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雅 李春琴 王芳
【摘 要】 目的:探討PDCA管理在壓瘡高危患者護理中應用的價值。方法:將2017 年 1月至12月期間江蘇省第二中醫院醫院收治的285例壓瘡高危患者設為對照組。在這些患者住院期間對其實施常規的護理管理。將2018年1月至12月期間該院收治的285例壓瘡高危患者設為實驗組。在這些患者住院期間使用PDCA管理法對其實施護理管理。較比兩組患者的護理總有效率以及新壓瘡發生率。結果:實驗組患者的護理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新壓瘡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均P<0.05。結論:在壓瘡護理管理中實施 PDCA循環模式,對提高壓瘡愈合效果、預防新病灶均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 壓瘡高危患者;PDCA管理法;壓瘡;護理管理
【中圖分類號】 R473.5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9-273-02 ?壓瘡也被稱之為壓力性損傷,是因長時間受壓致使局部組織缺氧缺血發生潰爛壞死性病變,在重癥、長期臥床患者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住院患者是壓瘡的高發人群。壓瘡的發生不但會延長此類患者住院的時間,還會加劇其痛苦,進而影響其治療的效果[1]。因此,臨床上應采取科學有效的護理措施預防住院患者發生壓瘡。近年來,臨床上常用 PDCA 管理法對壓瘡高危患者進行護理管理。為了進一步探討在對壓瘡高危患者進行護理管理中應用PDCA 管理法的臨床價值,進行了本次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7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期間江蘇省第二中醫院收治的570例壓瘡高危患者。將其中在2017年 1月至 12月期間收治的285例壓瘡高危患者設為對照組。在該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56例,女性患者129例 ;其年齡為40-92歲,平均年齡為(65.6±2.3)歲 ; 其中,Braden 評分為10-12 分的患者有187例,Braden評分≤ 9分的患者有65例。將其中在2018年 1月至 12月期間收治的285例壓瘡高危患者設為試驗組。在該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68例,女性患者117例;其年齡為45-95歲,平均年齡為(66.7±4.2)歲;其中,Braden 評分為10-12分的患者有196例,Braden評分≤9分的患者有76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管理方法
1.2.1 在這些患者住院期間,根據其所患的疾病對其進行相應的治療。在此基礎上,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的護理管理。進行常規護理管理的方法是 :護理人員保持患者床單的干燥、整潔,及時為其更換被褥,根據病情定時擦身,告知患者家屬為患者加強營養,定期協助患者翻身。
1.2.2 使用 PACD管理法對試驗組患者進行護理管理。具體的護理管理方法是:1)P(計劃)階段。成立護理質量持續改進小組,小組的成員是醫院傷口小組各成員包括護理部分管科護士長,臨床科室的護士長、以及各科室小組成員。PDCA管理小組使用自制的巡查表調查各科室的高危預警病人評分表以及措施落實情況,主要包括壓瘡的主要發生部位、發生原因、高發人群、預防措施種類、Braden 量表的使用方法、預防壓瘡的合理體位等。再針對查出的問題進行分析,制作出柏拉圖,根據80/20原則,找出改善重點。制定出培訓計劃,對各科室的小組成員進行培訓,以提高其對壓瘡相關知識的了解。專科小組制定了壓瘡預防流程和上報制度,對各科室關于壓瘡風險評估報告制度、壓瘡無責罰上報制度、壓瘡的上報流程進行完善。2)D(實施)階段。按計劃進行小組成員的培訓計劃,再由小組成員傳達至科室,以提高本科室護理人員對壓瘡相關知識的了解,使其能夠熟練地掌握預防壓瘡的方法及對已經出現壓瘡的患者進行護理的方法。制定對住院患者的皮膚進行評估的細則,督促本科室的護理人員嚴格按照該細則開展護理工作。制定江蘇省第二中醫院壓力性損傷分期判斷標準。在患者入院時,護理人員綜合分析其發生壓瘡的危險因素。患者若存在發生壓瘡的高危因素,護理人員應及時填寫壓瘡發生危險因素報告表,并將“防壓瘡”的警示牌掛在患者的床頭。根據傷口評估情況,包括傷口所在的位置、組織損傷程度、傷口所處階段、傷口大小、有無潛行、傷口基底組織、傷口滲出液、傷口邊緣及周圍皮膚狀況、傷口有無感染、疼痛。并進行壓瘡分期:1、2、3、4期;二個階段(不可分期和深部組織損傷);粘膜壓力性損傷、器械壓力性損傷。