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學習漢語的熱潮在全球的掀起,促進了對外漢字教學的不斷發展。漢語不僅是一種語言,還代表著一種文化,因此,對外漢字教學是語言和文化的雙重教學。以往的對外漢字教學主要是以語言教學為主。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傳統教學已經無法滿足學習者的需求,越來越多的學習者開始重視語言文化內涵。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者投入到跨文化交際與對外漢字教學研究中來。為此,在本文側重針對跨文化交際視角下的對外漢字教學策略予以探索。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不斷地增強,且越來越多的留學生傾向于學習漢語、漢字。在跨文化交際視角下推進對外漢字教學策略的改進與創新,促進促進對外漢字教學活動的開展,提升對外漢字教學質量,提升中國漢語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對外漢字教學是使外國人充分運用好中國的漢語進行交流。因此,這就需要對外漢語教師要在教學中始終貫穿中國文化,進行跨文化交流教學,并不斷提高自己跨文化交流教學的相關能力,使中國文化在教學中更好地傳承下去。目前,對外漢字教學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所有教育者共同努力促進漢字教學的發展??缥幕浑H視角下,對外漢字教學中有很多矛盾需要去解決,這就需要教師認真對待,不斷地去解決問題,從而使對外漢字教學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前要明白想要達到一個怎樣的教學目標,這個目標除了讓學生掌握對外漢語相關知識和技能外,還要不斷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使學生掌握最新的教學內容,并讓學生充分了解中國當前的國情等,從而更好地進行漢語學習。本文在簡述跨文化交際下改進對外漢字教學的必要性基礎上,重點探討跨文化交際視角下的對外漢字教學策略。
在對外漢字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創造漢語交際情景,讓學生在真實的際情景下更好地了解漢語的應用。教師在講授中國文化時,可以給學生播放照片或者視頻,使學生更直觀的了解中國文化,從而激發他們對中國文化的興趣,還可以帶領學生參加一些民俗活動等,從而讓學生在具體氛圍下更好地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帶領學生了解民俗風情,能讓學生知道中國文化的豐富多樣;帶領學生品味中國美食,能讓他們了解中國美食的特色。通過給學生創造真實的漢語交際情景,能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中國語言和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激發起他們的探知欲望,樹立他們的跨文化意識。
學生在學習漢字時,如果腦子里始終將漢字看作一幅圖來進行學習,那么對他們了解漢字的筆畫和結構等非常不利,會造成他們隨意添加筆畫的現象。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逐漸引導學生樹立起漢字的部件概念,讓學生知道雖然漢字看起來像一幅畫,但是它并不是畫。打個比方,漢字就和魔方一樣,不同的部件通過一定的組合可以組成不同的漢字。漢字是由不同的部件組成,這些部件在組成漢字時還有著一定的規律。而且有的漢字有著相同的部件,可以根據這些部件來推斷出這些漢字的讀音和意思,從而形成漢字學習規律。在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各種教具給學生講解漢字的拆分和組合,從而讓他們掌握部件組合的規律,進而促進學生今后更好地進行漢字自學。
學生是否能將學過的知識和新學的知識聯系起來對學生漢字的學習效果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在漢字學習時,要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重復已學過的知識。對于外國人來說,剛學習漢字時,他們會將漢字想象成一幅圖畫。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并根據他們的這一認知特點,將字母形體、抽象圖畫和漢字形體、漢字意義聯系起來進行教學,而不是將學生的這種認知看作是不正確的,以此來促進學生的更好學習,使他們更容易接受漢字,從而開展今后的教學。例如,根據人們認知的普遍特點,可以給學生講解造字圖畫、字的來源等,從而引出所要學習的漢字知識,使學生盡量通過聯想來掌握漢字的讀音及書寫,而不是通過一遍遍枯燥乏味的抄寫來記憶,然后調動學生學過的知識,從而使學生將新知識和舊知識聯系起來,提高漢字教學效果。
對外漢字教學是指對外國人的漢字教學,這就代表著教師和學生的文化背景不同,這是漢字教學的最大障礙。因此,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然后通過將不同的文化進行對比來開展對外漢字教學,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所教授內容。具體而言,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閱讀不僅能讓他們重復已學的知識,還可以培養他們的漢語語感。但是,學生到底讀什么樣的文章,讀多少,采用何種閱讀方式等問題還沒有明確的答案。一定數量的語料,由于編排、選擇的不同,加上閱讀的順序等不同會產生不同的閱讀效果。學生了解了漢字的意思,就能大概的知道和這個漢字所組成的詞語的意思,從而幫助他們閱讀有生詞的文章。隨著學生掌握漢字的數量不斷增加,他們理解的詞匯數量也就相應增加,讀起文章來也就越來越順暢,反之,他們讀的文章越多,對已學漢字掌握的就越牢靠,利于他們將所學知識轉化成實踐能力。此外,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列舉中外文化的差異案例,從而使學生更好地記住所學知識。學生通過案例了解了中外文化的不同,在使用漢語進行交流時就會有效規避文化沖突,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漢語跨文化交際能力。
為了進一步提高對外漢字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加強跨文化交際訓練非常重要。除了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跨文化交際訓練,還要引導學生在課外進行跨文化交際訓練。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和周圍的中國人進行溝通和交流,從而在實際交流中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漢語交際能力。學生還可以通過各種形式了解漢語和漢語文化,包括學習中國戲曲,參加中國傳統節日晚會等,從而在過程中不斷加強鍛煉,使漢語應用越來越熟練。學生在實踐中還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外文化間的差異,從而提高文化適應能力。只有通過不斷地實踐,才能真正的將所學漢語知識轉化成交際能力。教師要采用多種跨文化交流方式,從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了解交流背后所蘊含的語言文化,教師在教授教學內容的同時,還要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文化傳授給學生,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避免學生使用漢語交流時產生表達錯誤。
中國文化有著豐富的內涵,從絲綢之路到“一帶一路”,都代表著我國堅定不移的走對外文化交流之路,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賦予了語言更多的內涵,兩者緊密相連。時代在不斷發展進步,為了更好的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越來越多的對外漢語教師和學生想要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因此,教師要在對外漢字教學中充分重視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使得對外漢字教學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這將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利于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提高中國文化在世界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