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光倫
貴州省遵義市鳳岡縣特教教育學校
近幾年,語文課標明確指出,應該加深語文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需要秉承實踐教學的思想,不要盲目服從教科書的安排,需要走出教科書發現新的世界。加快語文學習的渠道,語文教學不應該局限在課堂教學中,想要實現語文教學的青春活力,就是讓學生帶著生活化的思想進行語文學習,進而提升語文的綜合素養。
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在教學階段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語文教學目標就是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進而提升語文能力。教學資源主要來源于課本,往往忽視學生實際生活情況,無法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進而學生被動學習知識,久而久之就喪失了學習興趣,學習效率也就明顯降低。因此,需要將生活因素融入到語文課堂教學中,通過生活化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激情,形成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環境,因此在生活中體現出來的語文知識也具有很大的差異。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多觀察生活中的現象,進而發現生活中語文知識。例如,學生采取日記的方式,將自己看到的生活現象記錄下來,將生活融入到教學中,可以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還可以增加認識字的數量,進而提高寫作能力。
課本上的內容與我們實際生活有很大的差異性,課本內容與學生生活不符合,然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不全面。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室外活動的方式,鼓勵學生用眼睛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例如,在學習《夜鶯的歌聲》一篇文章中,教師可以領著學生走出課外,走向大自然,去聆聽鳥叫的聲音。在生活中很容易聽到鳥的歌聲,這些生活中的現象經常被學生忽視掉。當同學們聽到鳥的叫聲之后,就會對鳥有很多的了解,進而激發學生對課堂知識的學習興趣,極大限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針對學習,不管說的再好也不如動手實際做一做。在語文課文學習階段,教師可以采取創新的教學方式與模式,當遇到比較難理解的人物時,可以組織學生展開角色扮演,通過做游戲的方式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能力。
學習的主要教學目的就是可以將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然而在小學階段教學中,學生缺少縝密的思維能力,只有教師采取理論結合實踐的教學模式,才會讓學生更加理解語文知識與內容,進而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大多數在學習語文過程中,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對文章可以背下來以及寫下來,但是對其中的涵義不了解,也不明白會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發。所以,教師在語文實踐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通過表面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采取以小見大的方式去學習課文,進而理解課本帶給我們的啟示。
課本上的內容都是死板存在的,然而小學生的特點就是細化玩耍,對待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這一特點展開教學活動,進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在預留家庭作業中,應該可以多讓學生進行實踐學習,通過自身的體驗活動,調動學習的積極性與動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及理解能力。例如,教師可以選擇在假期時間,讓學生幫助家長洗腳做家務,讓學生在做家務中感受家長的辛苦,同時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與和睦,同時組織小組同學共同完成實踐作業,讓學生在合作中感受到朋友之間的友誼,促進兩者的互相幫助,提高朋友之間的感情。
在實際生活中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各種資源輔助教學活動,只有對學生成長有幫助的素材以及事物都可以充分利用起來。例如,可以組織同學去當地的圖書館查詢資料,感受圖書館的氛圍,看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書籍,同時也可以走進博物館,去感受歷史的沉淀,對中國的歷史有所了解,同時教師可以在教室內設立圖書角,向學生分享喜歡的圖書,學生在觀看圖書中增長語文能力,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技術給學生播放一些音頻或者資料,讓學生通過網絡渠道查看各種信息。保證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獲取相關的知識,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與愛好,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與意識。
學生想要了解社會動態,貼近生活的方法有很多種,就需要教師具有充分的指導作用,合理利用有效的資源,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學習到更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更加鞏固學生課堂學習效果。例如,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一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在講課之前讓學生上網查找與圓明園有關的資料,同時在課堂上讓學生分享查找資料的內容,對圓明園的歷史提前了解與掌握,可以通過課下時間與家長進行描述,講學習到的知識闡述出來,加強自身對圓明園的認識與理解。
綜上所述,小學生活化語文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可以將小學語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體現出來。如果將生活化因素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與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以及課外的方式了解到更多的知識內容,并且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模式已經打破傳統教學方法,只重視讀寫的現象,可以將更多創新和實踐的教學方式得到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