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劍英

[摘要] 目的 探討類風濕性關節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出院延續護理中應用協同護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選擇2017年2月—2019年2月治療的類風濕關節炎合并糖尿病患者68例作為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n=34例)和觀察組(n=34例)。對照組用常規宣教,觀察組用協同護理模式,對比兩組情況。結果 觀察組各指標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類風濕性關節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出院延續護理中應用協同護理模式的效果顯著,值得應用。
[關鍵詞] 協同護理模式;類風濕性關節炎;糖尿病;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9?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8(b)-0095-02
類風濕性關節炎合并糖尿病為慢性疾病,擁有病程長,并發癥易發的特點,會使得患者生活質量變得極差,應重點關注[1]。因此,該文2017年2月—2019年2月以類風濕關節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作為對象開展研究,探討34例類風濕性關節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出院延續護理中應用協同護理模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治療的類風濕關節炎合并糖尿病患者68例作為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n=34例)和觀察組。對照組34例,男10例,女24例,年齡31~74歲,平均(58.35±5.71)歲;觀察組34例,男11例,女23例,年齡32~75歲,平均(57.98±5.69)歲。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WHO中類風濕關節炎、糖尿病診斷標準[2]。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向患者及家屬講解類風濕關節炎、糖尿病相關知識,告知患者即將進行的治療方法、注意事項。
觀察組用協同護理模式,措施為[3]:①組建協同護理小組,組員為高年資護理人員組成,成員必須具備協同能力、溝通能力、科研能力和精神,掌握全面延續護理、疾病知識,經考核通過后,方可上崗。②協同小組成員在穩定好患者情緒后,為其進行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方面的宣教工作,發放相關資料,鼓勵、安慰病患,提升病患信心;在患者出院時,協同小組成員為患者實施飲食護理、疼痛護理、用藥護理等,解答患者及家屬的疑問,時間控制在30~45 min。③對患者的文化程度、心理狀況、肢體運動能力等全面評估,依據評估結果,實施健康宣教和心理護理。④在患者出院時,引導患者家屬掌握常規基礎護理工作,為患者提供飲食、心理、運動等健康指導,每周電話隨訪患者一次,針對患者病情變化、生活方式等資料進行詢問、記錄;每個月上門隨訪一次,囑咐患者家屬,在發現患者病情異常后,及時將患者帶至醫院復診。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干預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情況、關節功能方面、疼痛方面、滿意度方面評分數值情況。針對患者疼痛感方面選用視覺模擬量表評估,分數在0~10分,數值越高,疼痛感越強烈。采用視覺模擬疼痛(VAS)量表對兩組疼痛進行評估,總分10分,數值越高,疼痛感越強烈,數值越低,反之。對關節功能選用關節功能評分量表進行評估,分數在0~100分,數值越高,關節功能越高,數值越低,反之。對滿意度選用問卷答題方式進行調查,分數在0~100分,數值越高,滿意度越高,數值越低,反之[4]。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行χ2檢驗,采用[n(%)]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采用(x±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血糖水平比較
兩組護理前血糖水平比較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關節功能、疼痛、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后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關節功能、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關節功能、疼痛、滿意度比較[(x±s),分]
3? 討論
類風濕性關節炎作為典型慢性全身自身免疫性病癥,患病后,患者常見的癥狀為關節腫痛,患者的關節間隙會變窄,軟骨受到破壞,隨著病情不斷惡化,在晚期階段,患者的骨質會受到嚴重破壞,產生關節畸形、關節僵直、關節功能障礙等,該病癥在任何年齡階段均能患病,主要患病年齡階段為20~50歲,該疾病難以根治,易反復性發作,致殘率也非常高,目前針對該病癥尚未有根治方案[5]。
糖尿病作為典型內分泌科病癥,主要特征為高血糖,屬于代謝性疾病,病因復雜,為多因素影響所致,使體內形成胰島素拮抗,進而使得體內血糖分解能力下降,主要癥狀為多尿、多飲、多食等,糖尿病為我國常見的三大慢性疾病之一,難以根治;這兩種疾病形成合并病癥后,會進一步提升治療難度[6]。
通過對類風濕性關節炎合并糖尿病的研究,難以徹底根治,患者在穩定好病情后,多選用出院繼續治療,因類風濕性關節炎合并糖尿病的特殊性,患者自身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對病情有著直接的影響;出院后的指導非常關鍵,多數患者在出院后,當身體有所好轉,就會恢復以往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這會導致合并疾病的惡化,形成各類不良反應,對患者有著嚴重的負面影響;針對這種現象,協同護理模式的應用非常關鍵,協同護理模式屬于新型出院延續性護理服務,針對類風濕性關節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實際情況,組建協同護理小組,對小組成員實施類風濕性關節炎、糖尿病的相關知識培訓,提升小組成員的護理水平;全面對患者的病況進行評估,依據評估結果,做好心理輔導工作,在患者出院時,應讓患者家屬掌握基礎的護理措施,對患者的生活習慣和飲食方式進行監督,引導患者形成良好生活習慣和飲食方式,每周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每個月進行上門隨訪;該研究通過對比常規宣教與協同護理模式對類風濕性關節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應用效果發現,干預后,觀察組護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關節功能、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依據對比結果表明,協同護理模式的應用價值極高,在確定能夠實施的基礎上,值得優先選用[7-8]。
綜上所述,類風濕性關節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出院延續護理中應用協同護理模式的效果顯著,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 杜姍菱,符玉蓮,袁美,等.MDT延續護理在肺結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海南醫學,2017,28(10):177-178.
[2]? 楊淑娟.延續性護理干預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17,14(1):162-165.
[3]? 侯建威.醫院-社區-家庭三元聯動延續護理模式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應用[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8,15(10):113-116.
[4]? 王平,孟晶晶,徐培,等.分級診療中應用醫院-社區護理模式對糖尿病患者的影響[J].上海護理,2017,17(3):27-30.
[5]? 吳莉萍,張子云,李曉倩,等.活動期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關節功能鍛煉的延續護理[J].護理學雜志,2017,32(7):83-85.
[6]? 聶敏,路瑤,李春雨.協同護理模式聯合個體化護理對糖尿病足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重慶醫學,2017,46(19):2730-2736.
[7]? 李巧云,王寧玫,黃瑩,等.醫院-社區-家庭延續護理模式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飲食控制效果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23(19):2454-2454.
[8]? 王麗芹,李思慕,孫忠人,等.應用協同護理模式減輕糖尿病足病人照顧者照顧負擔的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17,31(11):1354-1356.
(收稿日期:2019-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