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藝/云南師范大學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每位教師都會碰到一些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這些學生常常被稱為潛能生,也叫后進生。而每位教師都必須認真研究和對待如何將后進生進行轉化的問題。因此,轉化后進生已經成為擺在每個教師面前急待解決的問題。而蘇霍姆林斯基就極為重視此類問題,他也提出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對我們有一定的啟示。后進生是客觀存在的,他們并不是因為先天就學習不好,而是別人能快速學會的東西他們得花比別人多好幾倍的時間去學習,與此同時,教師沒有創造出可以讓他們學會的條件與空間,因此,這類孩子需要教師給予更多的關愛。
“潛能生”又稱“后進生”,他們通常有許多復雜的原因造成:沒有樹立好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成績差,動手能力不強,沒有自信心,更談不上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一般是指那些學習差、紀律差、行為習慣差的學生。過去人們把他們叫做差生,現在稱為“后進生”,即“后來進步”之意。“潛能生”既指素質發展相對滯后的個體,也指素質發展相對滯后的群體,轉化后進生工作面臨的不僅是個別人,還可能是一部分人。
那為什么從一開始就會有成績不好的、落后的,甚至于到最后會越來越無藥可救的學生呢?可以這樣假設,當一個孩子提了3桶水就已經精疲力盡了,而另一個孩子可以提10桶,如果你要求弱小的孩子提10桶水,就會使他過于勞累而受傷,甚至于會進醫院,那么他接下來有一段時間就會什么都不能干。同樣,學生從事腦力勞動的力量也是不一樣的。一個學生可以很快地將一個事物進行理解并深刻領會,且持久牢固;而另一個學生的腦力勞動則完全是另一種方式,對事物領會慢、記憶力不持久且不牢固。對一個學生來說,100分是好的成績的標志,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講,80分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教師應該懂得對于學生進行個別對待,這里的個別對待沒有什么壞的想法,而是用一種不一樣的方式督促孩子的學習,使他們更為進步。在科學發展觀的視野下,用素質教育的標準來看,“潛能生”是具有轉化為優秀生的潛能的,但是,如何將“潛能生”轉化為優秀生是科學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我們作為教師不可避免的一項重大工作。
如何做好潛能生教育開發工作,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觀念深深地啟發了我,讓我認識到,要做好開發潛能生工作,必須讓愛溫暖潛能生的心靈,讓他們在教師的陪伴中獲得自信,找回自尊心,全面發展,在今后的道路中越走越好。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一句名言:“捧著一個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里的心大概就是指教育者的愛心、平等之心以及對教育的熱忱之心吧。任何時候,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發展,他們的發展也不完全一樣,所以教師應該關愛學生、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優化潛能生打下良好的基礎。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育者的明智就在于他能夠從似乎都差不多的學生中,發現每個人特有的興趣和愛好、特長和志趣,大膽地讓每個人的才能得到發展。”他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說到;“為什么一年級就常有成績不好、落后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會遇到不可救藥的落后生,教師對他已經不抱希望了嗎?”顯然是不可以的,而這正是教師需要努力做的,同時也需要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能夠因材施教。布置作業的時候,給一些學生兩三道甚至四道題,而給另一些學生僅僅一道題;一個學生的題較為復雜,另一個學生的題較為簡單;一個學生在語文方面要完成深層次的書面作業,另一個學生則僅僅需要學習課文。在對待學生的時候,教師要給他們一定的關注、尊重和賞識,因此,哪怕是一句簡單的“你真棒”、“你能行”,都可能使學生的心靈受到極大的鼓舞,對潛能生更應如此。
因此, 關愛學生、尊重他們的個體差異對于他們今后的成長是有很大的幫助的,教師也可以從中獲得滿足與成就感。
這個世界上最有趣的事,第一是人,第二是書。閱讀的意義在于它能超越世俗生活的層面,建立起精神生活的層面,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他的心靈發展史。
潛能生對所學材料的領會、理解和記憶都很困難、很遲緩,一項內容還沒有理解,另一項內容又該學習了;一項內容剛剛背熟了,另一項內容又忘記了。有的教師認為要減輕這類學生的學習負擔,他們大可不必去讀課本以外的一些讀物,這是一種錯誤的見解。學生如果不越出教科書的范圍,就不會對知識有持久的興趣,而閱讀課外讀物能使學生保持對知識的一定新鮮感。試想一下,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老師講授的某一個知識點學生沒有聽懂,但是他卻讀過有關這方面的書籍,盡管許多問題并不理解,但是也沒有什么不得了。閱讀、閱讀、再閱讀,能在學習困難的學生的腦力勞動中起決定性作用。
對于即將成為語文教師的我們來說,在語文方面,為了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為他們進一步學習語文打下扎實的基礎,必須確保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閱讀量,即利用一些課外時間閱讀一些課外讀物,以課內學習帶動課外閱讀。在現今這個多元、開放的信息環境里,學生獲取閱讀資源的渠道有很多,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學生推薦讀物。課外閱讀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發展,是對教師在教學中是否培養了學生自學能力的檢驗,是提高學生各項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徑。因此,教師在教學之外要多鼓勵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尋找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與學生積極互動,以平等的身份對待所有的學生,營造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教師應給學生以尊重和愛護,用語言和行為感化學生,多想些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方法,促使學生的潛能和個性得到充分的發揮。
潛能生一般智力表現不佳,反應慢,接受能力較弱,學習方法保守,知識缺陷多,如果不經常關心他們,督促他們,他們是很難做到自覺學習的。因此,必須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耐心地對他們進行輔導幫助,以收到實效。假如一個班有十名左右的差生,教師發揮學生群體的作用,讓班級里成績優秀、耐心溫順的孩子去幫助反應較遲緩、理解力低的后進生;再派責任心較強、口才較好,與人溝通能力較強的優秀學生,與上課好動、課后貪玩、自制力較差的差生配搭在一起。通過將一個后進生和一個優等生配搭在一起,使他們的座位相鄰,構成學習上的伙伴關系。并且,一個月召開一次優等生會議,檢查他們對后進生轉化工作的落實情況,如,是否幫助學生解決了學習中的疑難問題,是否督促后進生按時完成作業,是否給后進生介紹了一些好的學習方法等。同時也能收集一些關于后進生的反饋信息,共同商量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
總之,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是每個教師必須認真對待和認真研究的問題,教師必須了解掌握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把學生看成自己的子女一樣,有愛心、有耐心地引導學生逐步走向學習的正軌,從而把后進生轉化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
本文大致闡述了筆者讀完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后的啟示,在基礎教育中,面向全體學生不只是面向“中間”的多數,更不是只面向少數優等生,我們只有特別關注和切實幫助“潛能生”,才能真正使我們的教育“面向全體學生”,才能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才能使我們的孩子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