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奇
四川省遂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北固初級中學校
要想加強初中學生的身體素質建設,提高體育課堂的效率,首先要建立一支高素質、專業知識強的體育教師隊伍,這是提高學生們體育素質的關鍵。要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提升體育教師的專業性素質和體育水平。“一個學校能否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這是鄧小平同志提出的新詞,作為體育教師,要想提高初中的體育課堂效率,提高學生們的體育素質,就要從思想上進行積極的引導,讓學生們領悟到學習體育對于自身發展以及整個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學校可以定期舉辦體育類型的比賽,激發學生們的熱情,也可以聘請一些經驗豐富的教師進行課堂觀摩指導。重視初中的體育教師隊伍建設,是提高學生體育素質的基礎之一。
初中階段的學生團體合作意識還,不是很強烈,因而在體育譯當中教師就應當將此內容和教學聯系起來。而且由于大多數體育活動都是以小組合作形式呈現的,因而教師就需要在提高學生們身體素質的同時也培養他們的團結合作能力,這樣才能夠一舉兩得做到德體同時發展。比如在進行健美操教學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將學生按照能力的不同進行分組,使能力強能夠幫助能力差的。記錄小組完整呈現健美操的時間和整體動作的流暢性和整齊度。根據教師的評分再進行小組成績原因分析,這樣不僅能夠讓他們意識到小組協作和互幫互助的重要性,同時還能夠使他們的小組成績能夠得到提升。當然對于那些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說他們可能更追求完美,所以教師還可以將這些能力強的進行編組鍛煉,這樣能夠強強訓練激發他們的競爭意識。
為了全面激發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的興趣,我們必須為學生營造一種寬松自由的體育學習環境,將快樂教學的思想有效滲透到體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使學生從根本上體會到體育存在的意義。在體育課堂上,我們最常采用的活躍課堂氛圍的方法有游戲教學法和情境教學法等。以游戲教學法為了鍛煉學生的肢體協調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我們可以進行三人兩足游戲,既達到了體育鍛煉的目的,又使得學生獲得做游戲的樂趣。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通常都是按部就班地根據教學任務來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模式顯然形式較為單一,教學內容也枯燥乏味,學生面對這樣的教學,難免會提不起興趣,學習的積極性也較低。因此,作為一名優秀的體育與健康教師,應當不斷地創新,不斷地豐富自身的授課內容,在教學中不斷地貫穿“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站在學生的角度制訂出一套學生易于接受、同時又利于學生健康發展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師的教學中。這樣不僅能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使學生成為學生的主體,同時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從而達到提高體育與健康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新課程突破了以往以競技項目為主的內容體系,從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等方面確立了課程內容框架,極大地拓寬了體育課程的內容范疇。因此,選擇新課程教學內容,要樹立“大體育”觀念,既考慮體育與健康課本身的教學內容,又思考體育與健康同各種教育因素的有效銜接。
筆者從“動育、心育、食育、性育、勞育”等方面整體謀劃,科學設計。“動育”,即運動技能教育;包含著對學生運動興趣、愛好、習慣、體育道德的培養和運動技術水平的訓練,是體育與健康課的主體內容。“心育”,即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肩負著學生健康知識的培養,健康生活方式和樂觀、進取、開朗、豁達心態的形成等重要任務。“食育”,即飲食科學教育;人體的許多疾病都是“吃”出來的,關注學生的身體健康必須從關注飲食開始,因此,提高學生的食品衛生和安全意識,培養科學的營養結構知識和飲食習慣,是體育與健康課的基本內容。“性育”,即性知識教育;初中階段,正值學生生理發育成熟時期,加強青春期衛生知識教育,讓學生掌握性科學,打破性神秘,既是衛生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身體素質和學習能力各有差異,教師在體育訓練中應承認并尊重這種差異,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制定不同標準的評價。對學生的評價內容可以是他們在課堂上的學習情況,也可以是他們課下的自學和鍛煉情況,其中要格外注重學生平時的評價內容,加大綜合評價的力度,從而使評價更合理公平。通過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與之相匹配的評價,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和體育學習的快樂,進而樹立信心,增強練習的勇氣。此外,評價不只是局限于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可以是學生自評和小組互評,同時加以“學生行為記錄卡”和“學生體育成長記錄卡”兩種管理策略。經過實踐和嘗試,這樣的評價方式不僅可以有效改變學生的課堂行為和上課動機,還有利于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針對當前初中體育教學現狀以及體育課程所處的社會地位,融合新課程教學理念,對初中體育健康教學進行相關探索,并嘗試構建初中體育教學高效課堂。從分析中可以得知,當前的初中體育健康教學現狀雖然存在不少的問題,但相信在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之下,通過堅持實施生本教學理念,努力提升教師教學專業素質和素養,堅持創新教學方式和深化教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