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雋/西安翻譯學院英文學院
綜合英語是英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在高職教育體系下,其目標是培養技能型的應用人才,故高職英語專業的培養模式與普通本科英語專業有一定的差異,更應注重實踐而非理論教學。當前,高職英語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存在目標不明晰,授課方式陳舊,以及學生基礎較差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本文提出明晰高職英語教學目標,加強教學體系建設,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制定教學計劃及教學效果評估體系,同時革新課堂教學方式,加強使用信息化教學方法等措施,提高高職英語專業的教學質量。實踐表明,這些措施是可行且有效的。
由于高考選拔機制的限制,高職專業學生整體基礎低于普通本科。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也發現許多高職學生也沒有有效的英語學習方法,甚至學習目標模糊且動力不足。這給高職英語教學帶來了很大挑戰。
綜合英語是專業基礎課,在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學目標較為模糊,過于強調理論教學,不能和后續高職職業教育平滑結合的問題。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首先,教材選擇不盡合理。高職綜合英語教學中,經常直接選擇普通本科英語專業的綜合英語教材,或者編寫理念與難度近似的教材,忽視了高職學生的英語基礎與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其次,教學設計不盡合理。教學實踐中,往往遵從傳統的讀寫譯講授法,忽視學生的實踐要求,不利于將綜合英語課程融入整個高職教育體系中。
最后,缺少教學效果的評估過程與評估方法。課堂教學結束后,往往以常規卷面考試的方法檢驗教學效果,難以客觀全面的反應學生整體實踐能力,同時缺少針對評估結果的教學改進措施。
當前,高職綜合英語課堂教學仍然是以傳統的教師講授為中心的模式為主。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近年來,雖然課堂上已經有了一些信息化輔助教學手段,但由于教學模式并沒有本質革新,故不能真正的將教學過程從以教師為中心轉換為以學生為中心。在學生基礎本就較為薄弱的大背景下,這樣的教學模式難以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必然難以達到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
綜合英語的教學目標不應該脫離整個高職教育體系。制定教學目標時,需要根據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和畢業條件,分解出綜合英語課程本身的教學目標,為學生后續其他專業課程打好基礎。同時,目標的制定也需要考慮學生自身的基礎和能力,不能機械的照搬照抄,特別是不能將本科教學目標拿來即用。在目標制定過程中,需要深入研究當前教學的實際情況,拒絕空泛且大而全的要求,做到目標分解可操作,流程可控制,結果可考核。但是,也不能一味遷就學生基礎較薄弱的客觀情況,制定明顯低于高職教育標準的目標,這樣無法達到培養合格實用性人才的目的。
教學目標明晰之后,需要有可操作的教學設計過程來保證教學效果。在教學設計過程中,首先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教材。基于高職教育的特點,不能直接選擇供普通本科專業使用教材,因為其難度和知識范圍并不適合職業教育。這樣的限制條件,要求教師能夠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精心挑選合適的教材,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自己編寫教材,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范圍和教材選定后,需要認真思考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即把整個綜合英語課程的教學總目標,分解到每一節課,明確每節課在整個教學環節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樣要做到每節課流程可控制,結果可考核。
最后,根據高職學生整體基礎薄弱,學習方法不甚合理,學習能力不強的特點,要求教師思考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需要教師能夠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和主要訴求,根據學生的興趣點做課程設計,除了課本外,可以輔以音樂、影視、戲劇、演講等環節,讓學生能夠參與進來,把課堂交給學生。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嘗試了解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傳統高職綜合英語教學過程中,往往使用卷面考試來評估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從而間接的評估教學效果。而在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下,這樣的評估方法顯然是不合理的。所以,教學效果的評估與管理,也是高職綜合英語課堂教學創新的重要一環。
通常情況下,某一課程教學效果的評估是與本專業的畢業要求強相關的,綜合英語課程也不例外。首先要先明確整個專業的畢業要求,并梳理清楚綜合英語課程的教學結果在本專業畢業要求中所占的地位,即其在哪些方面支撐了畢業要求。確定了上述的相關性后,就可以根據明確的教學效果要求細化考核方法。根據高職培養的一般要求,考核結果不應該僅僅依靠傳統的卷面成績來體現,而是更應該強調學生的整體英語知識掌握水平和英語實際運用能力,在學生考核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創新考核形式,強化涵蓋多方面,多角度的考核方法。例如,可以更強調課堂參與度,以考察學生的實際英語口語運用能力,可以用隨堂寫作測驗等方式考察學生即席英語寫作運用能力,最終和卷面考試有機結合,給出客觀公正的學生學習效果評估。
除了學生學習效果的考核外,還應該增加教師教學效果的考核。但這種考核不應該流于形式,例如現在許多高職院校進行的試卷分析等教師教學效果評估方法,一般只是僅分析,但不做進一步的總結和改進。應該有效利用統計學方法和工具,對學生的綜合學習成績進行建模分析,從而反映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其中必然有好的經驗和不甚理想的教訓,除了需要認真總結外,更應該提出改進方法,在后續的教學活動中堅持執行,并根據客觀環境的變化持續改進。其中,改進方法要具備可執行性且效果可評估,從而真正形成正反饋閉環,提高教學質量。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以教師講授為中心,學生一般被動接受知識。這種教學模式已經被證明是低效的,故教師角色的轉變勢在必行。在新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應該有意識的將學生放于課堂教學的中心位置,而自己的角色應轉變為激發者和引路人。這不是將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地位弱化或邊緣化,而是對教師自身的能力提出了更加多元化的要求,需要教師能夠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素養,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采用項目教學法等新型課堂教學方法。
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善于運用信息化教學方法。這種新方法的運用,不是讓教師簡單的以幻燈片代替黑板,以視音頻代替講授,而是需要教師認真思考這些先進工具的使用范圍,使用方式,以達到傳統教學難以達成的教學效果。通過信息化工具更強的表現力,使得課堂教學更加貼近現實,契合高職教育重視實踐的培養目標。
綜上,在綜合英語課程教學過程中,高職人才的培養不應該簡單地參照本科人才培養方案,而應該明晰培養目標,強化培養過程,評估和管理培養結果,創新課堂教學方法,從而達到提升高職教學質量的目的。我們的教學實踐表明,上述方法具備可行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