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昌大學
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硝煙的散去,持續四年的征伐也落下了帷幕。1918年11月11日,以美國、英國、法國為代表的協約國正式贏得了勝利。隨即在1919年的1月,協約國在巴黎召開戰后和平會議。中華民國首次以戰勝國的身份出席會議,全國人民無不翹首期盼,寄希望于以此為基礎,廢除列強在華特權及相關的不平等條約。在會議上中華民國代表所提出的相關正當要求均遭拒絕。
消息傳回國內,北京全市學生舉行罷課,同時成立學生聯合會,向全國通電。這一愛國活動很快得到了各階級群眾的支持。隨即南京、上海等地區的工人也紛紛組織罷工游行以示相應,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由此展開。迫于群眾的呼聲與壓力,北洋這政府被迫罷免了相關當事人的職務,同時釋放了被捕的學生及群眾。五四運動由此贏得了階段性的勝利。而五四精神也由此為世人所銘記。五四運動是中國青年的光榮,也是那個時代背景下天空中不可多得的一抹彩虹。為了紀念這一偉大運動,1939年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陜甘寧邊區下屬的西北青年救國會規定每年的五月四號為青年節。1949年12月,中國人民政府政務院也正式宣布這一規定。
時至今日,五四運動與五四精神并沒有因為時間的沖刷而褪色,反而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發揮出了別樣的光輝。當中國以一個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世人的面前,那些為民族崛起而涌現出的熱血赤子,那場掀起社會波瀾的愛國運動也不曾被人們忘卻。新時期的中國正處于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時代,同時也面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抉擇。所以擺在新時期青年人面前的道路是艱巨的,是富有挑戰的。回望過去,我們不免熱血激揚,放眼未來,我們同樣深覺任重道遠。站在新世紀起跑線的我們,應該作何抉擇?五四精神的傳承又能否在今天散發出別樣的光輝,這一問題值得我們所有人為之思考。
五四精神的傳承與發揚,首先要求新時期的青年人緊緊的站在人民的立場,考慮人民的需求。同時就人們群眾的智慧與創造成果予以不斷的總結與探索。這有這樣,才是新時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作為新時期的醫學生,應堅持一為人民做學問、為人民學本領的原則,為人民的生命健作出有效的保障,努力成長為人民所尊敬和喜愛的人民醫生。
其次作為在校學生,應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堅持求真務實的研究態度。作為一場高舉民主科學的運動,五四精神的核心也在于不懈的探索和追求,這也是求真務實精神的重要體現。作為青年學生,應堅持以這種精神為引導展開日常的研究工作,同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所一再強調的“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應從學習生活的點滴做起,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智慧的大腦書寫屬于自己的人生篇章。同時在面對困難時,也應該迎難而上,攻堅克難。面對學習生活中存在的某些心浮氣躁的作風和態度,青年學生更要邁穩步子,夯實根基。不能一味的追求享受和速成,這一點不論是在求學還是在今后的工作中,都是十分忌諱的。所以作為新時期的年輕人也應該繼承著求真務實的五四精神,只有如此才能獲得學業上的圓滿,人生旅途中的成功與喜悅。
除此之外,作為新時期的青年學生,也應該圍繞現實需求進行自我學習取向的確定。五四遠動之所以爆發,很大程度上源自當時青年人對于國家命運的密切關注。在國家利益受到侵害的時候,社會中的年輕人才能夠一擁而上,用飽含青春與熱血的聲音發出振聾發聵的吶喊。這一點對于當下的青年人也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歷經數十載的改革開放,我國的社會發展已經逐漸步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在這一階段中,各種矛盾和問題以及新鮮事物接踵而至。生活在這樣的一個時代中,青年人也需要關注現實,同時回應現實。只有如此才能把握住稍縱即逝的發展脈搏,繼而在奉獻自我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的價值。作為新時期的年輕人,更應該秉持著“我以我血祭軒轅”的鐵血丹心,同時具備“居廟堂之高則憂其君,處江湖之遠則憂其民”的俠骨柔情。時刻關注社會的發展,緊密的圍繞人們真正需求的內容進行工作的開展。