根據不同分期進行傷口處理:①深部組織損傷:解除局部皮膚的壓力,密切觀察皮膚的顏色變化,有無水皰、焦痂形成。如出現水皰可按2期壓瘡處理;如形成薄的焦痂,則按焦痂傷口處理。如有較多壞死組織,則進行清創,按3和4期壓瘡處理。②1期壓瘡:局部可以不用任何敷料。避免再受壓,局部皮膚可使用薄型水膠體或賽膚潤改善局部的缺血缺氧狀況。③2期壓瘡:滲液較少時可用薄的水膠體敷料,根據滲液2-3天更換一次;滲液中等或較多,可用厚的水膠體敷料或泡沫敷料,3-5天更換一次。④3和4期壓瘡:清除壞死組織:當壞死組織疏松時,采取保守性銳器清創法;當壞死組織比較致密時,先進行自溶清創,待松軟后再配合保守銳器清創。控制感染:首先進行傷口分泌物的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根據結果選擇合適的抗生素治療,傷口中可使用銀離子等具有廣譜抗菌作用的敷料。傷口滲液處理:當傷口中滲液量中等時可用藻酸鹽或泡沫敷料、或親水纖維敷料;當滲液量多時可用泡沫敷料;當滲液量特多而創面無壞死組織的情況下可采用負壓治療。⑤不可分期壓瘡:應先清除傷口內焦痂和壞死組織,再確定分期;傷口處理與3和4期壓瘡方法相同。3)C(檢查)階段。護理部成立護理質量控制小組。小組成員每周進行科室病人皮膚的質控,查看護理管理的效果,質量管理小組每月根據巡查表進行全院病人皮膚的巡查以及護理措施的落實情況,護理部每季度進行督查,做到三級管理。4)A(處理)階段。護理質量控制小組的成員收集臨床各個科室上報的壓瘡高危患者的相關資料及其壓瘡的發生情況,對上述情況進行匯總,分析導致這些患者發生壓瘡的原因、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并將上述內容以書面的形式反饋給相關科室的護士長。質控小組將上述內容作為下一個階段護理工作的重點。
1.3 評價指標 護理總有效率:患者的創面愈合、結痂則為顯效;創面縮小,有新鮮肉芽組織生成,則為有效;患者的壓瘡面積、皮損程度未見明顯變化或加重,則為無效。護理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
新壓瘡發生率:護理期間所出現的新壓瘡占比。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及檢驗,計量資料(x ±s)的比較結果行t值檢驗;計數資料(n,%)的比較結果行卡方值檢驗;以 P<0.05 為組間比較差異顯著的檢驗標準。
2 結果
護理總有效率及新壓瘡病灶發生率對比,實驗組患者的護理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參照組,新壓瘡病灶發生率顯著低于參照組;均 P<0.05;詳見表1。
3 討論
PDCA 循環系統也叫做質量環,是以“計劃-執行-檢查-處理” 為順序的的一種管理模式[2],近年來在臨床護理中也逐漸得到廣泛應用。壓瘡做為高齡、重癥等特殊患者的常見并發癥之一,對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原發病康復效果均有不利影響。為壓瘡患者實施有效的壓瘡護理管理,對促進病情康復、縮短住院時間、節省住院費用均有一定幫助。為提高壓瘡患者的護理效果,實施PDCA 循環模式,通過發現、評估患者的壓瘡危險因素,計劃并執行針對性的護理計劃,并及時解決護理過程所遇到的問題,以實現護理持續質量改進的目的。此次研究中,試驗組患者接受壓瘡風險評估的比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其壓瘡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這說明,在使用PDCA管理法對壓瘡高危患者實施護理管理的過程中,管理者可以充分了解護理工作的現狀,全面分析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據此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從而持續改進護理工作的質量[3]。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將PDCA管理法應用于對壓瘡高危患者進行護理管理中的效果較為理想。
參考文獻
[1] 龐貴鳳 , 賀潤蓮 , 趙璐 , 等 . 護理質量重點監測指標在護理質量持續改進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 ,2017,31(11):1321-1324.
[2] 鄒麗華 , 葉國玲 , 陳錚立 , 等 . 標準化防護流程在壓瘡管理中的應用 [J].護理管理雜志 ,2014,14(10):741-743.
[3] 沈向英 , 陳園園 , 馬紅梅 , 等 .PDCA循環管理方法在壓瘡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 ,2016,13(35):13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