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萌/遵義醫科大學珠海校區
培優補差教學觀念和方式應用到高校思政教學中,具有很大的重要性和意義。有利于轉變傳統思想政治單一的教學方式,最大程度的發揮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幫助學生與教師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現階段,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存在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等方面的問題,其主要問題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教學理念方面,受傳統應試教育理念影響,部分高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缺乏對思政教育有正確的認識和理解,過于注重對學生各專業課知識教學和講解,沒有結合思政教學的特點和要求,來為學生開設合理的思政教育課程,普遍采用大班授課的方式進行授課,并且在課時安排方面存在不合理的問題,未意識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同時,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的思政教育以完成學習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為主,未結合學生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觀,以及經濟社會發展中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日漸復雜性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過于依賴傳統思政教育的課本知識。第二,教學方式方面,高校思政教學,普遍存在傳統灌輸式、說教式的教學現象,一言堂的對學生進行思政理論知識的講解,不注重對學生的思想政治實踐教學,加之大班授課形式的思政教學人數較多,使得教師不能更好地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整個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缺乏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最終導致整個課堂沉悶乏味,難以更好的幫助學生了解思想政治知識和精髓。與此同時,高校思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將理論教學與實踐相分離,未積極采用信息技術和多媒體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統一知識的教學,缺少對學生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最終影響學生正確將知識學“活”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幫助學生更好通過思想政治理論知識來解決生活和學習中實際問題,降低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效果。第三,教學內容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學內容安排方面不夠合理,在課程內容安排方面,存在思政教育內容出現交叉現象,教師未有效根據思政教育內容的時代特征,和學生實際生活情況,來對學生進行與時俱進教育內容的講授與傳播,主要以現有課本理論知識為主,圍繞教學目標來安排教學內容,最終影響學生對新時代背景下,最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全新思想觀念的理解。
其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落實與貫徹培優補差教學理念,可以最大化的促進傳統落后思想觀念的創新與改革,有利于對每個學生的學習進行促進和幫助,轉變傳統教師以自我為中心,大班授課的教學現象和教學理念,進一步發揮出學生思政教育中的主體性,為學生營造積極上進的班風和學風。其二,培優補差應用到高校思政教育中,可以打破傳統思政教育課糖滿堂灌、說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局限性,真正落實因材施教和以生為本的教學目標,促進不同學生的個性發揮和發展。同時,不同學生的智力和抽象思維也各不相同,通過培優補差的教學方式,也有利于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溝通,幫助教師更好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其為不同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對策,進而提升整體學生的學習質量和能力。其三,在培優補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現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與交流,并且采用以點帶面、一幫一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有效培養學生自我約束、自我學習與探究能力,提高學生合作意識和互相幫助的意識,更好幫助學困生和中等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促進整體學生的全面發展,推動班級成績和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
在培優補差的教學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改革,需要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出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性,讓高校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不再是以教師為中心,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一方面,在培優補差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有效做好學生思想工作,增強學生對培優補差學習方法的正確理解和認識,學校在做學生思想工作時,可以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也可與學生家長和任課教師進行聯系,充分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能力,從而更好的做到培優補差,發揮出學生的學習潛力。同時,在堅持以生為本教學理念的過程中,學校教師的思想政治教學,還要尊重不同學生學習的差異性,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課堂表現等各方面情況,這樣才能使教師具有依據,對學生進行培優補差,提高教育教學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在進行培優補差工作時,就是還要盡可能的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意識形態等方面的特征,明確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認同和理解,通過對學生的了解,才能真正落實培優補差工作,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和思想品德素質。
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工作的改革,需要采用以點帶面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出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優生的教學輔助作用,通過優生來帶動相關學生進行學習,實現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和互補,并且通過優生的學習帶頭作用,來幫助學困生和中等生提高思想政治學習能力。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特點,采用“一幫一”教學活動的方式,引導一個優生幫助一個學困生,同時,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給予學生更多自我表現的機會和時間,讓學生在互相幫助過程中自主學習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中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分析能力。長期如此,堅持一個學期,勢必會增強中等生與學困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學習成績,真正做到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優勢互補,進一步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高,讓高校班級成績和整體素質得到提升。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工作中,需要學校遵循因材施教教學原則,明確不同學生都有個體差異,且相關潛力也各不相同。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對于優生,可以加強對學生較難,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講授和輔導,對于中等生,教師要加強對學生思想政治基礎理論知識的鞏固與學習,并且督促中等生努力反超,提高自我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學習能力。對于學困上,最主要的方法是鼓勵,要合理鼓勵學困生知難而進,還要在教育教學或者課后過程中,有效對學困生的基礎知識進行輔導,全面提高學困生對思想政治知識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恢復其學習的自信心,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習慣。除此以外,無論優生還是學困生,都需要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最大化的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和興趣,給予學生更多回答問題的機會,充分發揮出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潛力,提升培優補差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性。在堅持因材施教教學原則時,教師還要有效,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心理需求,開展思政課外實踐活動,比如,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優秀文化活動和讀書活動等,幫助學生在文化活動中,提高思想政治學習意識,也有利于促進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相互學習和合作,實現學生活動中的優勢互補,將每個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發揮出來,從而提升思政教育的質量和效果,從多方面來培養學生思想水平。
總之,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采用培優補差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喚醒學生的思想道德意識,促進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