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玨
四川省南部中學
高中時期不僅有很繁重的學習任務,諸多科目的作業和測試對學生來講實在是不小的壓力,學生在高中三年里能否一直保持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去學習,對學生個人的學習進步和高考時的學業測驗水平的影響意義是重大的。所以,為了不讓學習的消極情緒影響到高中學生,班主任要對學生的心理狀態和健康有所了解,對學生的反常現象和特殊情況及時關注,才能保證學生健康的心理狀態。
班主任和學生之間建立起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在班主任想要和學生溝通和交流的時候,學生會更少防備心理和抵觸情緒地進行交談,班主任才能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從學生的口中得到更加真實和具體的關于班級和學生的部分信息,對于班主任對班上學生基本情況的大概了解是有幫助作用的;在班主任對班上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和動員的時候,學生對班主任的話語會更加信服,從而更愿意接受班主任口中的“心理指導”,改變學生心目中對于心理健康不正確的概念認知和印象,對心理健康和自身的心理狀態更加關注和上心,而不是懵懂和害怕被發現。要想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需要班主任對學生的態度要保持友好、和善、大方和真誠,才能以心換心地得到學生們發自內心的尊重和敬佩。
在引導學生接受來自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指導的過程之前,班主任可以先在班上宣講相關的心理知識,以及一些如何判斷學生心理是否處于健康狀態的小測試和方法,讓學生勾起對心理知識的好奇心,從而讓學生們開始關注到心理的重要性。班主任要對心理健康知識進行宣講,就必須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首先至少要保證宣講內容的科學性和正確性,不會對原本懵懂或一知半解的學生們造成誤導;其次班主任要有目標地去搜索一些有趣的心理小知識,維持心理處于健康狀態的小技巧或方法,才能保證在宣講的時候學生們能夠認真聽講,而不是心不在焉,達不到預計的宣講效果。班主任還要對學生的反應做出合理的預期判斷,假設會出現什么狀況并且做好突發事件的解決方案,才能在宣講的時候從容鎮定地跟上計劃的節奏。最后,班主任要鼓勵部分感興趣的學生們對心理知識進行課外的閱讀或其他搜索資料的方式去獲取到科學的知識,來豐富學生對心理認知面,讓學生對自己的心理狀態和健康更加關注,防患于未然。
班主任要想給心理狀態處于亞健康的學生提供恰當的幫助,就先要對班上每個學生的基本情況有所了解。每個學生都是存在著合理差異性的個體,因為性格的不同,或者興趣愛好等方面存在差異,他們的心理狀態是否處于健康或亞健康不能僅憑借學生的外在表現去做出判斷,比如外向的學生不一定心理處于健康狀態,內向或靦腆的學生不一定心理承受能力就更低。班主任要對心理知識進行廣泛的涉獵,用全新的、公正的眼光去看待心理健康這個問題,班主任一定要對心理健康狀態不一的學生們保持一致的態度,只不過對于亞健康的學生班主任理應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關注這個特殊的學生群體。班主任要以真誠的態度去對待學生,才能換來學生對自身心理狀況的坦誠,有些重癥的心理病人甚至會通過掩飾和隱藏自身的消極心理,去換來一份心理狀態測試表格上的優秀和良好。只有班主任以身作則地做到了真誠和尊重,才利于班主任對每一個不同個體的學生,存在著個體差異的學生,能夠做出符合實際情況的心理狀態的判斷,并且對癥下藥地給出中肯的建議,給學生提供為人師者的幫助,讓學生的心理狀態變得越來越好。
這個階段的學生除了學校以外最經常出現的場所就是自己的家中,對于心理狀態已經或將要出現健康問題的部分學生,班主任應該和學生的監護人進行及時的溝通和交流,對學生的心理狀態和平時校內的行為表現的異常之處詳細地講解給監護人,讓監護人能夠明白學生此時所處的狀態岌岌可危,讓監護人在家中對學生的心理狀態和外在的行為表現、情緒等做好觀察,并且和班主任進行連續的溝通,和班主任一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做出努力。家校合作式的監管對學生的看管時間更長,基本涵蓋了學生的普通一天,更便于班主任得出對學生心理狀態的分析,得到更趨近于正確的判斷結果。如果學生之前有心理消極的趨勢的話,班主任就可以聯系學生的家校的表現情況,未雨綢繆地對學生進行和平的溝通交流,讓學生得到緩解和鎮定;如果學生已經處于亞健康的心理狀態,班主任也能根據監護人提供的信息更加全面地對學生情況有進一步的了解,對學生的情緒疏導和心理健康指導更有自信。學生也能更快地擺脫心理亞健康的陰霾狀態,調整好自己的狀態,重新踏上快樂的學習征途。
在以往班主任沒有及時關注到高中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的時候,學生受到傷害的事情頻繁發生,這是因為學生沒有了解相關的心理知識,對自己的心理狀態雖然能感受到危險和過于消極,但是缺乏科學的解決方法或正確的理論引導學生走出陰霾,所以現在人們對學生的心理狀態和健康越來越關注和重視。這也意味著要當好一個班主任,不僅要做好自身的本職工作,比如教學事務的管理和分配安排,教學任務的達成,還要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多加了解,對心理方面處于亞健康狀態的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導,對心理方面暫時處于健康的學生進行經常的平等交流和溝通,才能保證學生的身心安全,進而更沒有后顧之憂地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