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燕萍/杭州職業技術學院
CBI(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是內容依托式教學的英文縮寫,該教學理念最初始于20世紀六十年代加拿大蒙特利爾的沉浸式教學實驗,主張語言教學與其他學科結合,通過英語語言的載體教授學科知識,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實現語言的習的,其核心是將語言教學與專業知識建立充分的關聯,學生通過這種關聯教育獲得指向性的信息與內容,從而實現專業知識、技能和語言學習的提升。
CBI教學理念被引進中國,近十幾年形成研究熱潮,眾多學者對CBI應用于大學英語教學的可行性進行理論和實證研究,從人才培養的角度探討CBI理論下的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科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同時促進英語應用能力的提升,符合教學規律,是大學英語教學發展的重要趨勢。
教師專業發展理論始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美國,如今外語教師研究已成為外語教學研究最重要的方向之一。教師專業發展內涵豐富,綜合學界觀點,是教師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自我成長的過程,包括內在教學觀念的改變、專業結構更新、完善,教學能力的提高以及科研能力的提升等,這個過程既需要教師內在的不懈努力,也需要外部環境給予適度的支持,從而實現教師的理論素養和教學技能的提升,自我反思與自我發展。
教師知識結構發生變化。 隨著CBI教學理念的引入及深入研究和應用,為高技能、復合型人才的創新性培養提供了新的方向,確立高職本科英語發展的方向,英語教師的知識結構必然發生變化,將不再僅局限于單科的語言知識,必將結合其他的學科知識,知識結構從單一化走向多元化。
教師觀念發生改變。CBI的教學理念與當下高職本科英語教學目標不謀而合。根據2015年最新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的教學目標的指導,大學英語的課程設置發生了跨越式的發展,分為通用英語、專門用途英語(ESP)和跨文化交際三部分,它的高教性、職業性、學術性特點從客觀上要求高職本科英語教師轉變觀念,掙脫傳統語言教學的束縛,把專業內容與英語教學有機結合,以學科內容為中心,從單一學科走向多學科,注重過程的動態評估等。
從教師自身發展角度,CBI 教學理念使英語教師擺脫語言教學與學科知識相對割裂、獨立的思維定勢,充分意識到語言教育的工具性和實用性、語言教學結合專業學科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從而自我反思,主動進行學習,提高自身教學素養與能力,促進自身英語教學水平的發展和科研能力的提升。
實施CBI 教學理念,培養復合型高技能人才,已成為高職本科英語教學時代的主旋律,因此對英語教師專業發展也提出新的要求。在自我規劃設計和建構主體發展的過程中,英語教師應多方面發展,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與傳統語言教學法相比, CBI 教學法的顯著特征主要體現在從形式教學轉向意義和功能教學,從技能教學轉向內容教學,從單一學科支持轉向多學科支持 ( 劉潤清,2011)。
而教師專業發展的核心因素是主動適應內外環境、堅持學習,形成可持續發展能力。高職本科英語教學理念的改變,必然促使教師進行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的改變。在CBI教學理念的指引下,高職本科英語教師注重知識的更新,強化自我發展意識,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把握時代的脈搏,與時俱進,堅持自主學習,提高自身素養,拓寬知識結構,不斷獲得新知識和新技能。
CBI理念下的高職本科英語課程教學,需要語言與相關專業知識教學有機結合,構建并完善大學英語課程建設體系;英語教師要具備語言知識和相關的學科知識和專業技能,必然要求任課教師拓寬素養、文化及專業知識面,換言之,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注重知識和能力的構建。通過與專業組的合作、學習,英語教師要了解、掌握相關的專業學科的知識,可根據自身興趣和授課對象的專業選擇一門專業課程,諸如市場營銷、旅游管理、會計等專業課程進行深入系統地學習與研究,采取自主學習、旁聽、參與專業組教研活動、聽學術講座、跨專業進修等多種方式拓寬專業知識結構。
團隊的力量大于個體的力量,組建教學共同體有利于教師之間相互分享各種資源,取長補短, 共同促進,并基于共同的CBI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對象、共建課程等問題,探討教師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集思廣益,深入研究,凝聚集體的力量 對教師發展資源進行拓展。團隊合作不僅限于英語教師之間 ,同時也可以是跨學科的教學合作、科研和競賽的合作,從而實現校內跨專業、跨學科的學術交流分享、資源整合。
在日常教學中,英語教師應結合學校辦學特色和就業市場狀況,并根據行業標準和發展規劃,進行相應的課程建設,制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編寫教材和電子教案以及確立評估體系等,逐步開發適用度高的CBI課程,實現從通用英語向學術英語的過渡,充分利用前沿信息技術,改革教學模式,發揮線上、線下教學的優勢,在實踐中不斷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同時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激發高職英語教師教研的原動力,提高自我發展意識,在此過程中提高英語師的科研能力。
高職英語教師的職業發展需要外部環境的支持與保障。積極有利的績效政策,職業規劃與指導、職業發展政策支持以及職稱評審制度等都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有力保障。
高職院校行政部門應重視英語教師的職業規劃與發展,從學校和教師個人發展的需求出發,制定切實可行的績效政策,優化績效評價工具,完善的績效計劃, 健全結果反饋及改進機制,充分調動教師教育教學的積極性,保證教師個人發展與學校發展的一致性。
高職英語教師職業發展是一個長期的繼續教育過程, 職業規劃與指導及相關職業發展政策是教師職業生涯可持續性發展的重要保障。不同年齡層次和職稱的教師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職業發展需求,因此需要結合各自的教學特點和需求制定有針對性的、 可行性的教師在職培訓計劃和執行方案,以保障教師的專業發展的全面性、科學性、有效性。
優化職稱評定體系,單列符合文科類基礎課教師的職稱評審標準,調整教學、科研以及社會服務在評審中的比例和標準,根據CBI課程特點,建立高職英語教師的多類型、多通道職業發展機制,使職稱評審制度在實踐中真正有效地發揮專業技術人才評價和管理的作用,為高職本科英語教師專業發展提供良好氛圍。
CBI教學理念,顛覆了傳統的以語言為主、內容為輔的教學形態,而是以內容作為語言選擇和編排的基礎,教學內容從通用英語向學術英語過渡,體現教學內容雙元化特征。相應地,為了適應人才培養目標,高職英語教師也要明確自身的專業發展目標和方向,教學與科研相結合,依托有利的發展環境,進行專業發展規劃,通過自主學習和團隊發展,謀求更好的專業發展,提升自身的素養和教學、科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