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戲曲是綜合利用唱、念、做、打等手段塑造舞臺形象的一種程式化藝術形式。戲曲表演有不同的行當劃分,其中武生就是戲曲當中的重要行當。武生表演大部分是青年男性完成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但因為武生表演要有熟練而又高超的武功技藝,要利用多元化表演風格進行人物形象的塑造,因此戲曲武生表演難度是非常大的。本文將著重就戲曲武生表演藝術進行分析,以提高戲曲武生的表演水平。
關鍵詞:戲曲 武生 表演
戲曲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是寶貴的文化財富,融會了唱、念、做、打等多種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同時還用舞臺表演的方法展現在人們面前,突出戲曲藝術的獨特魅力。戲曲當中有不同的角色行當劃分,武生是其中一個尤為重要的男性角色。武生表演的關鍵點是把表演者的先天優勢以及后天基本功用角色進行有效塑造與呈現,力求角色表演生動逼真,帶給觀眾美的享受,凸顯戲曲藝術的獨特魅力。
一、短打武生和長靠武生表演藝術特征
武生行當是戲曲藝術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不斷走向成熟與完善的標志。一般而言,可以將武生劃分成短打武生和長靠武生這兩種類型,不同類型在實際的表演藝術特征方面也有著一定的差異性。短打武生的一系列武打動作,大多輕盈瀟灑、干凈利落,穿著薄底靴子以及短衫,從整體上能夠帶給人帥、美、沖的感受。帥主要指的是短打武生在表演時各種武打動作要具備如同舞蹈一般的美感,而不是強調武術上的打斗,從而更好地帶給觀眾表演藝術美以及表演韻味。美指的是短打武生形象大部分是俊美的年輕人,所以在實際表演當中不單單呈現俊朗的外貌,在動作呈現上也要有美感。沖指的是打斗表演時動作能夠帶給觀眾強烈的表現力以及沖擊力。長靠武生和短打武生有著很大的差別,長靠武生的穿著是長衫以及厚底靴子,最為明顯的表演特征就是把人物架勢與武打動作作為主要表演內容,著重突出大氣以及莊重的特征。整個表演特征非常鮮明,體現出來的各種武打動作大氣而瀟灑,極具氣勢,常常用來塑造歷史上的經典英雄人物,比如岳飛、趙云等。長靠武生表演往往都會有大的戰爭場面和大的打斗。在實際表演過程當中要把握衣著以及武打動作這兩個重要方面。
二、戲曲武生表演應具備的技巧
真正合格的武生首先要保證基本功扎實,而基本功涉及步伐、手勢、身段、圓場等諸多方面,這些基本功是武生表演的根基所在,而且在具體的練習當中沒有捷徑,必須循序漸進地練習,為表演當中的長足進步打下基礎。武生在表演過程當中要注意運用基本功,將角色的內在情感和典型形象進行準確刻畫,展示高超的表演技術的同時也要真正取悅觀眾。武生除了要有扎實的基本功作為根本保障之外,還要善于在表演當中體現出個人基本功。比如在很多的打斗場面當中,武生必須打出技巧,保證打得緊湊和精彩,要優化身段來保證美感的呈現。武生格斗必須做到穩、準、狠,既要有真實感,也要有藝術美。戲曲武生演員在具體的表演活動當中要特別注意恰當運用技巧把人物的鮮明特點展現出來,要讓呈現出來的角色真實和觸動人心。這就需要在表演過程當中把握角色的精神氣質等內在形象,同時也要保證外在形象的細膩刻畫,準確拿捏角色特征。另外,武生演員要注意利用個人的語言動作、神情等技巧方法,完整展現劇本上對于相應武生角色的要求,表現出劇本環境下人物的思想情感,真正把人物演活,讓演員和整個角色融為一體。一般而言,武生的技巧運用必須和劇本情節相配套,只重視表演技巧而忽視情節呈現的話,將會給整個表演效果帶來不利影響。
三、戲曲武生表演要達到的境界
對于戲曲武生表演來說,只具備基本功和一定的表演技巧是不夠的,還需要到達一定的表演境界,才可以在真正意義上把武生角色發揮到極致。武生的武打、格斗涉及大量技巧,和雜技具有相似性,但是卻不能和雜技等同。武生帶給觀眾的是鮮活的角色,因此武生表演不可以只有技巧,而要貼合人物的內心活動。結合一定的基本功與技巧,再加上藝術語言等要素的渲染,將武生表演升華到一定境界,才能夠讓武生形象更好地立于舞臺上。武生表演要達到的境界可以劃分成三個層次,分別是準、美和韻味,這幾個層次是逐層遞進的,一層比一層困難。準是要做到走得準、唱得準以及打得準;美要求的是武生塑造的人物形象必須是美的,關注服飾打扮美、表現美以及內在美。韻味要求的是保證表演神韻合一,凸顯角色的精神面貌。
就戲曲武生表演而言,只有具備了扎實的基本功,能夠靈活運用戲曲武生表演技巧與方法,再加上情感和韻味的有效融入,才可以真正塑造出生動鮮活的形象,帶給觀眾美的享受,展現戲曲藝術的魅力。所以,把握戲曲武生表演的關鍵就是將武生表演升華到藝術境界,給觀眾帶來良好的審美享受,充分迎合人們的多元審美需求。
參考文獻:
[1]藺湘謙.秦腔武生表演藝術的審美特征[J].戲劇之家(理論版),2017(03).
[2]周海明.試論京劇武生表演藝術[J].戲劇之家,2018(09).
(作者簡介:周建都,男,大專,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猛進秦劇團,初級,研究方向:戲劇表演)(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