌拉伸
胸小肌拉伸以右手為例,右手和前臂抵著門框或墻角站立,大臂與軀干夾角在135度左右,雙腳前后站立,右腳在前,左腳在后,腹部收緊,然后慢慢屈右膝,此時胸小肌正處于被牽拉狀態.每次牽拉保持5—10秒,然后放松5—10秒.8—10個為一組,每次2-3組,根據受試者胸小肌緊張程度調整牽拉組數和個數.
4.1.2 增強斜方肌中下束、背闊肌、大小菱形肌肌力和改善胸椎后凸的組合動作
增強斜方肌中下束、背闊肌、大小菱形肌肌力和改善胸椎后凸的組合動作,按照體位進行分別選取了站立式、深蹲式、俯臥式和仰臥式.
(1)站立式動作
站立式動作要求身體處于站立的中立位,屈肘90度,上臂緊貼身體,然后外展,注意腹部緊收,不要產生代償動作.每組8-10個,2-3組,受試者背部力量增強后,可增加干預的難度,使用迷你帶等小器械抗阻練習.
(2)深蹲式動作
深蹲式動作要求受試者深蹲,首先,用雙手從大腿內側抓住雙腳腳前掌,背部挺直,不得彎曲,然后,兩手臂依次舉起至最大限度,雙臂與軀干夾角為135度左右.每組8-10個,2-3組,受試者背部力量增強后,可進行抗阻練習增加干預的難度.
(3)俯臥式動作
俯臥式動作要求受試者俯臥雙手雙腳四點支撐或用雙手雙膝四點支撐降低難度,肩關節固定,胸椎向地面方向頂出,使雙側肩胛骨并在一起,軀干保持在一條直線上,腹部緊收.根據受試者的個人情況安排每組8-10個,2-3組.
(4)仰臥式動作
仰臥式動作要求仰臥屈膝,雙手十指交叉置于頭后,泡沫軸置于背部將胸椎向上頂起,堅持10秒左右,間歇10秒,5—6組.
頸部活動受限可分為頸部屈曲受限、頸部伸展受限、頸部左右側屈受限三種情況,頸部屈曲受限者進行的干預主要體現在放松頭半棘肌、頭夾肌、斜方肌上束、枕后肌群(小直肌/大直肌、頭上/頭下斜肌);頸部伸展受限者需放松雙側胸鎖乳突肌;而左右側屈觸碰鎖骨動作受限需放松對側胸鎖乳突肌、斜角肌、肩胛提肌.
4.2.1 頸部屈曲受限的康復干預
(1)頭半棘肌和頭夾肌的拉伸
頭半棘肌和頭夾肌的拉伸練習,坐姿或站姿,腰背挺直,患者將雙手至于頭后,慢慢將頭部向前拉伸,此時能感受到頭半棘肌和頭夾肌有酸痛感,堅持5—10秒,6次,每次間隔休息5秒.
(2)斜方肌上束的拉伸
斜方肌上束牽拉動作要求患者坐位,以右側斜方肌上束拉伸為例,患者頭頸與軀干保持在一條直線上,將右手只有右側臀部下方,然后將左手置于頭的右側慢慢向左牽拉,堅持5—10秒,拉伸6次,每次休息5秒.
(3)枕后肌群的拉伸
枕后肌群拉伸可分為主動拉伸和被動拉伸.主動拉伸要求患者仰臥,下巴內收,同時頭部向上頂,然后在下巴內收的條件下頭部抬起,堅持5—10秒,然后放松休息5—10秒,6次.被動拉伸要求患者仰臥,治療者將雙手五指彎曲將指腹置于患者頸后枕后肌群處,并要求患者下巴內收,同時治療者慢慢向枕后肌群施加壓力,此時患者能感到枕后肌群的酸痛.堅持5—10秒,然后放松休息5—10秒,拉伸6次.

圖5 頭半棘肌和頭夾肌拉伸

圖6 斜方肌上束牽拉

圖7 枕后肌群拉伸
4.2.2 頸部伸展受限的康復干預
(1)胸鎖乳突肌的拉伸
胸鎖乳突肌的拉伸練習,以右側胸鎖乳突肌拉伸為例,坐姿,患者將雙手置于鎖骨內側1/3處,胸鎖乳突肌的起點,然后將下巴向右上方轉動,此時能感受的肌肉酸痛,堅持5—10秒,6次,每次間隔休息5秒.
4.2.3頸部左右側屈觸碰鎖骨動作受限的康復干預
(1)對側胸鎖乳突肌的拉伸
以頸部左側屈受限為例,拉伸右側胸鎖乳突肌,坐姿,患者將雙手置于鎖骨內側1/3處,胸鎖乳突肌的起點,然后將下巴向右上方轉動,此時能感受的肌肉酸痛,堅持5—10秒,6次,每次間隔休息5秒.
(2)斜角肌的拉伸
斜角肌的拉伸要求患者坐位,以右側斜角肌拉伸為例,頭頸稍微前傾,下巴稍微向右側翹起,將右手置于右側臀部下方,然后將左手置于頭的右側并向左牽拉,堅持5—10秒,拉伸6次,每次休息5秒.
(3)肩胛提肌的拉伸
以牽拉右側肩胛提肌為例,首先將右手置于右側臀部下方,防止在牽拉時出現代償動作,然后左手置于后腦勺將頭部向左前方45度角牽拉.堅持5—10秒,然后放松休息5—10秒,拉伸6次.

圖8 胸鎖乳突肌的拉伸圖

圖9 斜角肌拉伸

圖10 肩胛提肌拉伸
久坐人群頸部疼痛患者存在頸部屈曲受限、頸部伸展受限和頸部左右側屈受限三種情況,而胸大肌和胸小肌過緊、背部肌肉力量較弱和胸椎后突是致動作受限的原因.經過為期2個月針對性的增加胸椎的靈活性,放松頸部過緊的肌群,加強較弱肌群的力量等康復干預,受試者的胸椎活動度得到提高,頸椎的靈活性和穩定性得到改善,頸椎恢復到正中位,30位受試者頸部疼痛程度均得到減輕,其中12位受試者疼痛完全消失,達到預期康復干預效果.
針對久坐人群頸部疼痛康復干預,首先,要引導該群體充分認識到運動不足或運動缺乏帶來的健康損傷,并根據工作性質,科學合理地建立不同時間段的康復干預練習,及時止損.其次要了建立正確坐姿,并及時糾正因錯誤坐姿而導致的頸部疼痛,強化康復干預,樹立正確健康的生活、工作姿勢.最后,工作間隙維護身體健康,一種姿勢狀態下持續工作1-2小時,可做5分鐘克服自重的健身運動來改善肌肉和大腦的疲勞狀態,養成健身的良好習慣,從而促進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