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萍 蘆衛紅/北京城市學院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黨支部要擔負好直接教育黨員、管理黨員、監督黨員和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職責,引導廣大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這是新時期對黨支部在政治建設和組織建設方面提出的新要求,是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具體化要求。
高校學生黨員是學生中的骨干分子,黨員的質量、黨員隊伍建設是高校黨的建設的基礎工程。近年來隨著民辦教育的不斷發展,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民辦高校發展黨員的數量的逐漸增多。一些高校存在重視發展前教育,輕視發展后教育的問題。加強支部建設,其中一項重要工作為提高學生黨員的質量。本研究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結合我校實際工作情況,初步探索建立黨員成長體系。
民辦高校黨支部書記一般由輔導員教師擔任,輔導員日常工作中除了解決學生的各種事務性、突發性問題外,還要面對各個職能部門下達的工作任務。在保質保量完成黨員發展工作外,能夠投入研究黨員精細化管理的時間和精力確實有限,加之有些輔導員剛剛畢業走入工作崗位,黨齡很短,對學生黨員的教育培養缺乏經驗和思考,理論水平不高,因此學生入黨后的教育、監督、引導就會出現薄弱環節。
與公辦院校相比,民辦高校更注重學生技術技能應用的培養,因此教學模式一般為3+1或2+1,即學生學制的最后一年為校外實習。從學生發展成為預備黨員到離校,支部進行教育管理的時間最多1年,剛發展或剛轉正的黨員很快進入社會,部分學生甚至去外地實習,增大了支部對黨員持續性、系統性的教育培養的難度。
民辦高校與公辦院校相比,普遍辦學時間較短,且市場競爭較為激烈。為了能在市場保持競爭力,民辦高校將學生就業作為生命線,重視教學、學生技能培養實踐和學生管理,相比之下,對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論研究和對學生的黨建理論指導等方面投入不足。
民辦高校具有可以隨著市場需求調節專業設置等靈活性,加之近些年來中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一些民辦高校的辦學質量可以與一些公辦院校相抗衡。但是民辦高校發展過程中的面臨的一些現實問題和民眾的傳統觀念,使得學生在高考填報志愿時首先優先選擇公辦院校,因此民辦高校生源質量較弱。學生差異并非智力方面,主要在于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主動學習精神等方面。學生黨員能主動進行自我探索和分析意識不足,在學習過程中缺乏由點及面,深入思考,系統分析,“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和意識。
民辦高校學生對就業的認識較公辦院校學生看重和清晰,個別學生存在認為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有些學生入黨動機不清晰,存在從眾心理,甚至個別人認為加入黨組織為今后就業或評獎評優增加砝碼。
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育是黨員政治上和黨性上堅定的基礎,在理論學習上要“全面系統學,及時跟進學,深入系統學,聯系實際學”,才能在面對復雜的環境中保持堅定的信仰。二是黨性教育。支部要堅持不懈的加強黨員的黨章、黨紀、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教育,使青年學生能夠從“小我”走向“大我”,將個人的發展和黨的事業結合起來。三是入黨動機的再教育。“組織上入黨一生一次,思想上入黨一生一世”,黨員要時刻審視自己的入黨動機,不能有絲毫松懈,時刻保持思想上入黨。四是形勢政策教育。當前國際情勢復雜,面對國際國內形勢,黨員要學會用理論知識分析問題,向身邊群眾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五是通識教育。通過通識教育增強學生黨員在社會中的競爭力,更好的發揮黨員在服務社會和服務群眾的作用。
一是黨員分類教育。針對預備黨員和新轉入黨員,通過與高年級黨員結對的形式開展針對性教育。對于畢業班黨員以視頻學習、網絡會議等形式加強對于不在校黨員的教育和管理。二是黨員自我教育。隨著學分制的實施,班級概念逐漸淡化,相應的黨小組或學生社團中的學生之間聯系相對較多,支部在把好主題關、質量關的前提下,有學生自行開展學習教育活動。三是經常性教育。黨支部每學期制定學習計劃,每月設定主題,通過“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研討交流等形式,對所有黨員開展經常性教育。
切實加強對于黨員的制度管理,提升黨員成長過程中的組織意識和組織紀律,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規范黨員言行的重要體現。在制度體系中從八個方面入手:一是“三會一課”制度。每月組織一次黨員大會和黨小組會,支部書記至少一學期講一次黨課。二是組織生活會制度。以黨小組為單位,每學期至少召開兩次組織生活會,對支部或黨員存在的問題和建議通過組織生活會,提出整改意見。三是談心談話制度。支部支委和黨員之間、支部成員之間、黨員與對接班級積極分子之間要開展經常性的談心談話。四是請示報告制度。每學期放假前和開學初,黨員離校或返校要向支部報告,離校需向支部報告去向。五是行為制度。黨員不論在互聯網或校園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積極傳播正能量,勇于與不良現象作斗爭。六是群眾監督制度。通過校園宣傳欄和宿舍樓設置黨員形象欄,要求在校園中黨員佩戴黨徽等形式,亮明黨員身份,接受黨內外監督。七是組織關系轉接制度。支部要嚴格做好黨員組織關系轉出和接收工作,對于組織關系暫存在支部的畢業黨員,要求其以書面或視頻等方式定期匯報思想狀況,除在外地和出國人員外,要求其定期參加黨員大會。八是半年工作述職制度。從預備黨員預備期開始,黨員每半年在黨小組內,就對黨的認識、個人思想意識、學習情況、先鋒模范作用發揮等方面,在組織生活會上進行述職。
從支部對黨員和黨員對群眾兩個方面,四個層面構建黨員服務體系。一是通過建立黨員檔案,為黨員個人成長和發展提供指導和幫助。支部要關心關注黨員在校學習、生活、工作情況。及時幫助黨員解決生活上的困難,排解個人發展中遇到的障礙。二是通過崗位鍛煉提升黨員服務意識。在宿舍、班級和支部建設黨員服務崗,通過黨員帶動作用加強學風建設。梳理“一個黨員一面旗幟”。三是通過志愿服務,提升黨員社會責任感。在志愿服務中,學生黨員自覺承擔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和黨的方針政策的宣傳者,通過參與的城市建設中,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使命感。
績效考核是對體系成果的最終評價,同時它又貫穿黨員成長體系的整個過程。因此在考核體系制定階段要做到定性、定量、定時限、定責任。通過制定黨員考核評價體系,不僅將黨員的綜合表現作為評價黨員的重要指標,提高管理黨員的實效性,促進黨建工作目標整體落實。
黨員成長體系的構建將組織期望與學生個人價值實現相結合,在一定程度上為支部有效的進行黨員教育管理,充分發揮學生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