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潔
摘? 要:對于國家和民族而言,文明素養的發展主要寄托在青少年身上,體現在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以及精神風貌方面。高職學生為典型的青少年代表,德育教育十分重要。該文分析了學生德的重要性及及存在的問題,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總準則下,探索出一條恰當、可行性強的德育途徑與方式,對于培養文明、守紀律的高職學生有著關鍵性的影響。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高職學生德育教育? 現狀? 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8(a)-0234-02
德育,顧名思義,就是指對特定人員所進行的道德品質教育。而該文所提到的德育指的是學校方面就全體學生所進行的道德教育,教育內容主要體現在道德品質以及道德行為等方面。作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項關鍵途徑,對于學校的德育教育而言,能夠有效地塑造學生人格,促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進而促使全民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的實現。
1? 學生德育作用
學生關系著國家是未來,是民族的希望所在,對其進行恰當的德育,不僅關乎著其自身的素質發展,同時也影響著整個社會道德的發展。從初入學直到大學畢業需要經過約15年的時間,在這一階段中正是塑造其人生觀、價值觀的良好時機。
1.1 強化學生德育能夠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
正如習近平曾提到的:“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由此可見道德力量對于社會發展的關鍵性作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過程要求社會主體人要擁有相對較高的綜合素質,特別是道德素質。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下,認為人的意識存在相應的能動性特征。德育,從本質來看,是就人所進行的思想意識教育。倘若行為人能夠養成較高的道德素質,那么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確保其自覺履行道德義務,才能夠推動文明社會的構建。
考慮到高職學生在思想上的發展尚不成熟,容易被新奇事物所吸引,甚至在不良誘導下誤入歧途。因而,強化學生德育,針對其的思想與行為進行正確的教育以及引導,促使其明確自身價值,找準自身定位,進而使其自覺遵守社會規范具有重要意義。
1.2 強化學生德育有利于培養高素質人才
對此,黨的十八大強調, 需要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在教育中應當始終堅持立德樹人,進而進行素質教育。在高職階段的教育之中,學校與教師應當重視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綜合全方位發展,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不應當只注重知識理論的學習以及積累,其中對其所進行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鼓勵并指導其養成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強化人格內涵,應當從日常小事出發。判斷學生的精神面貌的好壞,主要就思想道德素質以及道德行為進行分析。而要想培養出德才兼備的綜合性人才,就需要充分重視對學生所進行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與引導。
2? 學生德育現狀
近些年,黨與有關機構開始重視學校德育工作,教育部門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鼓勵學校的德育工作,但就實際來看,在這一過程中表現出諸多問題。
2.1 重“智”輕“德”
2.1.1 從學校方面進行分析
在學生階段,學生大部分的時間均在學校渡過,因而學校為德育的主要活動地。對于高職學生而言,其正處于接受知識的最重要時期,學校的軟件設施與硬件設施均會對學生帶來影響。其中,硬件設施主要是指教學設施設備、教學環境等;而軟件設施主要體現在文化德育課程方面。就現階段時間情況而言,側重于學生成績的提升的學校占據大部分,卻忽視了針對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工作,再加上某些教師為實現教學任務,私自取消德育課,取而代之的是應試教育,重智輕德思想顯露無疑。此外,在學校所組織的各項評優活動中也只注重學生考試分數,卻不考慮其的思想道德素質。如此,久而久之便使學生形成了較強的功利心理,學校的德育也無法順利落實。
2.1.2 從家庭教育進行分析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可以說父母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其人生軌跡,他們的行為舉止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由于現在大多數家庭均是獨生子女,家長過分地溺愛孩子,把孩子寵得不知天高地厚,這就使孩子形成了一種錯誤的思想——我做什么都是對的!使得他們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意識不足,可以說是十分匱乏。為了實現自己望子成龍的期望,家長一味地注重孩子學習成績的提升,卻很少對他們進行為人處世的教化,在德育教育缺失的情況下,養成學生自私自利、逞強好斗的心理。這樣的行為觀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總要求和總目標相違背。
2.2 學生自身缺乏對德育的正確認識
主要體現在:學生未能夠將社會的思想道德素質要求從真正意義上轉化為針對自身的要求,就學校的德育缺乏積極性。再加之教師與家長未能夠起到一個良好的規范作用,“德育”在他們眼中也成為了一個可有可無的存在,致使其道德素質缺失,由此也引發了一系列不良后果,比如:對家長、老師撒謊;無故曠課;考試抄襲;頂撞老師,不友愛同學等。倘若不對其進行正確的指導與行為的修正,也會對其之后的生活與工作產生不利的影響。
2.3 德育形式單一,未從實際出發
部分教師為了快速地完成教學任務,只是在言語上就德育進行了一個抽象形式的說明,卻沒有就教學方式與理念進行創新。長期在照本宣科教學模式下,學生始終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高職院校現階段的德育工作還局限在課堂的講解上,卻未能夠與社會實際相結合,靈活性不足、不夠生動具體是其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除此之外,德育工作內容需要結合當下實際,最好能夠與真人真事相結合,強化學生認知,而不是反復地通過一個例子來講述這一內容,那樣只能夠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2.4 學校缺乏綜合素質高的師資隊伍
在實際的德育過程中,教師既應當注重對文化理論知識的傳授,同時也需要教會學生如何為人處世。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水平的高低與其自身的道德修養會直接影響到最終的德育成效。就現階段實際情況來看,某些教師水平低下,新聞媒體也不止一次地曝出有位教師職業操守的事件,比如辱罵學生、公然在課堂上吐痰抽煙玩手機等。如此一來,便會使學生產生錯誤的行為認知,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3?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背景下如何進行學生德育工作
新時期的當下,針對高職學生所進行的德育應當有所創新。良好的德育需要做到如下幾點:(1)從心理上引起重視,這不僅體現在教師與家長身上,同時學生自己也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只有思想上認同了,才能夠在行動上予以支持。(2)明確方向,豐富德育內容,拓寬德育渠道。在高職學校所進行的德育教育不應當只停留在形式上,紙上談兵,而是要真正落實到實際當中。教師需要借助于有效方式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積極組織并鼓勵學生參與德育相關的實踐活動,可利用互聯網優勢與學生實現零距離對話,并監控其的思想道德素質與行為等,對于表現優異的學生給予肯定與表揚。(3)注重培養一支綜合素質高的教師隊伍,注重師德建設。正如孔子所提到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由此可以看出,教師的素質以及人格魅力對其學生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只有依賴于一支作風好、專業技能高、責任意識強、態度良好的教師隊伍,才能夠順利地推動高職院校的德育工作。學校在聘請老師時,其的專業水平能力是必要條件,同時還需要對其的思想道德素加以有效的調查與考核。高職院校可制定相關文件來進行師德教育,約束教師行為,促使教師思想上認可并支持德育工作。
參考文獻
[1] 許力雙.中國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D].吉林大學,2016.
[2] 謝進偉.新媒體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德育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廣東技術師范學院,2015.
[3] 顧海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創新[J].中國高等教育,2005(z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