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艷茹
摘要:瓷板畫獨特的陶瓷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體現,具有觀賞性和收藏價值。基于此,加大對瓷板畫技藝的傳承力度至關重要,本文闡述了非遺瓷板畫文化傳承的現狀,從非遺瓷板畫技藝的創新性傳承提出幾點戰略,包括規劃瓷板畫生態園、建立傳承人保護機制等,以此推動非遺瓷板畫文化在創新中發展。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瓷板畫技藝;文化傳承
一、引言
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質是一種文化生產,要想融入現代社會發展,必須重視其傳承性與保護性。瓷板畫作為國家重要的非遺文化之一,將傳統繪畫與陶瓷工藝巧妙結合,塑造出獨特的藝術形態,影響深遠。因此,相關機構有必要針對瓷板畫技藝的傳承性、創新性深入研究,從而促進瓷板畫技藝文化源遠流傳。
二、瓷板畫技藝基于非遺視角下文化傳承的現狀
(一)缺乏創新能力
瓷板畫源于南昌景德鎮,最初是在陶器基礎上演變而來。隨著時代更替發展,彩色色釉盛行,與瓷器繪畫構建出五彩繽紛的繪瓷藝術,形成嶄新畫風,大批量瓷板畫畫家隨之涌現,開創了瓷板畫藝術先河,推動了瓷板畫藝術的形成。但由于抗戰時期的民不聊生,很多瓷板畫技藝人轉行;在改革開放后,瓷板畫藝術在政府支持下,又迎來新的時代,內容與展現風格多為人物、花鳥、山水等[1]。但目前瓷板畫藝術認知觀念也僅僅停留在山、水、花、鳥、人物肖像上,受傳統觀念影響束縛了自身的創造力,創新能力滯后于社會時代潮流,難以引起共鳴。
(二)公眾對瓷板畫文化意識淡薄
由于瓷板畫技藝學習時間較長,內容復雜,技巧學習難度較大,數十年的磨煉才有可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瓷板畫技藝人[2]。現階段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節奏感較快,對瓷板畫技藝感興趣的群體較少,能靜心專研的人更少,目前得到真傳的瓷板畫藝人極為少見,因此瓷板畫技藝要想傳承后人實屬堪憂。
(三)數碼科技的沖擊
瓷板畫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了中華民族古老的文化淵源,但這項民間藝術的傳承性面臨著巨大沖擊。隨著數碼科技時代的到來促進了數碼影像快速發展,將瓷板畫工藝繪畫圖樣轉換成真實圖片,形象逼真、色彩豐富、價格較低,深受大眾追捧,人們逐漸舍棄了傳統手繪瓷板畫藝術畫作,因此,在非遺視角下,有必要在危難中探索出瓷板畫技藝創新傳承的新路徑。
三、非遺瓷板畫技藝的創新性傳承戰略
(一)規劃瓷板畫文化生態園
瓷板畫文化秉承了百年藝術磨煉,是贛文化在美術領域的重要體現。非遺瓷板畫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有著無可比擬的價值,瓷板畫技藝保護工作在非遺視角下得到一定進展,但要想獲得長足發展,必須進行創新性探索。如免費開放瓷板畫博物館,設置體驗區、交流互動區,展示瓷板生產、燒制、繪制的過程,參觀者可以親身感受瓷板畫文化氛圍,從而打造一個創作展示、培訓傳承、交流互動一體化的文化生態園。
同時非遺瓷板畫需要創新突破傳統博物館靜態觀賞模式,瓷板畫追求與原物形似的風格理念,結合旅游產業構建新的文化生產模式。隨著旅游產業發展,瓷板畫鑰匙扣、小型畫像、項鏈等旅游性產品隨之衍生,輕便小巧,利于攜帶,滿足了廣大游客需求。可在制作過程中,邀請游客一同參與制作,創作出凸顯自身風格的瓷版畫作品,促進了瓷板畫技藝的文化傳承,提升非遺瓷板畫技藝文化藝術價值,有利于挖掘瓷板畫的經濟價值,形成品牌效應,從而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二)建立傳承人保護機制
