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毅
貴州省天柱縣第二中學
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各個學科的教學形式也在不斷改進和創(chuàng)新。而文言文的學習內容固然“傳統(tǒng)”,但是在教學方法上卻要突破傳統(tǒng),追求創(chuàng)新,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才能適應現(xiàn)代化的教學環(huán)境。所以在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方向,爭取將教學內容和學生感興趣的元素進行有機結合。其次,教師要把握住文言文教學的重點,爭取讓每一名學生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并深刻掌握文言文知識,從而提高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提升學生的文言文素養(yǎng)。因此,本文將從以下幾點闡述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
學生畢竟從小生長在現(xiàn)代漢語的環(huán)境中,極少受到古漢語的熏陶,所以文言文的枯燥和復雜很容易造成學生的反感,從而導致厭學心理。因此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的首要任務是激發(fā)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促使學生主動投入到課堂,那么創(chuàng)新課堂導入形式就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糅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故事、影視、游戲等元素,將文章以新穎的方式介紹給學生,以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讓學生了解基本的學習內容,為高效課堂的構建奠定基礎。
例如:在學習《鴻門宴》一課時,考慮到學生愛看電視劇、電影,我便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電視劇《楚漢傳奇》中的“霸王別姬”和“烏江自刎”這兩個段落。在學生欣賞完畢后,我便向學生提問:“歷代很多詩人都歌頌西楚霸王的勇武,但是一代英雄項羽為什么會淪落到自刎烏江的地步呢?”這時學生明顯活躍起來,交流自己的看法,然后我引導道:“今天我們學習的《鴻門宴》就能很好地反應項羽和劉邦的性格特點,看看大家能不能通過這篇文章分析項羽失敗的原因呢?”如此一來,學生便會對文章內容充滿好奇,進而積極投入到課堂學習。所以說在文言文教學中創(chuàng)新課堂導入,是激發(fā)學生興趣、順利導入課堂的可行之法。
語法是文言文教學中的重點,只有掌握了語法,學生才能準確判斷句意,才能真正提高文言水平。而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教師就不能將語法教學內容局限于某一篇文章,而是要適當拓展,引入學生學過的或者課外的語法知識進行對比教學。只有在對比中,學生才能深刻理解并記憶學習內容,并有助于學生對語法知識的積累,從而提高學生的文言素養(yǎng)。
例如:在學習《荊軻刺秦王》一課時,為了強化學生對語法的學習,我采取綜合對比的教學方法。其中在講一詞多義時,我便引進一些課外的文言文語句,比如針對文中“于是荊軻遂就車而去”以及“軻自知事不就”這兩句中的“就”字,我從課外文言文中找出一些含有該字的句子進行對比:
(1)金就礪則利。(《勸學》)
(2)臣具以表聞,辭職不就。(《陳情表》)
(3)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過故人莊》)
然后我先讓學生對《荊軻刺秦王》中的句子進行翻譯,解釋上述兩句話中“就”的含義。之后再讓學生通過查找資料判斷以上三個句子中“就”的含義,并將其記錄在筆記上。通過這一過程,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語法知識,同時也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高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
文言文語句晦澀難懂,含義深奧,所以翻譯是文言文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學生極為反感的學習任務。然而在文言文教學的翻譯環(huán)節(jié),有兩種現(xiàn)象最為普遍,一是教師將翻譯工作一手承包,不給學生自主翻譯的機會;二是學生過于依賴工具書,自己毫不動腦,只將工具書上的內容照搬照抄。這兩種做法都將導致教學的低效性。所以在高中文言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翻譯的方式,一來活躍課堂氛圍,鼓勵學生主動投入到翻譯工作中;二來讓學生在合作中交流各自想法和翻譯技巧,促使學生之間互相取長補短,從而提升學生的翻譯水平。
例如:在學習《赤壁賦》一課時,按照“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將學習任務分配到學習小組,每兩組翻譯同一段。并且我要求學生只能借助古漢語字典,不能翻看其他工具書,要用自己的話翻譯文章。給學生一段時間后,我再從第一段講起,并讓負責這一段的兩個小組選出代表進行翻譯。并將兩個小組的翻譯結果進行比較和討論,或者讓后一組學生對前一組學生的翻譯進行修正。比如在翻譯到蘇子與客進行說理的段落時,第一組學生將“耳得之而為聲”翻譯成“耳朵聽到聲音”,第二組學生在翻譯時便會針對第一組出現(xiàn)的不足進行彌補。通過這一過程,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有效鍛煉了學生的翻譯能力,從而促進學生文言文素養(yǎng)的提升。
總之,在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的難處出發(fā),通過科學的手段優(yōu)化教學策略,爭取打造活潑高效、使學生受益匪淺的課堂,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文言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