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姝 陶靜穎
摘要:研究實踐教學項目設計推廣,深化在“微”傳播語境下實踐教學項目的設計推廣內容。通過項目分析,發掘設計推廣的重要意義,以聯系“微”傳播語境下的相關推廣手段,探求實現實踐教學項目設計推廣的最佳途徑。得出順應新媒體時代潮流下的設計推廣策略,使得實踐教學項目設計推廣貼近教學預期效果。
關鍵詞:武漢青山“紅房子”片;“微”傳播語境;教學實踐;設計推廣
一、“微”傳播語境概述
在互聯網+迅速發展形勢下,人們對于表達的需求日益精細,一系列智慧媒介順勢而生,碎片化、互動性的“微”傳播途徑脫穎而出,作為全媒體時代的新勢力,“微”是其最大的特點與優勢,“微”傳播更有針對性、內容更明確、渠道更豐裕。
“微”傳播途徑與科學技術協調同步,微博、微信等“微”傳播途徑的興起都伴隨著信息技術的革命。“微”傳播改變了單向、無反饋的傳統傳播模式,重新定義了信息互動方式,信息在移動客戶端傳播,實現線上和線下的聯合。
因生活節奏加速,“微”傳播這類現代傳播途徑的出現順應時代潮流。將空間的存在與情感推廣至大眾,豐富推廣的分眾化渠道,成為教學實踐項目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學實踐項目的設計推廣置于“微”傳播語境下的研究具有較高社會價值,對于未來實踐教學項目的設計推廣做出科學性和創新性理論實踐的忖量。
二、實踐教學項目介紹
(一)實踐教學項目概況
2012年武漢市政府正式確定青山“紅房子”片為武漢16大歷史風貌街區之一,該片主要包括紅鋼城和紅衛路兩處,面積37公頃。1954年,毛澤東主席批準建立武漢鋼鐵公司,定址武漢青山,青山“紅房子”片成為仿照蘇聯規劃模式修建的武鋼職工的大型生活社區。建筑外觀為紅墻、紅磚、紅瓦、紅窗戶,排列呈矩形,空中俯瞰建筑呈現“囍”字樣。
目前,青山“紅房子”片面臨著各類基礎設施不同程度老化、建筑整體風貌破壞、人為開發建設損害明顯等問題;在歷史價值上,見證了我國工業化發展的全進程;在社會價值上,是城市鋼鐵文化的起源,對于城市文化傳承有較大的推動力。因此青山“紅房子”片具有極高的設計推廣研究價值。
(二)實踐教學方式及過程
人類社會已邁入智慧信息化時代,藝術設計實踐教學體系中專業知識教學和實踐型人才培養面臨著機遇與挑戰。在基礎學科課程構建上,將專業實踐教學項目貫穿其中,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與技能上提升項目成果的應用性與實踐性。在插畫課程中,立足于藝術設計專業插畫具體手法,提出將青山“紅房子”片通過插畫形式展現的課程設置。使學生通過問卷調查、實踐觀察等調查途徑和視覺傳達、空間構成、圖形設計、造型基礎、色彩表現等藝術設計基礎知識,與具體實踐教學項目有機結合,增強其設計能力與實踐能力,建設獨具特色的實踐教學方式。
(三)實踐教學設計推廣渠道
在全媒體推廣策略時代下,武漢青山“紅房子”設計推廣可采用“微”傳播語境下的傳播渠道,著重于移動客戶端平臺,多種傳播途徑并用。在“微”傳播語境中以微信、微博、微視頻為例,對武漢青山“紅房子”片進行設計推廣研究。
1、利用微信構建個性化展示窗口
截至2019年微信官方數據統計,全球已經超過11億人次注冊使用微信。在微信中信息傳播是基于熟人關系網的具有針對性的小眾傳播,自媒體通過微信可對接收者做出分類,使得推廣的定位準確,信息的推廣達到理想的效果。因此,青山“紅房子”片應充分利用微信,將信息通過文字、圖片等具有人性化特征的傳播方式與大眾建立全時化聯系,進一步拉近歷史文化與大眾的距離,讓其流露出溫情,因具有個性化而廣受關注。
2、利用微博塑造多元化互動空間
微博是一個基于用戶關系信息分享、獲取的平臺。2019年,微博MAU(月活躍用戶數量)進入5億時代,政治、社會熱點都在微博上發布并引起社會大眾廣泛參與,成為當下最炙手可熱的平臺。創建武漢青山“紅房子”片的官方微博,實時發布信息、宣傳文化觀念,通過評論、轉發等相關操作,與大眾建立平等溝通渠道,拉近文化距離感。將青山“紅房子”片的官方微博打造為多元化互動空間,充分發揮群體傳播等傳播功效,使武漢青山“紅房子”片的推廣實現短期內核裂式的效果。
三、結語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武漢青山“紅房子”片應轉變設計推廣策略,合理、高效的利用新媒體資源。因此,如何制造賦有吸引力、傳播價值的信息便成了重中之重。只有在將此問題仔細考量的基礎上,采用順應新媒體時代潮流的設計推廣策略,才可在信息競爭激烈的時代下走出實踐教學項目設計推廣的新天地,培養實踐型藝術設計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曹海峰.微傳播時代傳統文化的傳承與認同建構研究[J].學習與實踐,2018(04):133-140.
[2]劉花弟.新時期中國平面設計教育課程與教學發展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