對非遺瓷板畫的保護既是對傳統文化的尊重,也是對瓷板畫技藝傳承人勞動成果的保護。非遺瓷板畫傳承人是保護的主體對象,非遺瓷板畫在日常生活中需求有限,傳承人的技藝不再是生活保障,導致老一輩傳承人才流失,急需一批年輕的力量;為有效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可持續性,不管是哪一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旦失去賴以生存的基礎,都將成為博物館里沒有靈魂的展示品。因此相關機構應當建立起非遺傳承人的保護機制,對考核通過的畫師,重點培訓,提供經費支持,為其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工作環境。高度重視瓷板畫傳承人的多重角色,如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產品研發型等,注重保護傳承人的工匠精神,并倡導引領非遺瓷板畫技藝創新發展。
(三)拓寬瓷板畫技藝宣傳渠道
要想拓寬瓷板畫技藝文化宣傳渠道,在發展自身創造性的同時需要依靠外界因素多方位探索,通過瓷板畫博物館、瓷板畫研究中心等,在非遺背景下結合互聯網+模式,積極開發相關APP客戶端、瓷板畫手游,設立網上虛擬博物館,引導游客通過網絡平臺瀏覽欣賞瓷板畫靜態圖。在線下走進社區民眾,通過宣講方式,倡導民眾共同參與,為推動非遺瓷板畫文化的傳承貢獻更多力量。
瓷板畫技藝展現了千百年來傳統文化的魄力,蘊含豐富的知識,可以在教育中發揚其重要內涵。例如,推動瓷板畫文化工藝融入校園,與高校之間建立合作關系,成立瓷板畫文化教育基地,編寫與瓷板畫相關教材,開展專業瓷板畫知識培訓教育講座,提高年輕群體對瓷板畫文化的意識觀念;通過多媒體視頻形式展現瓷板畫工藝創作過程,年輕人通過親身體會瓷板畫文化精湛的工藝,從而深刻了解傳統民間藝術文化精髓,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大力宣傳了瓷板畫文化,能夠增加傳承中化傳統文化的使命感,促進瓷板畫技藝文化的延續發展。
(四)提高公眾對瓷板畫技藝的保護意識
為滿足公眾實用美術需求,瓷板畫藝術通過自身創新突破,擺脫刻板形象,結合風土人情添加活潑元素,成為獨立的藝術形式,通過不斷探索嶄新的表現手段、創新材料,將時尚流行元素融合到瓷板畫創作中,迎合了當代人審美追求。隨著瓷板畫藝術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瓷板畫社會地位、國際影響力明顯提高,逐漸得到世界和社會民眾大力認可。同時政府加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扶持和引導力度,例如就瓷板畫技藝成立非遺研究中心,同時加大資金投入,支持開展相關創作、培訓等工作,向大眾普及瓷板畫文化傳承的重要性,提高群眾學習傳統文化興趣,增加對非遺瓷板畫文化保護意識,結合當前產業發展情況積極引導規劃,為非遺瓷板畫文化傳承營造了良好氛圍,從而推動非遺瓷板畫技藝傳承創新。
四、結論
綜上,非遺瓷板畫技藝文化是一個民族無法割舍的記憶,雖有一定局限性,但在現代技術沖擊下,不斷去陳出新,與時俱進,在國家政府高度重視下以及創新中,非遺瓷板畫文化的保護性與傳承性得以延續,為瓷板畫技藝文化代代相傳奠定了基礎,為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提供無限生機。
參考文獻:
[1]雷峻.非遺瓷板畫技藝文化傳承研究[J].傳播力研究,2019,3(14):21.
[2]李立婷.對粉彩瓷板畫藝術風格的探究[J].美與時代(中),2019(06):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