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宗文
攀枝花市第七高級中學校
隨著國家新課程標準的全面實施,尤其是隨著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的面世和進入實驗區,高中物理教學無論是在理念層面還是在操作層面,都將面臨許多新的挑戰。因此,高中物理教學如何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所提出的各項要求,就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在構建課改下的高中物理課堂時,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轉變思想,轉變教與學的思想才能確保課程價值最大化實現,才能確保高效物理課堂的順利實現。那么,作為一線教師,我們該從哪些方面入手來做好思想的轉變工作呢?第一,由“以師為本”轉變為“以生為本”。課改指出學生才是課堂的真正主體,而傳統的教學則是以教師為主體,教師的一言堂到課結束,師生之間沒有互動,生生之間也沒有交流,根本不利于高效物理課堂的實現。所以,在課改下我們必須要做好這一思想的轉變,這樣才能確保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第二,由“被動接受”轉變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就是說,我們要引導學生將“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這樣學生才能主動走進課堂,才能確保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自主學習。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不顧學生的知識的差異、接受能力的高低,要么以成績優秀的學生的情況來設計課堂教學,讓這些學生在應試的路上越走越遠,分數越考越高。要么以中等的學生學習水平為基準進行教學設計,讓優秀的學生吃不飽,讓差生吃不了,這種做法嚴重背離了現代教學理念,背離了因材施教的原則,既不能讓學生全面發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學習的成果,又不能調動全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自尊心,抹殺了他們探究知識的欲望。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學,要正視學生的個性差異,要發現學生學習中的長處,要關注每個學生的閃光點,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學有所得。對此,教師要采取個性化的教學策略,要因材施教,幫助優秀生脫穎而出,讓學困生避短揚長,在和諧的教學氛圍中,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獲得知識的進步和能力的提升。
教學評價的方式多種多樣,起到的作用也不盡相同。考試是檢查學生學習效果的一種重要手段,也是對學生進行評價的一種重要方式,但是怎樣考試,出什么樣的題目,用什么樣的方式來考試,才是公平的,卻沒有一個嚴格的標準。很多考試都強調學生的學習分數,把分數作為學生升學的唯一指標,把很多學生趕上了應試教育的“絕路”。新課程標準不僅要從知識與技能方面進行評價,還要從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進行評價;不僅要做終結性評價,還要做過程性評價;不僅有書面考試式的評價,還有動手操作式的評價;不僅是教師評價學生,還可以由學生自我評價和同學之間的互相評價等等。這就要求教師、學校和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在整個評價制度上尋求新的突破。
學生的學習多數比較被動,過分依賴教師,這就需要教師深入地去挖掘學生內心的潛意識,增強求知心理,培養探究意識。因此,必須轉變學生思想觀念,建立新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他們自己參與科學探究的積極性,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際操作和思維活動,探究實驗中的科學知識,而教師要積極引導,多點鼓勵和鞭策,開拓學生思維,逐漸將學生引入科學的海洋。學生一旦感知到他從未見到或意想不到的物理現象時,一般都會希望尋求原因,形成探究行為的意向。因此要充分地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特征,當學生產生探究欲望又不知如何操作的時候要及時地引導,讓他們不斷地從生活實踐中去發現問題,并通過自己的實驗和學習、觀察,探究出其中蘊含的科學道理。
信息技術輔助物理課堂教學的模式對于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有一定的作用,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直觀、有趣,能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并且對于一些難度較大、較抽象的探究實驗,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演示,使學生更容易接受。信息技術能為學生提供學習內容的多種展現形式,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了本學科的知識,還培養了對計算機和網絡的使用能力,以及信息的主動獲取、分析、使用的能力,即現在所提倡信息素養的培養。因此巧妙運用信息技術輔助物理課堂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