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信忠
摘 要:所謂生態林業就是指根據經濟學原理,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在促進林產品發展的同時,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創造最佳環境狀態的林業。發展生態林業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要做到可持續發展,不能因為經濟發展而忽視環境的保護,本文旨在為生態林業尋求既能保護林業又能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生態林業;林業保護;可持續發展
一、生態林業的作用
生態林業的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這一部分的內容實際上是生態林業最為主要的作用,土壤與樹木相互依存,防止水土出現流失,同時保護地表植物,林木能夠遮蓋土壤,防止土壤水分過度蒸發而出現干旱。其二,防風固沙。風沙經過林區會因為林木而受到相應影響,如風速降低、風向改變等等,這些林木往往都是根系較為發達,可以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其三,調節氣候。林木在蒸騰與光合作用過程中,一方面可以吸收熱量,另一方面也會釋放濕氣,這兩者在很大程度上是對當地氣候的調節。其四,防治污染。眾所周知,林業資源能夠有效凈化空氣環境,起到防治污染的作用,樹木在蒸騰與光合作用過程中,會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同時釋放氧氣,達到“吸塵器”一樣的功效。
二、加強生態林業保護的對策
1.科學育苗種植。想要保護生態林業發展,育苗選種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通過科學有效的育苗種植,為林木成長打下良好基礎,實際上也是保護自然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體現。首先,在育苗選種開始之前,應該組織專家團隊實地調研林產地情況,充分全面的考慮到與生態林業發展有關的各項要素,堅持因地制宜、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基本原則。其次,要善于借助先進的科學技術開展育種工作,培育滿足相關要求的樹種。總的來說,育苗種植要依托于實際環境來進行。例如,針對一些干旱地區所培育的應該是節水植物;而針對水土流失地區所培育的則應該是根系發達的樹種。
2.落實科學發展觀。保護生態林業應當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同時積極落實相應政策。在當前林業經濟持續發展的過程中,不能忽視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特別是對于很多山區林業而言,林業產業在當地經濟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如果只是關注經濟利益,不顧生態資源環境保護,勢必也將會造成極為嚴重的后果。因此,必須要將環境與經濟擺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堅決不能忽視環境、社會效益,要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落實相應政策,兼顧林業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科學合理的利用林業資源,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這樣才能夠真正實現生態林業的長效發展。
3.積極應用先進科技開發林業。科技的進步發展在保護生態林業方面也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伴隨當前林業產業不斷深化,已經有越來越多日益完善的科技被應用到林業開發當中,在林業產業相關的各個環節都發揮了較為關鍵的作用。例如,通過強化樹種培育技術,挑選優良基因,可以進一步保障林木成長。利用先進科技在林業病蟲害防治、森林防火等環節加以大力投入,可以妥善保護林業資源。另外,關于針對林業的立體化開發,多元化發展,提高林業產業的生產創造力,借助科技實現產業升級調整,提升行業核心競爭力,不僅可以保障林業經濟效益,同時還能夠滿足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4.堅持遵循自然生態規律。想要實現生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以尊重自然生態規律為根本前提,在建設及保護生態林業的過程中,要牢牢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提升環境保護意識,強化林業生態文明建設。一段時間以來,以犧牲生態環境來換取經濟效益的問題已經給人們敲響警鐘,林業發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要遵循自然生態規律,要考慮到大自然的承載能力范圍,杜絕林業資源過度開發而破壞自然生態環境,要全面協調好環境、生態、經濟等彼此間的相互關系。
三、生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策略
1.政府加強重視力度。首先,政府方面應該提升對生態林業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由上至下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逐級貫徹下去,提升全員對生態林業工作的認識程度,為后續管理工作的開展打下堅實基礎。其次,要針對生態林業工作落實好相應的管理制度,要從戰略角度規劃好林業經濟與環境保護等相關工作;針對各地林業管理部門的工作,各級政府應該進一步加強宏觀指導,并結合各林業部門的實際工作情況加以監督考核,確保生態林業保護及可持續發展工作妥善落實。
2.加強立法工作。想要保護生態林業并且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要進一步加強相應立法工作,完善法律法規建設,這是強化林業發展最強有力的保障。實際上,利益驅動是造成林業資源被過度開發的最主要原因,一些不法分子貪圖眼前利益而大肆盲目的開發林業資源,致使生態環境遭受損害,更有人錯誤的認為林業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因此全然不顧全局發展與長遠利益,在違法的邊緣不斷試探。因此,通過不斷強化立法工作,一方面可以針對林業資源的有關違法行為形成強有力的約束;另一方面,這也是讓林業開發朝著規范化的方向上發展,保護生態林業并實現可持續發展。
3.提高全民林業環保意識。針對生態林業的保護工作不是某一個人或某一個部門的工作,想要從根本上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必須要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合力,提高全民的林業意識。就現階段來說,我國的林業環保意識整體上還相對薄弱,宣傳普及這一方面的內容,提高全民的認識及重視程度,是當前急需要加強的工作。首先,在生態林業地區要有意識的進行宣傳教育,如設立宣傳站、張貼海報標語、發放宣傳手冊等,使當地破壞生態林業的行為能夠得到控制;其次,可以通過電視、廣播等媒體渠道加強廣告宣傳,請公益明星代言發揮明星效益,喚起民眾對于林業環保的重視;最后,也要善于利用網絡渠道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宣傳效果。總之,要通過多渠道宣傳使民眾對林業工作有更深入的認識。
4.加強宏觀調控。生態林業建設規模大、投資高、周期長,涉及到諸多影響因素;它既要考慮到自然規律及生態保護,也要關注到社會經濟發展,既關系著國家長遠戰略,又與每個人的利益息息相關。一直以來,我國針對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投資都缺乏延續性,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生態林業發展。作為國家方面要結合市場經濟規律與生態建設要求,有意識的強化宏觀調控,統籌布局,科學規劃,以環境保護為出發點來對自然資源加以科學利用,實現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要不斷強化政府導向作用,進一步完善市場運作,加強宏觀政策引導,形成生態林業建設發展的合力。
四、結語
通過以上分析能夠看到,生態林業與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有著不可分割的密切關系,不僅是經濟、社會發展及穩定的基礎,同時也是至關重要的制約因素。由于我國生態林業的發展較晚,因此還存在很多急需解決的問題。對此,政府相關部門必須要提高重視力度,積極采取有效的保護生態林業的對策,與此同時根據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積極采取先進科學手段,實現生態林業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各個部門要加強協調合作,進一步提升自身工作水平,只有這樣才推動生態林業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德光.淺析森林生態旅游對林業可持續發展的貢獻與影響[J].農業與技術,2019(08):59-60.
[2]王立輝.生態文明視角下的林業管理及可持續發展探討[J].現代農村科技,2019(04):90.
[3]李興軍,孫雯.淺析綠色經濟背景下林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J].林業經濟,2015,37(09):124-128.
[4]寧攸涼,趙榮,周海川,趙曉迪.林業對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作用分析[J].林業經濟,2015,37(06):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