最后我們需要傳承的便是銳意創新的研究精神。研究作為一個社會,一個民族不懈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同時也是國家興亡的重要影響環節。對于五四精神中所包含的創新精神和思想解放浪潮,對于當下青年人而言也具有較強的借鑒意義。青年人作為世界上最富生命力的群體,也應當走在創造創新的最前列。而對于我們青年學生而言,我們終將在今后的時光中踏上為人民風險的崗位,所以這也要求我們不能被傳統思想羈絆手腳,應該勇敢的接受新事物。同時青年學生也應該充分發揮年輕人的活力與激情,在學術探索與理論創新等工作的開展中積極奮進,實現以自身的努力為我國的學術發展添磚加瓦。
五月的光輝令人神往,翻過歷史的篇章我們也不免為歷史中的波瀾感到震撼。對于青春來說,最好的并不是無憂無慮的年華,最好的應該是我們那青春不朽的心境。這種心境跨過歷史的長河照耀著天安門廣場之上的年輕人,撫摸過泥沼中每一個人的額頭。吹到了我們的身上便成為了新的風景。那便是由五四精神所指引,在社會發展中永遠承擔著勇往直前的責任,永遠扮演著積極建設者的角色。對于一個社會、一個國家而言。其本身是有千千萬萬的小單位所組成的。作為新時期的年輕人顯然是幸福的。如今的我們生活在一個靚麗的時代中,一個個充滿活力與青春的字眼映入眼眶。我們要緊隨這一潮流,感受青春的同時釋放屬于自己的能量。綠色是春天的顏色,同樣也是生命的顏色。這一芳華便是出生在這一土地下的綠色,同樣也是陽光下的冉冉生機。在和平年代,愛國主義的表露并不需要我們去拋頭顱灑熱血,也不是需要我們為捍衛國家主權而沖鋒陷陣。在和平發展時期我們對于愛國主義的弘揚,更多的是從一些日常的小事做起。如果你是一個學生,你就努力的讀書。如果你是一名工人,你就應該嚴謹的工作。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行業都會涌現出不朽的光輝。所以弘揚五四精神便是需要從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做起。沒有這一點,五四精神的發揚便會淪為一紙空談,在現實生活中找尋不到生存的土壤。作為新時期的學生,也應該以努力讀書刻苦拼搏作為實現自身價值的途徑。一味的貪圖享受,只會讓自己更加的空虛、空洞。而在日常生活中,也應該利索能力的做一些有價值的事情。這句話看似遙遠,但實際上如果我們能在公眾場合做到有秩序、不亂丟垃圾,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價值的事情。
而在未來踏入工作崗位后,這種精神也不能被摒棄。我們都知道這個社會中存在有很多不和諧的聲音與誘惑。在工作中,有些人為自己考慮的多,為工作以及單位考慮的少。人浮于事、疲于應付,長此以往工作開展的毫無起色,自身的價值實現也是遙遙無期。這些問題都是切實存在的,而這些也都是對年輕人的考驗和打磨。作為新時期的年輕人、未來社會的重要參與者。更應該堅定自己的信念,不論是國家大事還是工作中的小事,都應該秉持著一種主人翁的精神參與其中。有一分光就發一分光,有一分熱就發一分熱。積極進取,勤奮工作。努力培養出艱苦樸素高效的工作作風與吃苦精神。人的一生十分的短暫,但是卻不影響他能夠發出耀眼的光。作為新時期的年輕人,需要以自身的辛勤與努力,去營造一個屬于自身的青春氛圍。同時以這樣的一個氛圍為陣地,去感染和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其中。這一點與我國傳統思想中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修身思想也是不謀而合。
今年恰好是五四運動一百周年,作為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運動,五四遠動的勝利也標志著我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回首過去恍惚間我們仿佛透過歷史的陰霾與當年的先輩們相呼應。先輩的目光透過民族的滄桑與苦難、承載著建設未來的希望與激情與我們相望。這一刻我們不再為生活中的苦難而憂愁,不再為眼前的茍且而煩惱。因為這一刻我們感知到了來自遙遠東方的力量,這種穿越時空的力量在今天依舊散發著熠熠的星光。五四遠動距我們已經整整一百年,今天的我們在感受先輩奮斗精神的同時也享受著先輩們拼搏的成果。當五四精神的火炬傳承到了我們這一代人的手中時,我們能做的便是跟先輩一樣,以天下興亡為己任,努力奮斗,刻苦拼搏,為我們下一代的“五四人”鍛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