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艷
江津區委黨校
近年來,我校立足基層黨校課程建設實際,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取得顯著成效,連續多年被評為全市黨校(行政學院)系統辦學一等獎。案例教學作為一種最能調動學員學習主動性的現代教學方法,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以及基層黨校中得到廣泛應用。
早在2016 年,我校就細分了教研小組,配備了專題教育教師團隊,不斷探索適合本校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特別值得一提的就是形成了《主體班案例教學活動實施方案》,系統地開展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案例教學活動。
開展案例教學,有利于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適應干部培訓新需求,提升學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素質;有利于充分發揮學員的主觀能動性,挖掘來自實際工作崗位的成功或者失敗的案例,精選經典案例,形成優秀的案例庫;也有利于充分發揮指導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學活動中熟悉案例教學各環節,達到教學相長、學學相長。
我校開展的主體班案例教學活動,有四大環節,六個步驟。第一環節,由專業教師講授案例編寫與研討方法;第二環節,學員按要求完成案例編寫;第三環節,按計劃研討編寫案例;第四環節,評審案例,將合格案例匯編成冊。第一個步驟,講案例文本編寫方法和教學活動具體實施方案;第二個步驟,學員按要求編寫案例,指導教師跟進指導,形成案例文本;第三個步驟,分小組開展案例研討,指導教師引導組員就組內編寫的案例文本依次研討,一個小組推薦1 個優秀案例。第四個步驟,指導教師介紹班級案例研討方法,對小組推薦案例進行全班交流,推薦一個優秀案例進行班級之間的案例交流;第五個步驟,對各班推薦的優秀案例進行研討,由教師評委評分,評出當期主體班經典案例。第六個步驟,將評審合格案例匯編成冊,形成案例庫,用于教學。
在開展主體班案例教學活動中,我校也嚴格確定了參與者的職責,出臺了學員量化考核辦法。
從學員的評價來看,絕大多數學員對案例教學持肯定態度,認為其優勢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案例教學可以激發學員的主觀能動性,實現被動式接受向主動式思維的轉變,增強學員對課程的參與感,提升教學質量。二是學員普遍認為案例教學實效性、針對性強,有獨特的教學效果。就短期的教學過程來看,案例教學能把問題擺出來,通過深入研討,讓學員接觸到很多好方法、好思想。就學員的長遠發展來看,案例教學注重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員提升實際工作能力。
案例教學過程中,由于仍處于不斷探索階段,不足之處在所難免。學員主要反饋了兩個需要改進的地方:一是部分指導教師準備欠充分,課堂駕馭能力有待提高,教學效果打了折扣;二是案例研討細節不夠完善,分組討論時間過于急促,使得單個案例分析時間過短,討論流于表面,達不到預期效果。
為此,學員提出三點改進意見。一是指導教師應當充分準備,把交付研討的案例吃透,以優秀案例為示范,多花時間引導學員編寫案例、研討案例,確保學員明確案例式教學是什么以及怎么做。二是可減少案例數量,提高案例質量,將學員每人編寫一個案例改為每組編寫兩到四個案例,正面、反面案例均可,確保案例的典型性、適用性。三是指導教師要明確研討規則,把握好學員發言時間和討論的節奏,確保討論過程始終集中在重點和要點上,防止話題延伸、偏離主題。
案例教學有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兩個功效,可以搭建一個共同交流的平臺。指導教師主持案例研討,與學員之間形成思想碰撞、觀點分享,共同答疑解惑、相互吸納見解,終會形成有價值的教學成果。因此,指導教師應該轉變思維,積極參與案例教學,來凝聚集體智慧。我校研討的案例全部由學員收集、整理、編寫而成,大多是基層一線領導干部親身經歷的成功經驗或失敗教訓。對于指導教師而言,通過案例教學可以獲取一手教學資源,解決“先天不足”和能力“倒掛”的現象,感知領導干部的培訓需求。對于學校而言,案例教學具有典型性,能夠充實完善案例庫資源,促進課堂教學規范化、高效率運作。
在開展案例教學的實踐中,我校遇到不少新情況、新問題:案例教學方案不夠具體、案例教學目的不夠明確、案例文本編寫指導不夠細致、案例研討細節不夠完善、指導教師駕馭課堂能力有限、硬件設施配備不夠充分等,學員通過評教反饋到校,指導教師不斷糾錯、改進、反思,普遍認為要達到預期教學效果,重在做好以下三點:
一要增強指導教師課堂駕馭能力。指導教師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敏銳的觀察,擅長發現課程資源和素材,確立自己的課堂駕馭風格。指導教師與學員交流,滲透著大量信息、理論知識和實踐背景,把自身定位于“專家型主持”較好。指導教師要合理掌控時間,引導學員在規定的時間內聚焦主題討論,切記偏題。可增加一個靈活環節,看時間多少決定討論時間長短,最后要給自己留總結時間。
二要悉心指導學員編寫案例文本。案例文本必須要對案例進行合理加工,使其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案例文本要有充分的信息量,大小標題要一目了然,內容上按時間或者空間邏輯順序展開,文本結束時可用開放式的表達,提出困惑,引發思考。
三要精心引導學員研討優秀案例。優秀案例應該是一個帶有充分信息的個案,一個具有可讀性和爭議性的載體。指導教師要不斷用實際情景推動學員思考問題,把大家最關切的問題變為課堂研討的對象,把枯燥、抽象的理論變為解決問題的鑰匙。在研討過程中,重點關注學員在研討時間運用上是否合理、觀點是否準確、決策依據是否充分、結論推理過程是否符合邏輯和對策建議是否具有創新性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