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天/商丘師范學院外語學院
商丘師范學院英語本科專業下設教育,翻譯,商用三個方向,每個年級本科在讀人數為400人左右。二外日語開設于大二和大三時期:大二時日語為專業必修考試課,每周4個學時,教學班級為30人左右;大三時日語為專業必修考查課,每周2個學時,教學班級同樣為小班教學即30人左右。從英語專業學生的人才培養目標來說,學習第二外語是培養復合型國際性人才的重要途手段。對于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學習二外日語的動力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從短期學習目標來看,通過期末考試,取得不錯的成績,從長期學習目標來看,在研究生入學考試的二外日語考試中取得較好的成績;此外,對日語或日本文化抱有濃厚的興趣,想要進入日企工作,去日本留學等也是英語專業學生學習日語的動力。但對一部分英語專業學生來說,也存在二外日語學習動力不足的情況。英語學生學習二外日語存在一些困難,如,習慣于英語的學習,面對新的語言學習方式帶有抗拒心理,表現為單詞不容易記憶,反復忘記;發音中的促音長音發不到位,受英語影響,不理解送氣音和不送氣音的區別,存在將清音濁音化的現象;對助詞和動詞形容詞變形接受程度不高。此外,英語專業開設課程為數眾多,學習負擔重,學習日語的時間也不太多。
目前商丘師范學院的英語專業的二外日語教材為《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初級上下冊,共計48課,涵蓋了日語學習的基礎框架內容,在大二大三的日語課程結束時大體上能夠學習完初級上下冊。在學習完初級上下冊之后,學生可以達到國際日語能力考試N4的水準,具有日語自學的能力,能夠進行日常基礎交流會話。
作者認為針對這些情況,有必要采取一些教學策略。
采用期末考試的辦法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評價學生的學習目標達成度,但是這種一次性的評價手段具有一刀切的弊端,如不能充分考察學生的學習效果,且學生為了一次考試,平時放松期末沖刺,影響知識積累。針對這一情況,作者認為應該加大平時成績在總評成績的比重。以作者的教學經驗為例:在新學期課程開始之前,以班級為單位,以班級名單為數列,以上課日期為橫列,制定不同的EXCEL表格,分別包括出勤,課堂表現和作業及測試表格。對每次測試,每位學生的平時表現,作業批改情況進行記錄,構成形成性評估材料。這樣既可以監控到學生每節課的學習效果和情況,督促學生的日常學習,也方便用數據觀察和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變化,具體數據的來源為每次作業和小測試的批改情況。小測試的頻度為教材每課一次,主要包括單詞和語法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通過小測試不僅可以考察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也可以指引學生的學習重點。此外,還應加強師生課堂上的互動,二外的日語教學內容多為基礎知識,因此在課程進行上教師不可避免的要講授大量的知識,這時更要注重和學生互動,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
作者注意到一個現象,就是英語專業學生在大二開始學習日語時是充滿興趣的,且日語發音相對簡單,還有大量的漢字,對中國學習者來說入門簡單。如何利用好學生的興趣帶動語言的學習是教好二外日語的關鍵。對于部分學生來說,自幼接受日本動漫的熏陶,對日本文化抱有較大的興趣,教師應以此為出發點,不拘泥于課本上的內容,多補充文化方面的知識,用興趣帶動學習,接受外來文化,可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階段性目標的設立可以給予學生一定的學習壓力和動力。作者認為針對英語專業的學生而言,特別有志于進入研究生階段繼續學習的學生而言,特別有必要設置階段性的學習目標。作者認為應鼓勵學生在大三第二學期進行國際日語能力N4的考試。國際日語能力考試N4水平為:能夠理解基本的生活日常日語,有一定的基礎日語閱讀理解能力。N4的考試內容為生活中常用詞匯和常用表達方式。鼓勵學生自愿報考N4,可以從聽說讀寫各個方面提高日語水平,加強學生的基礎日語交流能力。此外,作者查閱了大多數學校的二外日語試題,試題難度主要集中在N3,N4水平左右。通過國際日語能力考試也可提高學生的應試水平,為12月的研究生入學考試積累經驗。
作者認為二外日語的學習最終目標是幫助學生建立日語框架,提供學生自學的基礎。為達成這一目標,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發音和對日語整體知識的宏觀認識。在發音方面,要特別重視促音,長音的發音練習,在宏觀認識方面,尤其重視不但是課本知識點的講授,要重點幫學生梳理課本的編排思路和知識點背后的基本語言學原理和文化背景。這樣才能讓學生通過教材的學習明白日語的大體框架,為以后的進一步自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英語專業學生日語學習的動力,很大一部分是為了準備研究生入學考試。作者針對這一部分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指導。在大三第一學生時開始幫助學生分析各個考研學校的二外日語真題,分析內容包括大致難度,出題思路,指定教材覆蓋面等;更能激發日語學習的動力。
作者教授的是英語商務和英語翻譯方向的二外日語,針對這兩個專業不同的特點,在教學方式有所側重:在教授翻譯方向學生時,結合翻譯專業的學習習慣,讓學生特別體會翻譯在語言學習中的作用,如教授被動句時和漢語中的“把”字句結合來講,講授遭受困擾時的被動句和物體做主語的被動句時,讓學生分別翻譯成英語句子,讓他們體會到日語中一些句型的特殊性,以及一些語言表達方式在各個語種中的共性。通過體會不同語言的特點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提高學習熱情,加深學習印象。教授商務方向二外日語時,則注重講授對日進出口和日企中的一些文化用語等,開拓學生視野,幫助學生提高專業素養。
通過以上的教學分析和教學手段的使用,作者認為自己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學生日語學習熱情高漲,學習態度認真,對知識點掌握細致嚴謹,語音語貌得到了較大改善,所教授班級里有眾多學生報考了國際日語能力考試,甚至有同學通過了N2水平的考試,沖擊N1。這樣英語專業的學生在英語之外也掌握了基礎日語,達到了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培養復合型人才的目標,為將來的就業和進一步深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以上是作者在二外日語教學中的一點心得和體會,但是這些心得和體會在未來的教學中還是不夠的,作者認為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仍有很多。比如,形成性評價里各項比重該如何構成?以何標準切實有效的評價課堂上學生的表現?在基礎日語課堂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唱好主角,實現翻轉課堂,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作者將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繼續腳踏實地進行探索,以期為高校中的二外日語教育做出一點點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