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玲
浙江省樂清市城東第二小學
一直以來,我國的小學體育教學一直是以教師講解示范,學生觀摩練習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這種單調的教學方法,嚴重地壓抑了小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主要表現為愛上體育課的小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少。因此,目前小學體育課的教學方法急需改進,以適應小學生心理、生理發展的需要,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既能鍛煉學生身體,又能在不知不覺間完成體育學習任務,得到了廣大師生的普遍認可。
首先運用情境教學法符合體育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它體現了“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導思想,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觀念和意識。其次情境教學法是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受益,并且可以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另外,還有利于小學生心理、生理的發展,小學生年齡小,而且喜歡模仿,想象力豐富,在情境教學中可以培養動手動腦能力,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情出發,抓住小學生愛聽、愛看、愛玩的特點,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故事情境中進行體育鍛煉,學習體育動作,體驗體育學習的快樂。比如,二年級學生在學習“單、雙腳跳”時,結合小學生喜歡模仿的特點可以把教材內容通過“小青蛙與小花貓”的故事展開,讓學生扮演他們喜愛的小動物進行訓練,這個情境的設計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使學生一上課就感到生動有趣、好玩,從而主動地參與練習,并且從中獲得充分的學習體驗,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恰當地創設一些問題情境,可以啟發學生積極思考,開闊學生視野,促進學生對體育知識、技術和技能的掌握,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與此同時,問題情境還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起學生思考學習的積極性,而且也促進了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問題情境的創設一定要有啟發性,經過學生積極思考,開發了學生的智力潛能。比如,在一年級學生學習“各種姿勢起動的自然跑”時,在學生經過各種不同姿勢起動跑的練習之后,可以提出問題,哪一種起跑姿勢起動的最快?效果最好?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己選擇最好的姿勢進行練習,學生邊想邊練,學習興趣濃厚,提高了教學效率。
想象是創新的基礎,在創設想象情境時,教師要根據小學生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的特點,創造條件激發學生充分想象,并且滲透到課堂教學的每一環節,啟發學生發展創新,鼓勵學生與眾不同,做他人之所不能。比如,一年級學生在學習“模仿操”時,在學生練習前就可以讓學生大膽想象,并教師給予引導啟發,結合教材中出現的“摘蘋果”“大吊車”“繞電纜”“射擊”等模仿動作,讓學生自己想象、模仿、創造,最后將學生創想的“公雞叫”“大象走”“小兔跳”“山羊跳”等動作經過整理,加入教材,進行集體練習,這樣既可以鼓舞學生的創新精神,又提高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音樂能夠培養學生的良好思想情操,使學生在活動和玩中學到知識,受到教育。根據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在體育課中充分運用形象的語言、動聽的音樂以及錄音旁白等,可以把學生帶入到一個美麗的情境之中,引起學生的參與興趣,提高體育教學效率。比如,在體育課開始的時候,教師可以用音樂播放《健康歌》,隨著那動聽的音樂、有韻律的節奏學生運動的細胞就被充分調動起來,都有一種躍躍欲試的感覺,俗話說:“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這美好的音樂情境中,既使學生得到了體育鍛煉,又使學生體會到了健康的重要性,為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情境教學法在體育教學中合理運用才會起到應有的效果,否則只會適得其反,情境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問題:(1)要從教學目標出發。情境教學設計的目的是為了順利地完成教學目標,所以,情境教學的設計要符合教學目標,能使大多數學生完成教學目標,掌握體育技能;(2)要從學生實際出發。情境教學的設計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已有知識技能基礎、生活實際和認識水平,使學生易懂、樂學;(3)情境設計要自然貼切。情境教學只是一種教學手段,而不是教學目的。因此,情境教學設計要與教學內容要有機結合,使學生感到合情合理,切不可牽強附會,嘩眾取寵。
總之,利用情境創設來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體育基礎知識和技能,進而提高體育教學效率,是所有體育教師不斷研究和努力發展的方向,因此,作為體育教師,必須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通過各種情境教學的創設,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思想意識,不斷豐富小學體育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