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人們的生存環境日益惡化,國家也加大了環境保護力度,這也給基層環境監測站的質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鶎迎h境監測站主要對當地的環境影響因素以及污染源進行有效監測,為實施環境保護提供精準的監測數據。本文將針對基層環境監測站質量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以及應對策略展開具體論述,強調質量管理工作在環境監測全過程發揮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新形勢;基層;環境監測站;質量管理工作
中圖分類號:X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9)09-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9.09.092
Discussion on strengthening the quality management work of grassroot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Li Aimin
(lian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 Loudi City, Hu'nan Province, Loudi Hunan 417100,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terioration of peoples living environment, the state has also increase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fforts, which also puts higher requirements on the quality management of grassroot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s. The grassroot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mainly monitors local environmental impact factors and pollution sources, and provides accurate monitoring data for implement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is paper will specifically discus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quality management work of grassroot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emphasize the important role that quality management plays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Keywords:New situation;Grassroots;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Quality management work
1 基層環境監測站質量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的基層環境監測站都已通過計量認證,形成了獨立了質量管理運行體系,但是,受到主觀因素以及外界因素的共同影響,在體系運行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弊端,給各項工作的開展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1.1 思想觀念守舊,重視程度不夠
多數基層環境監測站往往為了應付外部質量監督審核,將質量管理工作納入某一個人或幾個人的工作范疇,在外審臨近時,工作人員對評審資料進行集中整理,完全將實際運行的質量管理工作變成了紙質化與電子文檔相結合的文職工作。各級領導思想觀念守舊,將關注焦點大多集中在經營效益方面,而忽略了質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外部評審現場也變成了內部文件資料的審核流程,評審數據以及開具的不符合項只是浮于表面的針對文件資料的完整程度進行判定,評審結果缺乏精準性,失去了現實意義[1]。
1.2 缺乏專業的質量管理人員
由于基層環境監測站資金來源渠道窄,在質量管理工作方面配備的專業人員少,無法保證質量管理體系正常運行,而其中一部分管理人員都是由其他崗位臨時轉到質量管理工作崗位,對質量管理標準不了解、對專業知識掌握不熟練,缺少對環境監測數據的綜合分析判斷能力,在編制質量控制報告時,漏洞百出,而現有的工作人員也未經過專業的培訓,使質量管理工作水準始終處于低位。
1.3 質量管理與監測工作相脫節
