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章
(延邊大學法學院,吉林延吉 133002)
老齡人口基數增長迅速。中國產業信息網2018年5月4日消息,2017年我國人口總數139008萬人,60歲及以上人口24090萬人,占總人口的17.3%。全國中老年網2017年7月5日消息,老齡人口預計到2025年突破3億。我國老齡人口具有基數巨大、增長快、比重高等特點。
老年人保健品消費巨大。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網2018年11月23日消息,據測算中國老齡產業產值將在2050年突破100萬億元。有專家預言2030年我國將進入老齡產業黃金時代。其中老年人消費主要是保健品消費,所以老年人保健品消費市場巨大。
保健品行業詐騙猖獗。2017年12月8日中國新聞網載文“廣東半年查辦食品保健品欺詐營銷案逾千宗貨值超2億”。中新網2018年1月23日電,據國家食藥監總局網站消息,該局在廣州召開全國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案件查辦工作推進會。自整治行動開展以來,查處違法案件1.2萬余件,涉案貨值3.6億元,罰沒金額1.8億元。
保健品虛假廣告泛濫。2018年4月19日,經濟日報稱,據統計鴻茅藥酒廣告違法次數達2630次。4月27日,鴻茅藥酒在新京報上向社會致歉:一、生產鴻茅藥酒用的豹骨等原料存在質量問題;二、對實驗表現有頭暈、瘙癢、皮疹、嘔吐、腹痛等不良反應的鴻茅藥酒仍然繼續上市;三、廣告存在問題嚴重,近五年存在廣告投放量大、下游經銷商和零售藥店廣告違規等問題。
老年人保健品消費受侵害的領域。從保健品功能看,老年人受侵害主要是帶有治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舒經活絡、祛除風濕、關節炎”等領域,這些領域是老年人發病高發區,是老年人最關心的領域,這些領域具有極大的利益空間,因此成為保健品的重災區。
老年人保健品消費權益受侵害的主要原因:(1)老年人普遍年齡大、文化程度有限、跟不上現代社會,對保健品的識別能力有限;(2)老年人維權意識淡薄,受偽劣保健品侵害,一般認為運氣不好,很少走正常的維權途徑;(3)老年人行動不便,維權能力有限;(4)老年人法律知識缺乏,不知道如何運用法律維護自己合法權利。
保護消費者的機關、組織。《消法》第三十二條和第三十六條的規定,工商管理部門和消協等都有管理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權力和職責。一方面,消協性質特殊,消協屬于工商管理部門下設機構,但又不是行政機關,其無行政機關的強制執行力,其工作人員薪資來源于國家財政,造成消協在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對消費者的權利保護,工商管理部門等行政機關和消協組織都有權力管、都可以管,雖然一定層面可以多管齊下,但是多部門多組織的共管往往容易造成相互推諉,消費者到底尋求誰的保護,而無所適從,使權利保護實際可能落空。
公益訴訟在消費領域的法律現狀。《兩高關于檢察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18)第五條規定,市(分、州)人民檢察院可以提起的第一審民事公益訴訟案件。《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消費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16)第一條規定,只有省一級(包括省級)以上消費者協會可以提起消費民事公益訴訟。因此,基層檢察院、省以下消協均無提起消費民事公益訴訟的權利。
消費者知假買假受法律保護。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食品藥品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法釋【2013】28號)第3條規定:“因食品、藥品質量問題發生糾紛,購買者向生產者、銷售者主張權利,生產者、銷售者以購買者明知食品、藥品存在質量問題而仍然購買為由進行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依據該《規定》,可以類推適用老年人消費者知道是假劣的保健品而購買消費的,應當受法律保護。
我國對保健品的監管主要依據《保健食品監督管理條例》,和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保健食品監督管理條例》對保健食品的概念界定,保健食品監管部門,保健食品所使用的原料和輔料應當對人體安全無害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相關要求,營養素補充劑,申請保健食品注冊的安全性及功能性評價材料等資料都作了規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組織對申請注冊的保健食品的安全性、功能性及質量可控性等進行技術審評和行政審批。但新保健品每天都在不斷推出,在實踐中認定或質量檢測等方面常常找不到相關法律作為論證的依據。
建立專門保護老年人消費者的組織機構。大部分維權機構也沒有把老年消費者這一特殊的群體作為單獨的受理范圍來提出,相關的行政調解機制和調解途徑難起作用于實際的事件當中。此外,由于工商行政管理等行政機關和消協都有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權力和職責,容易互相推諉。建議成立專門保護老年人消費者機構、組織,專門受理老年人消費案件。
對“七天五理由退貨”期限的延長。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賦予了保健品“七天無理由退貨”權,網購盛行的時代,沿途往返的運送時間,中間的消費冷靜期,保健品的特殊性,筆者認為:無論是現場交易還是非現場交易,適當延長保健品無理由退貨期限(比如15天),會對老年消費者和社會更有利。
擴大保健品侵權案公益訴訟主體范圍。老年保健品消費侵權案總體來說比較散、老年人處于弱勢群體,維權難度特別大。因此需要更多的公益訴訟,提前降低保健品侵權概率和保護老年人消費者。各級檢察院,各級消費者協會,都應當被賦予提起公益訴訟的權利。
加強對老年消費者的法律援助。各級政府部門、律所、律師協會經常給當地老年人宣傳保健品和消費者權益相關法律知識,律師和律師協會應當多關注社會民生,多為老年人保健品消費維權提供法律援助。
加強對保健品的質量立法。保健品立法上的缺陷,相關法律法規的尚不完善,保健品管理主要參照相類似的食品、藥品法律法規,且保健品在不斷的更新中,原有法律難以調整新出現的保健品,制定相對獨立的保健品法律法規成為必要。
強化保健品的市場監督管理。保健品侵權案的屢屢發生,和地方政府多有所牽連,職責部門怠于監管,對明顯存在安全隱患的保健品不查處,是保健品市場亂象的重要原因。為凈化保健品市場,保障老年人消費者的安全和健康,必須毫不手軟的強化對保健品市場的監督管理。嚴格控制保健品虛假廣告。保健品虛假廣告十分猖獗,是誘發老年人保健品侵權案件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須嚴格控制保健品虛假廣告,嚴格控制廣告申請的審理,后期的傳播監督控制。
堅決打擊保健品詐騙犯罪。保健品行業已成為詐騙活動的重災區,犯罪集團式、跨省市、涉案人數之眾多、金額之巨大,社會危害深遠。必須堅決打擊保健品詐騙活動。加大懲罰力度。保健品侵權案件屢禁不止,銷售商和生產商頂風作浪,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違法收益遠遠大于懲罰性罰款。必須加大保健品違法案件的懲罰力度,給銷售者和生產商最大限度的震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