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應雄
貴州省銅仁第一中學
在高中課程中數(shù)學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相對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而言分層教學方法是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教師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運用分層教學,教師應從學生實際出發(fā),通過針對性教學實現(xiàn)有效引導,在教學中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提升學生數(shù)學能力。
1.對學生分層不合理。從高中數(shù)學的分層教學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出:分層教學,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根據(jù)學生的能力水平、知識結構水平以及個性差異等因素進行合理分層,確定相應的層級,并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達到因材施教的教學目的。由此可見,對于教師的分層教學而言,首先最重要的是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層。從理論上講,分層教學是很簡單的,不過就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層。但是,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有些事情就沒看起來的那么簡單。如對學生的分層,教師如何確定學生的個性差異?如何對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水平進行一個定量化的界定?尤其是在個性差異的界定上,這是一個定性的因素,教師在教學中是很難界定的。所以,如果教師在分層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掌握不準確,或者是分層的過程中融入了個人的喜好和偏好等因素,那就會使分層教學失去應有的合理性,影響了教育公平的原則。尤其是對于鄉(xiāng)鎮(zhèn)的高中數(shù)學教學,從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部分高中的學生存在著不善于溝通和交流的現(xiàn)狀,學生比較“害羞”,在課堂上或者是課余時間都不善于和教師進行溝通和交流,在這樣的教學現(xiàn)狀下,要想讓教師對課堂教學進行合理的分層,勢必就會很有難度。因為教師難以掌握學生的真實情況,從而在分層的過程中就缺少了很多可以參考的因素,從而會導致分層不合理,最終影響了分層教學的效果。
2.教學內(nèi)容缺乏針對性。高中數(shù)學分層教學實施的目的:就是要針對不同層級的學生實施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從而使得每個層級的學生都能夠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教師很難實施具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例如,對于同一個班級的學生,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只能夠盡可能地考慮到各個層級學生的感受,盡可能地避免部分學生“吃不飽”,部分學生“吃不消”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但要真正地讓教師準備幾個教案,在一個課堂上實施幾種不同的教學模式,這看起來似乎是不可能的。我們知道,高中數(shù)學教師的教學壓力是蠻大的,一般情況下,一個教師要帶幾個班級,不僅要負責幾個班級的教學,還要負責作業(yè)以及平時的各種習題和練習,很多教師在處理這些事情的過程中,已經(jīng)是忙得難以分身。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還要讓教師針對班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模式,這無疑是“趕鴨子上架”,難以有效地實施。
1.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層。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層,是高中數(shù)學分層教學的第一步,也是關鍵性的一步。為了盡可能地照顧每個層級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的信心,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層的過程中,應當盡可能地采用隱性分層的方式。如教師在高一年級的學生進行分層的過程中,可以根據(jù)學生上個學期每次考試的成績進行匯總,再算出其中的平均分,然后根據(jù)學生平時在課堂教學和作業(yè)中的表現(xiàn)進行合理的打分,評比出最終的分數(shù)。然后按照所評比出的分數(shù)對學生進行分層(A、B、C)。在分層的過程中,為了不讓分層顯得過于扎眼,教師可以通過座位編排的方式,將學生進行不同的分層。此外,在分層的過程中,為了方便學生的交流討論,教師一般是將前后左右的四個學生編為一組,如果教師是將學生分成三層,那每個組里盡可能地要有三個層級的學生,即A層級1人,B層級兩人,C層級1人。這樣,才能體現(xiàn)隱性分層的“同組異質(zhì)”原則,在班級交流討論的過程中,學生才可能相互之間提供幫助,促進學生的共同發(fā)展。
2.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教學內(nèi)容。在高中數(shù)學分層教學的過程中,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教學,這是因材施教的直接體現(xiàn),同時也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而教師要想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內(nèi)容,備課是極為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石燕說:“根據(jù)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水平,巧妙地設計教學程序,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即備課型教法。”教師在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過程中,為了盡可能地照顧到各個層級學生的基本需求,可以從B層級的學生出發(fā),以B層級的學生為基礎,采取向上和向下輻射的方式,盡可能地滿足不同層級學生的不同需求。例如,在課堂教學導入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通過由基礎向下輻射的方式,降低課堂教學的難度,根據(jù)由易到難的方式,讓學生在課堂教學導入的環(huán)節(jié)很快進入狀態(tài);而在課堂小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由基礎向上輻射的方式,適當提高課堂教學的難度,讓學生對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了解提升到另外一個高度,盡可能地滿足不同層級學生的需求。此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于課堂教學中的學困生,還應當予以個別的輔導,讓他們趕上學習的步伐,提升學生學習的整體效率。
分層教學是現(xiàn)代教育背景下一種理想化的教育模式,教師在進行高中數(shù)學教學時,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通過分組教學與多元化教學完善分層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