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倩
[摘 要]在新課標背景下,如何追求高效英語教學,是每個英語教師孜孜以求的事。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精心備課,創設情境,優化課堂教學,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積極作用,把握良機,渲染英語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只有這樣才能使英語教學更有效。
[關鍵詞]小學英語;優質教法;高效課堂
具備自信心的,往往思維活躍,記憶力強,觀察力敏銳,想象力豐富,擅長語言學習。反之,缺乏自信的學生常感到自己與周圍的一些有明顯的差距,自我評價低,學習主動性差,長此以往,有些學生悲觀失望,自暴自棄。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學工作者,該怎樣幫助學生樹立和增強自信。學好并用好這門語言呢?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感受。
一、關愛學生,自信初體驗
教師的微笑、親切的語言、與學生平等的相處,不僅能使學生感到安全,產生信任,也使學生感到自身的價值,樹立自信心。因此教師要盡量為學生創造一種寬松、平等、和諧、充滿愛心的英語學習氛圍。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初始課非常重要,這是學生第一次的英語學習體驗。對于沒有任何英語學習經驗的三年級學生來說,一開始就產生“我能學好英語”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筆者是這樣做的:上課鈴響了,筆者精神飽滿地走進教室,微笑著看著學生,以自我介紹為開場白“Hello! Im your English teacher. My name is Chen Lizhen.”同時把筆者的名字寫到黑板上。學生一下子明白了筆者的意思——筆者在做自我介紹。筆者繼續說:“You can call me Miss Chen.”“Understand?” “Please read after me.”跟我讀OK?。通過筆者的動作和一點中文提示,學生聽懂了筆者所說的話,并說出了第一個英語單詞。“OK!”筆者及時給予了肯定,并再次介紹說:“Hello! Im Miss Chen.”重復幾遍后,筆者鼓勵學生嘗試介紹自己。一個、兩個,越來越多。學生活躍起來,融入課堂教學里。這對他們來說既新鮮刺激又簡單上口。學生易于接受,也樂于接受。之后筆者點名并伴以手勢(雙手掌心向上)說:“×××,stand up, please.”“Hello! ”引導他們回答:“Hello! Miss Chen.”然后示意他坐下,并說“Sitdown,please.”接著我向他們介紹了幾個書上常出現的小朋友如:Nancy、David、MikeLiuTao、GaoShan、YangLing等,讓他們用英語向新朋友問好。他們在第一節英語課上就聽懂了教師講的大部分內容,和教師配合得很好,從而產生了學好英語的自信,使今后的學習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大膽放手,自信逐漸增強
要增強自信心,必須給予學生更多的實踐鍛煉,大膽放手,用各種機會幫助、鼓勵學生去嘗試應嘗試的各種活動,掌握他們應該掌握的能力,如認知能力、動手能力、交往相處能力、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等。現在對于小學生來說,課堂仍是說英語,用英語交流的主渠道。課堂作為舞臺不是用來展示教師的魅力,而是充分展示學生的風采,要把時間、空間充分留給學生。每節課一開始都有“Free talk”,在這個環節中一般是針對前面學過的知識的反饋與交流,形式通常是教師問學生答。在筆者的教學實踐中這個環節的第一個話輪(一問一答)由我提出,然后由學生根據主題,聯想所學過的內容進行交談。例如:筆者提出What day is it today?學生回答Its Monday.根據這個問題學生可能會想到談論星期:How many days are there in a week?What are they? What day is the first day of a week? Do you like Monday? 等;他們也可能聯想到學習:What lessons do we have this orning/ this afternoon /today/tomorrow/on Tuesday...? How many lessons are there ? What subject do you like? Why? 等;或者說說日常生活: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Monday? How do you spend your weekends? Do you have any hobbies? How about your friend/ your family...?等。不管學生談到哪個話題,語法是否正確,只要參與了,就是一種能力的展現,這就值得我給予他們贊賞的言辭與表情,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教授新單詞時,“Read after me”或“Follow me”是常用的課堂用語,要求學生跟著教師讀。而筆者經常用“Read after her/him”或“Follow her/him”,讓學生跟著學生讀,難一點的請基礎好的同學示范,簡單的由后進生領讀。人人都想當小老師,在這個內因的驅動下,學生在靜聽模仿的過程中非常專心,為他們自信地站起來領讀單詞奠定了基礎,成功的喜悅使他們信心倍增。在句型和對話教學時我采用多種活動方式讓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如組織學生在情景中進行小組、兩人、個別、集體等形式的活動;學生試著獨立運用英語交流活動,如自由交流,角色表演,游戲,調查,猜謎等;唱歌和繪畫也是很好的活動方式,有些學生在文化學習中可能處于劣勢,在藝術方面有特長,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給他們創造展現的舞臺,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價值,樹立信心。
三、因材施教,自信再激發
人的潛力是無窮的,只要充滿信心,努力奮斗,絕大多數人都可以在某些領域有所成就,但人們的天賦及后天條件畢竟存在著差異,所以急于求成,會使學生積累“我不行”的消極情感體驗,這樣容易使學生喪失自尊心和自信心。人有一個“最近發展區”。在這個區域里,你的努力一般都會獲得成功,因為它適合你的“高度”,即你的實際能力。英語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做一個有心人,深入了解學生,注意收集學生心理健康及個性方面的材料,并進行分析綜合,以便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因材施教。如有些學生心理承受力弱,經不起考驗,面對挫折產生恐懼心理;有些學生積極向上,樂于學習,不怕困難;有些學生是語音模仿能力差,學習持久力弱。筆者就根據學生情況不斷適時地提出適當的要求和希望,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成,學有所得。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教學方法要根據教學環境靈活多變,讓英語教學上出藝術性、趣味性、高效性,使學生感覺英語課堂似乎在欣賞音樂,享受英語帶來的快樂,充分挖掘學生學習英語的潛能,讓學生切身體驗英語課堂帶來成功的快感。這樣的教學效果才會事半功倍,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中英語教師教學的切入點,也是英語教師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