隨著當地污染源的逐年增多,基層環境監測站的監測任務量也急劇上升,基層監測人員為了完成監測任務,將質量管理工作拋在腦后,使質量管理工作不能更好的為監測工作服務,二者之間出現嚴重的脫節現象。近年來,環境監測工作內容從對水、氣、聲、渣的監測逐步拓展到生物、土壤等一些全新領域,但是,在基層監測站,在實驗過程中仍然采用傳統的平行樣本、盲樣測試、數據對比等方法,監測措施較為單一,監測結果的準確率也相對較低,質量管理工作采取的監測技術無法滿足新形勢下的環境監測要求。
1.4 監測數據有失公允性
部分基層環境監測站受到地方政府的保護,在上報監測數據時,往往采取弄虛作假的手段,上報數據與對外公布數據完全不相符。當出現環境污染事故時,由于地方政府的保護,使得上級環保部門對真實的環境污染情況知之甚少。這種報喜不報憂的作法實則嚴重影響了環境監測數據的公允性,對實施環境保護以及避免環境污染事件的發生極為不利。尤其在地方生態環境的綜合考評當中,基層環境監測站為了獲取更多的政績,各級領導擅自修改監測數據,環境監測數據的真實性受到嚴峻考驗。
2 加強基層環境監測站質量管理工作的策略
2.1 專業人才是關鍵,專業技能是核心
環境監測工作是一項專業性強、較為復雜的技術,它涉及到物理學、化學、數學等多個學科,這就給環境監測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掌握專業的監測技術,而且對其他學科的基礎知識也必須熟練理解和掌握,同時,環境監測從業人員也必須進一步提升自身的綜合職業素養,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實際工作當中?;鶎迎h境監測站應制訂年度培訓計劃,將環境監測的專業技術、質量管理的重點內容、新方法、新技術、新設備的運用統統納入到培訓內容當中,以全面提升監測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各級監測人員應保持虛心好學的謙遜態度,不斷向業內的專業人士學習,以及時獲取到最新的監測技術知識,拓展視野、增長經驗,盡可能多的參與到實地監測工作中,以豐富個人的實際工作經驗[2]。質量管理工作貫穿于環境監測全過程,監測人員在工作中,應根據每一個監測點、每一個監測項目的實際情況,制訂周密的工作計劃,確保監測數據的真實有效性。
2.2 轉換思想觀念,增強大局意識
質量管理工作需要全員參與,共同謀劃,這項工作不是個人行為,而是通過團隊協作的力量才能將此項工作做好、做實、做精。因此,各級管理人員與監測人員必須及時轉換思想觀念,以高度的責任心和大局觀投入到實際工作當中。比如在質量體系文件的制訂與修改過程中,監測站的各個部門都應參與進來,針對環境監測的具體項目、實施內容、監測數值標準、檢測標準等內容進行全面系統評價,最后形成統一意見,予以實施,這樣,能夠切實保障質量體系文件的真實性。尤其在編制作業指導書的過程中,工作人員不但要明確操作規程,而且必須對監測儀器的工作原理、適用范圍以及使用條件進行全面闡述,使作業指導書能夠充分發揮正確的指導作用,為基層監測人員提供必要的標準參照。此外,根據基層環境監測站組織架構的特點,應進一步明確各級管理人員的崗位責任制,做到各負其責、各管其事,各級管理部門、業務職能部門與監測部門應建立有效溝通的聯動機制,將質量管理工作切實落實到每一個環境監測細節部位。各級人員不得應付了事,工作不得流于形式,將環境監測站的各項實際工作與質量管理工作有機的結合到一起,以促進監測站的長遠健康發展。
2.3 完善過程監督機制
質量管理體系在運行過程中,從文件制訂到具體實施再到終端審核的全過程,必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比如在進行現場環境監測時,質量監督人員應針對監測點的布設、監測人員的操作流程、采集樣品的時間與樣品種類以及周邊環境因素等內容進行全程監督,不得遺漏任何一個可能導致質量事故的工序。質量管理工作的核心點是如何做好閉環管理,即針對發現問題而采取的解決辦法是否有效,問題是否得到解決,這就要求監督人員必須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創新管理思路,對可能發生的監測質量事故做到心知肚明,對存在的質量問題及時提出改進策略,并對改進效果進行跟蹤驗證[3]。
2.4 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基層環境監測站必須加大經費投入力度,購置先進的監測儀器設備,以滿足現場監測需求。實驗環節作為提供準確監測數據的重要環節,應全面考慮水、電、采光、干濕度、通風狀況、噪聲干擾、電磁干擾以及防腐等因素的影響,確保監測數據的準確性。
3 結束語
質量管理是環境監測工作的重中之重,基層環境監測站的各級領導及工作人員應予以高度重視,從日常工作抓起,以質量管理體系的管理文件、作業文件以及程序文件為出發點,形成一套獨具特色,效果顯著的質量管理模式。為了適應新形勢下對環境監測工作提出的高標準、高要求,基層環境監測站應樹立主人翁責任感,在為改善當地人們的生存環境做出積極貢獻的同時,不斷完善內部質量管理體系,提升質量管理水平,夯實質量管理根基,打造一個健康、和諧、高效的環境監測管理格局。
參考文獻
[1]林創發,麥燕霞,陳志鴻.加強基層環境保護監測站質量管理工作的探討[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8(34):2871.
[2]李丹,代沁蕓.基層環境監測站的質量管理工作[J].環境與發展,2018,30(7):141-142.
[3]蒲鏡伊.討論基層環境監測站質量管理工作[J].魅力中國,2017(37):295.
收稿日期:2019-08-07
作者簡介:李愛民(1982-),男,漢族,碩士研究生,環境監測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環境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