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主要以小學教師如何做好課堂教學管理為重點進行闡述,以小學教師如何解決課堂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為主要依據,并從教師需要注重轉變教學理念、注重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為學生創建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注重課堂教學管理的藝術性四個方面進行研究分析,目的在于促進小學教師課堂教學管理質量的合理提升,從而推動小學生更加全面地進步與發展。
關鍵詞:小學;小學教師;課堂教學管理;管理理念
小學教育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占據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夠對學生未來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而教師的課堂教學管理對于教育教學質量而言,也具有密切聯系。
一、小學課堂教學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課堂管理方法缺乏合理性
在開展小學教育的過程中,部分教師會較為重視學習成績相對較好的學生,對學習相對較差的學生會采取放任不管的方式。而且部分教學經驗相對不足的教師,在開展課堂活動的過程中,會對學生的要求相對較低,只需要小學生能夠遵守相關的規定條例就行,對小學生而言,這是過度的放任。由于小學生年齡相對較小,且自制力以及自我管理的能力都相對較弱,因此,當部分接受知識較慢的學生升入高年級之后,學習成績相對較差,長時間之后就會降低對學習的積極性,甚至還會產生輟學的現象。
2.教師在教學過程懲罰缺乏合理性
大部分教師懲罰學生的行為都是不夠科學的,且認為懲罰是解決學生問題的唯一方法,進而導致當小學生出現一丁點的錯誤,都會采用各種懲罰方法,對學生進行處罰。這不僅不利于課堂紀律的維持,還會激發小學生的叛逆心理,很難聽從教師說的話。同時也會對師生之間的關系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阻礙課堂教學質量與效果的良好提升。部分剛教學的教師,由于自身教學經驗的不足,僅采用懲罰的手段,雖然有效控制了課堂的紀律,但是卻不能夠有效地集中學生學習注意力,可能會激發小學生的厭學心理。
3.教師教學管理缺乏合理性
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中,需要對教學時間進行合理的分配以及管理,并且將教學內容的主次進行明確的劃分。但是部分教師由于缺乏充足的教學經驗,并不能科學的把握教學時間,因此不能夠抓住教學的重點,在教學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教學內容本末倒置的現象。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還有部分教師的教學形式具有形式化的特點,僅僅是為了能夠維持良好的教學紀律,忽略了教學的關鍵意義,使得課堂教學模式相對較為死板,缺乏靈活性,進而影響了小學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二、促進小學課堂教學管理質量提高的有效對策
1.教師需要注重轉變教學理念
小學教師的課堂教學管理理念,能夠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師課堂管理的方法,進而影響課堂教學內容的開展是否順利。小學課堂活動是否愉快輕松,與小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也具有密切關聯,甚至能夠影響到課堂教學質量與效果。因此,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教師,就需要具備良好的課堂教學管理能力,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與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多積極鼓勵小學生,充分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小學生更好地融入學習當中,促進教學效果以及教學質量得到良好提升。
基于此,小學教師就需要注重課堂教學管理理念,結合實際的課堂教學活動,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課堂管理方式,對教學管理理念進行有效的優化以及完善,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氛圍,讓課堂教學管理方式能夠更加吸引小學生的興趣,為提高學習積極性提供有利條件。在關注小學生的學習成績基礎上,同時關注小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情況,從不同方面促進小學生的全面進步與發展。
2.注重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整個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師生關系尤為重要,因此,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開展教育以及促進師生活動的基礎。客觀來講,整個教學過程,就是師生之間的活動交流過程,不僅包含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還包含了小學生同伴之間的互動交流。同時,師生之間的關系可以理解為一種課堂的人際關系,對教學質量同教學效果都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能夠調動教師的教學積極性,還能夠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氛圍更加輕松愉快,同時保障課堂流程更加順利地進行。所以,小學教師就需要注重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從而促進教學效果得到良好的提升,為小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3.為學生創建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
教師在開展課堂活動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制定相應的課堂教學規范體系,使得小學生能夠遵循良好的課堂秩序體系。對小學生在課堂中的行為進行有效合理的規范,可以為提升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果奠定良好基礎。教師對課堂教學進行合理規范,能夠使得課堂行為更加具有重要意義,并且利于小學生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合理的了解,讓小學生能夠正確判斷自身課堂行為是否正確。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采取合理的規范方法,合理掌握規范的時間,讓小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課堂習慣。并且,小學教師還需要注意,在制定規范之后,還需要嚴格按照規范進行制定落實,不論是教師自身還是學生,都應該避免養成不利的壞習慣,進而對小學生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4.注重課堂教學管理的藝術性
在進行課堂教學管理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注意掌握良好的溝通技巧,運用合理的教學語言,讓小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對知識內容進行理解,為提高教學課堂教學管理與教學質量奠定良好基礎。而且針對在課堂中犯錯誤的學生,教師需要注意采用語言對學生進行引導,采用婉轉的語言,引導小學生能夠更好地改進錯誤,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開展課堂管理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注意充分利用語言的積極作用,對小學生進行管理及規范。當小學生在課堂中擾亂課堂秩序時,教師就可以根據實際的情況,采取暗示的行為,讓小學生及時改正錯誤的課堂行為。
小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適當轉變課堂管理的理念,為課堂教學管理的質量得到提升奠定良好基礎。同時還需要對小學生的成長規律以及學習特點進行詳細的了解,從而有效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教師還需要注重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氛圍,加強與小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與學生之間創建平等的關系,為教師開展教學管理奠定良好基礎,進而促進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升,推動小學生更加全面的進步與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淑清,王玉芬.淺談小學課堂教學監控能力提升策略[J].學周刊,2018(6):134-135.
[2]張炳,曲輝.小學課堂教學管理有效性探析[J].學周刊,2018(6):136-137.
[3]王淑清,楊素.淺議小學教師課堂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學周刊,2018(4):29-30.
作者簡介:白利英(1971—),女,山西大同人,講師,本科,研究方向: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