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規族訓,是文化傳承的一種物質載體,在傳承過程中涉及著對文化基因的傳承。孔氏南宗是孔氏宗族在歷史影響下遷于江南地區形成的,雖然本質上與孔氏文化一脈相承,但卻因為不同的社會歷史地理環境具有了它的獨特性。這一研究意義,不只是適用于孔氏南宗,更是適用于當今社會的家文化建設——借歷史傳統而著眼現實,期望為家風家訓的培育與踐行做出貢獻。
結合歷史變遷,從宗族性、地方性、政治性三個角度出發,孔氏南宗的文化基因可剖析為“厲行忠孝,詩禮傳家”、“經世致用,務實求效”、“禮讓治國,圣裔垂范”等內涵。歷史淵源是文化基因形成的重要開端。“厲行忠孝,詩禮傳家”,表現為兩宋時期孔氏一族戰亂南渡所體現的家國情懷。兩宋之際,戰亂紛爭,孔氏南宗族人留下胞友孔端操看守宗廟,這是對祖宗的忠實;追隨當政者戰亂南渡,這是對國家的忠實。“禮讓治國,圣裔垂范”,以歷史事件“孔洙讓爵”作為開端。元至元十九年(1282),元世祖忽必烈欲召孔洙回歸山東,繼承世襲的爵位。但孔洙卻以已有家廟建于衢州、五代先祖皆埋葬于此為緣由,主動將自己的爵位交由山東的族弟孔治承襲。“寧違榮而不違親,真神人后也”,孔洙的做法維護了南北兩宗的和諧局面,化身“禮”的楷模,助于國家穩定秩序的構建。“經世致用,務實求效”,基于孔氏南宗不可避免的平民化趨向生成。孔洙讓爵后,孔氏南宗的經濟地位與政治地位一落千丈。孔氏南宗中越來越難出名賢,不過,也正是南宗的沒落驅使后人走向民間,在各個行業帶動當地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等領域的發展。
文化基因使家規族訓成為內涵化的行為。南孔后人自遷徙衢州至今,從未遺忘家規族規,世代恪守、秉承詩禮傳家的家規族訓。歷史上,作為綱領性家規,明朝正德元年(1506)所制定的《欽定孔氏家規》在孔氏南宗宗族內部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基于《欽定孔氏家規》,結合各地不同的地方情況,具體的家規族訓被制定出來,并散見于南宗各支派的家譜中。翻閱各地的孔氏南宗家規族訓,發現其主要內容基本圍繞“忠”、“孝”、“仁”、“禮”這幾個方面展開。“忠”、“孝”、“仁”、“禮”加之以孔氏南宗的獨特歷史歷程而成為“厲行忠孝,詩禮傳家”、“經世致用,務實求效”、“禮讓治國,圣裔垂范”的文化基因。“忠”是對宗族的“忠”,故有“嚴防亂宗”((清)江西鉛山孔氏尊長輯《孔氏祖規計十二條》)、“本族世遠支蕃,不無強弱眾寡之別”(《四明慈水孔氏祠規》)等。“孝”是對長輩的“孝”,故有“崇孝道”(《丹陽縣孔氏天啟族譜家規紀》)、“宜盡孝道”((清)婺州永康《孔氏總譜·家規》)等。“仁”,有“敢有子孫奸頑不守家規、結交惡黨、三五成群、賭錢飲酒、為非為惡、生事害人、行兇撒潑、倚強欺弱、教唆詞訟、敗倫傷化、不公不法,輕則繩以從博士家規戒,重則移明官府,律法斷問,消除家譜姓名”((明)《欽定孔氏家規》)等,以懲戒使其對“不仁”產生畏懼。“禮”,表現為對秩序的鞏固,如家族內部定是尊卑有別。
作為宗族內部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家規族訓推動文化基因代代相傳。一方面,家規族訓通過言語形式,即從口頭和文字兩種方式,承載著文化基因。正如“祖訓宗規,朝夕教示子孫,務要讀書明理,顯親揚名,勿得入于流俗,甘為人下”(《續修嶺南保昌平林孔氏家譜·嶺南孔氏祖訓箴規》)所言,家規族訓的存在就是一種有形的教育。另一方面,當主體踐行家規族訓時,文化基因扎根于現實生活,并于此基礎上滋長生命力。在踐行家訓的過程中,文化基因以具體的言行活躍在孔氏南宗一族內,也隨著孔氏南宗文化的發展而不斷擴大輻射范圍,孔氏南宗后人因其所受的家族教育在周圍的普通百姓中發揮著潛移默化的教化作用。
對于社會每個家庭而言,家規族訓的意義至關重要。新時代,家規族訓是文化基因傳承強有力的途徑。孔洙讓爵事件,體現了孔氏南宗的禮讓與謙恭,家規族訓更是明文要求“禮”的修養。南孔族人的謙讓精神延續至今,在南孔族人與鄰里之間的關系中得到了新的闡釋。
“他們孔家人就是一直生活在我們村的一個大家族,待人接物也都比較的謙和,不會和其他家的有沖突。”(口述者:曾美珍)
“孔家人幾乎不會和外姓人發生矛盾和爭吵,在村子里面,我們孔家人的為人處世之道也是被外姓人稱道的。”(口述者:孔祥榮)
作為圣賢之后,孔氏宗族形成嚴密的宗族管理體系。家規、族規等在孔氏族人的心中占有崇高的地位,家規、族規對于孔氏族人的約束作用,使得孔氏家族在當地具有道德模范的作用。但家規族訓不能成為順應傳統、桎梏成長的借口,而應當隨著時代的變遷中進行相應調整。在南孔文化的傳承過程,南孔族人賦予“禮”以新的時代內涵,他們以自身的實際行動傳播者儒家的理念,將孔氏族人的文化植入江南文化的體系之中,豐富了江南文化的內涵,豐富了江南文化的形式。
家規族訓或存在歷史斷層或內容不符新時代,在當下應以何種形式被重建?家規族訓包括家規與族訓,狹義上來說,前者范疇限于小家庭,后者范疇則在于一個家族或宗族內。家規族訓的重建,是孔氏南宗等宗族建設的重要環節,也是每一小家落實實踐與教化的關鍵環節,更是社會秩序穩定與和諧發展的重要渠道!在培育和踐行的過程中,首先是要關注歷史上由來已久的宗族傳統,突出榜樣帶頭作用——如孔氏南宗族人秉持宗族傳統,始終在傳承與踐行祖祖輩輩所流傳的文化訓誡,其宗族傳統促使家規族訓自然而然地傳承下去。當地仍然為其保有重要的地位——其“孔家人”的身份始終使孔氏南宗后人在衢州扮演著鄉賢的社會角色。值得注意的是,孔氏南宗文化已經深深地影響了當地的鄉村建設,如作為孔氏后人聚居地的溝溪村現如今正在圍繞“南孔畫鄉·田園溝溪”的主題進行美麗鄉村文化建設——打造獨具特色的千米畫街、把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優秀傳統文化植入小城鎮綜合環境整治、每年舉辦祭孔典禮、創作儒學文化主題墻畫、塑造孔子雕像等。
家風家訓的培育與踐行是當下的時代需求。在當下或許應當思考發揮從古至今一直傳承并踐行的家規族訓的宗族,借助其力量發揮榜樣帶頭作用,以促進社會每一小家的家風家訓形成與發展!
注釋:
①[明]弘治《衢州府志》卷九《人物志》,《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續編》,上海書店據明弘治刻本影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