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華
(新疆庫爾勒市巴州第二中學,新疆庫爾勒 841000)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提高,德才皆備的全面型人才成為社會發展需求。教育教學改革與社會發相契合,以培養德才皆備的全面型人才為主的素質教育不斷推進,給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大方向。高中階段,正是學生知識積累、能力發展的重要階段,高中教學中推行素質教育,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想素質,為學生未來發展成為全面形人才奠定基礎。人的素質包括文化素質、身體素質、思想觀念、道德素養、興趣愛好、情感意志等,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想要提高學生思想素養,需要從數學學科知識特征、學生身心發展特征進行考慮,對教學過程進行研究、探討,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教學手段,不斷發展學生的全面素質。
應試教育背景下,高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重于教學知識、應試技巧的傳授,忽視了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教學中基于課本教材,對應試知識點進行展開教學,教學形式單一、內容枯燥,難以激發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興趣,課堂教學有效性不高。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教育不是灌溉知識,而是將開發文化寶庫的鑰匙,盡我們知道的交到學生手上?!币虼?,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轉變傳統教學理念,體現“學生為主”的現代教學理念,將更多的課堂教學時間留給學生,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良好學習觀念的形成。
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我國各個高中學校教學設備越發完善,現代教育資源豐富,如,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等。現代教育資源的豐富,是教育教學改革發展進步的標志,有效的使用現代教育資源,可以促進學生學習思維、學習能力的發展。如,教師在講解“空間幾何”內容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去對幾何圖形進行分解與組合,促進學生有效理解圖形,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聲、像、圖、文相結合的特征制作豐富多彩的教學課件,抓住學生眼球,促進學生展開主動學習、主動聯想,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另外,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技術收集相關教學資料,豐富教學內容,擴展學生的知識面。目前,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很多教由于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仍舊采用傳統教學方式,教學手段落后,沒有有效地使用現代教學資源。傳統教學方式中,教師作為教學的領導者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式教學,學生被動接受教學知識,對學生的思維發展形成了一種束縛,久而久之,學生的積極性被扼殺,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喪失。教師合理應用教學資源,創新課堂教學手段,不僅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還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積極性。
現階段,高中數學教學在展開過程中由于受到應試教學模式的影響,很多教師在展開教學評價時,以學生學習成績作為主要的評價方法,將學習成績好得學生納入優生范疇。這種評價方式存在明顯的弊端,缺乏全面性,忽視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量。教學評價過程中忽視了學生綜合素質這一因素,使得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過于注重學生知識、能力的培養,將課堂教學時間都花費在知識教學上,忽視了展開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素質的重要意義。課堂教學中發展學生綜合素質,與新課改教學理念相契合,可以促進學生發展成為德才皆備的全面型人才。
課堂教學是面對全體學生,不是對個別學生展開,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采用一個特定的教學方式,對所有學生展開統一教學。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的個性特征難以發揮,學習積極性較低。高中數學學科知識點復雜、抽象,學生基礎能力、智力水平、學習習慣等會對學生的學習效率產生影響,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忽視學生的個體特征,采用同一教學,那么將會形成兩級分化現象。兩級分化現象的存在,會造成學生之間的差距問題出現,導致差生的學生學習信心受到打擊,甚至于使得差生喪失學習興趣。另外,兩級分化現象的存在,影響教學教學的展開,不利于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規劃,影響教師對教學進度進行掌控,增加了教師教學壓力。因此,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尊重學生個體特征,展開因材施教是必要的。個體差異不可避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對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解,展開因材施教,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能力。首先,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學習能力,幫助學生制定合適的學習計劃,鼓勵學生進行質疑,促進學生進行多練、多學、多問。其次,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對每一個學生進行負責,做到不放棄、不拋棄,當發現學生對學習喪失興趣或是信心時,教師要積極對學生進行引導、鼓勵,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注與學習的趣味,以此來鼓勵學生積極學習。三是教師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展開分層教學。在分層次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層次性較強的教學問題,對個性學生進行針對性提問,如此既能對學習上存在較大問題的學習進行引導,也能照顧到大多數學生的課堂學習,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取得進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考慮學生的個性特征,展開因材施教,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品質,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
著名教育家米山國藏提到:學生在初高中所學習到的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在進入社會后很快便會遺忘,但今后無論他們從事什么行業,那些刻入學生骨髓的數學精神、數學思想方法將會對他們的工作取到積極的作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引入數學思想方法是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內容。如教育家J·S布魯納所說:在學習過程中把握數學思想與方法,能使數學知識更易于理解與應用,領會基礎的數學思想與數學方式是通往遷移大道的“光明之路”。數學思想方式的引入可以促進學生形象思維、直覺思維、抽象思維的發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數學學科中采用到數學思想方式有轉化歸納,分類討論、數形結合。轉化歸納可以一個較難的問題通過一定的方式轉化為一個較為簡單的問題,并對其解答方式進行歸納總結,降低問題解決難度。分類討論可以對每個問題在不同的條件、要求之下的解決方式進行討論,以此來幫助學生對復雜問題進行解決。數形結合是幾何與代數學習中常用到的方式,可以將數與形兩個看似完全不相關的內容,在一定條件下進行轉化,幫助學生理解知識、解決問題。數學教學中引進數學思想方式,不僅可以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還可以有效的發展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提高學生問題解決能力。
學習習慣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引導、教育,使學生逐漸形成的一種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能力。學生進入高中后,學習壓力驟然加大,學生僅僅有想學的興趣、能學的能力是不夠的,還需要學生養成科學的學習習慣,一步步的進行展示積累、能力發展。學生只有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式、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在學習過程中做到事半功倍,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高中數學學科學習中,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兩個階段對學生的學習具有重要意義,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復習習慣。一是課前展開預習。課前預習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重要方式,在這個階段,教師要有效地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邏輯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課前預習過程中,教師應該作為教學的引導者,引導學生對教學的重、難點內容進行自主學習,為接下來的課堂學習奠定基礎。二是課后復習指導。課后復習是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整理、歸納、分析,形成良好知識系統的有效方式。在高中數學教學課后復習的過程中,教師利用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知識結構,幫助學生解決數學知識點多、雜的問題。習慣是絕對一個人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高中數學學科知識點知識教學復雜、抽象,學生想要學習數學,就應該掌握科學的學習方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素質教育的發展,促進了教育教學改革的展開,高中數學教學也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高中數學教學中,還存在一系列教學問題,對于提高教學效益,發展學生的學習品質具有負面影響,如教師教學方式落后、教學評價方式單一、現代教學資源應用不足等。本文基于高中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素質進行探討,從教師教學方式上提出了三個教學策略:一是尊重學生個體特征,展開因材施教;二是引進數學思想方式,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三是展開科學數學教學,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