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鋒/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院
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重要教育機構,職業教育可培養學生專業化技能。高等職業院校已經引入信息化技術,但是其信息化教學程度不高,教學管理未發揮信息化技術真正優勢,導致教育管理效率較低,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管理信息化改革迫在眉睫。信息化的教學管理需遵循人性化管理理念,讓教學管理滿足學生需求,促進學生綜合發展。
教育信息化在教育事業應用廣泛,取得良好成績,可充分提高教學質量及教學管理水平。但是其應用存在一定不足:首先,教育信息化缺乏整合,各個系統自主工作, 資金較分散,沒有以大系統進行整體管理,導致信息傳達效率緩慢,工作效率較低;再者,信息化管理參建方多為中小企業,其后期研發乏力,規劃要求不高,沒有大企業積極參與;最后,傳統信息化投入重視硬件,忽視軟件技術學習,資金集中在設備采購方面,未進行科學規劃和整合。
國家重視高職教育事業持續發展,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需重視教育信息化改革,強化信息基礎建設,強化資源開發,構建系統化教育信息管理體制。以某地區教育管理學校為例,其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學校領導重視信息化改革對教學管理的促進作用,對信息化建設投入大量資金,完善制度建設,在建設中積累大量經驗,學校管理水平大大上升。
高等職業教育質量管理屬動態管理范疇,包含質量策劃、控制、保證及改進,貫穿于高職教育全過程。教學掛歷信息化可為教學積累資料數據,掌握教學現狀,以動態監測制約質量,提高效率,提高教育現代化管理水平,提升中職院校綜合管理質量。
以某地區高職院校為例分析,其緊抓國家對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視契機,申報“數字化管理”項目,以國家相關文件為規范要求,落實教學管理信息化改革,保障效益,信息化改革建設質量大大提高。
政府投入專項資金,教育廳科學預算,針對參與企業統一撥款。此外,地方政府及高職院校自身籌備一定資金,以備不時之需。
在政府主導下,積極引進現代化設備資源,企業融入硬件設施,聯系互聯網,對平臺建設、調試并推廣。
省政府為主導,負責教育教學信息化落實。積極引入信息化硬件設備,讓企業引入硬件設備,和企業加強溝通聯系。
確保教學管理信息化可行后,將該技術投入到各大高職院校中去。
高職院校教學管理信息化系統以數據中心管理支持,建設信息化平臺,將管理、科研、財務、資產、設備、數據圖書等集中到一起,以信息平臺和數字信息平臺實現全面管理。
教學管理信息化改革需樹立正確的目標,一方面,通過信息化的教學管理,需提高教學質量,為促進教學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另一方面,需確保教學管理效率大大提高。學校信息化教學管理需結合信息技術及教學,對教學內容及教學模式進行的創新,不僅度管理方式進行創新,需對整體管理系統進行改革創新,以信息技術獲取管理需要的信息,提高教學管理效率及質量。
教師以多種媒體為教學支持,結合海量教學資源,演示教學內容,讓學生以信息技術支持的交互及寫作,開展個性化學習模式,教師尊重學生差異性,對不同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管理方案,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接觸學習資源的渠道,學生通過電腦、手機、平板、圖書館、數字化圖書館等渠道,獲取自身需要的信息,以探究、鉆研的方式展開自我學習,分析多種資料,并對自身學習效果綜合分析,自我審視,針對反饋信息控制自我學習進度,實現自主性學習。此時,教師則站在引導和指導的角度,對學生無法搞懂的問題,對學生“指點迷津”,監督學生學習,評價學生學習效果,幫助學生更好的去開展自主學習。
以某高職院校為例進行分析,該高職院校重視對數字化資源平臺的改革建設,積極收集其他高校數字化信息平臺的教學資源,建立素材資源、核心課程資源、德育教育資源、師生作品資源、典型案例資源等多個板塊,重點建設和學生將來就業息息相關的8門核心課程資源,為學生提供配套的實踐視頻資源,將教學文件、課程資源等都整合起來。學生針對自身專業、將來就業方向,主動投入到學習的海洋中去,針對自身需求選擇合適的教學視頻學習,并在課堂中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師生、生生充分互動,教學質量大大提高。
信息化教學質量監控主要利用信息技術優勢,建立數字化教學監控系統,對學生學習活動科學檢測并管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給予全面評價。此外,數字化教學監控系統為教師提供不同報告及計算機管理教學信息,通過監督和控制,積極收集教學目標、內容、學生問題、回答答案,以科學處理,得到大數據分析結果,為教師下一步教學管理奠定基礎。同時,其還將學生的錯誤答案和正確答案進行比對分析,測試學生實際學習效果,分析其學習效果和自我學習目標之間的差距,對學生合理評價,針對其今后的學習提出中肯建議,讓學生能夠在個性化的教學環境中以適合自己的方式和方法還需學習,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以某高職院校為例,其信息化管理改革研發了“四三一多元量化評價體系”,系統人機互動性較好,其評價主體通過網上操作,可以隨時隨地對學生展開評價,讓教師和學習領導隨時隨地的掌握不同學生學習狀態,學生也可以通過登錄學生客戶端,查詢自己的學習狀態“積分”,今后畢業中,企業招聘、畢業審核等,學校針對“四三一多元量化評價體系”提供的學生個人綜合能力素質進行決策,決策合理且具有較強的客觀性。
信息化教師教學評價也以信息化技術為支持,通過建立教師教學信息評價系統,積極收集教師教學信息,建立質量評價標準,建立模型,科學分析,以大數據處理技術和統計技術分析,定性評價、定量評價,對教師教學效果綜合分析。
信息化教師教學評價系統發揮信息系統高效處理、大數據處理優勢,一方面,收集教師教學信息,比對教學質量標準,客觀分析,讓教學質量指標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自發評價、實施評價,結果錄入到評價指標數據庫中,對教師評優品先、判斷教學質量提供支持;另一方面,發揮信息化技術優勢,建立100%校園移動覆蓋網絡,建設學生服務虛擬平臺,為學生交流、領導定量評價提供平臺支持,學生和教師可以在該平臺進行溝通交流,加強交互,教師答疑,學生給出建議,幫助教師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提高教師專業發展。
例如,在某高職院校中,建立“金窗”校園綜合管理系統,內容包括教學日志、教學評價、學院信息、校園簡介、交流中心、考試系統、查詢系統等多個板塊,教師錄入教學日志,收集各課堂教學的人數、課程等,便于定量分析教師實際教學情況。教學評價上,則多通過學生評教、同行評教的方式,以教學方法、態度、內容等進行定性分析,將定量和定性的相結合,對教師教學客觀評價。此外,學生可以通過“考試系統”、“查詢系統”,了解自身專業考試地點、內容、時間及結果。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信息化管理應以人為中心,順應時代發展,將先進的技術融入到管理當中,積極改革,響應國家發展要求,注重“以人為本”,創造現代化服務型校園管理體系,發揚人文精神,創造管理智慧,使信息技術為人服務,高職院校教學管理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綜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