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玲 唐敏
新時期,我國現代農業強大的生命力日益凸顯,現代農業注重適度規模、科學技術和現代化管理,而現階段我國傳統農業仍以分散經營為主,且農業生產者大多知識水平較低,依靠農戶自身難以實現與現代農業銜接,亟需探索促進兩者銜接的可行性方案。
根據第三次農業普查結果,我國有2.3億承包農戶,其中規模農業經營戶為398萬戶,文章將除規模農業經營戶外的其他承包農戶統稱為小農戶,因此小農戶占我國承包農戶的98%以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小農戶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我國農業生產主體的位置。為使現代農業的紅利惠及更多農戶、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和實現農民增收,我國提出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銜接的政策,如何讓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進行銜接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存在弊端,為了實現質量興農,要推行現代農業種植方式。當前我國農業生產成本整體呈上升趨勢,收益、成本收益率均呈下降趨勢。
生產成本呈上升趨勢。傳統農業的耕、種、管、收各環節均由人力完成,上世紀中期化學技術被運用到農業生產中,農藥、化肥、農膜的廣泛使用增加了農業生產成本;另一方面勞動力的機會成本逐年升高,使得家庭用工折價和雇工費用增加;除此之外,土地成本也逐漸增加。由表1可知,自2006年至2018年,農業生產成本呈上升趨勢。圖1折線圖更直觀的體現出這種變化趨勢。
利潤呈下降趨勢。農業利潤由其總收益與總成本的差值表示,由表1可知農業總收益和總成本整體呈現上升趨勢,但總成本的上升幅度比總收益的上升幅度大,除去個別年份自然災害的影響,由圖1可知農業利潤的整體趨勢是下降的。
成本收益率呈下降趨勢。成本收益率是利潤與總成本的比值,農業成本收益率是指進行農業生產所得的利潤與生產過程中付出的總成本的比值,成本收益率越高,代表著取得農業生產利潤所付出的成本越小,也就是說成本利潤率越高,取得農業利潤能力越強。由表1可以看出,自2006年至2018年農業生產成本利潤率整體呈現出逐漸下降的趨勢,甚至個別年份出現負值,說明為取得一定的利潤,所投入的成本越來越大,也說明當前農業生產面臨高成本、低利潤的特征。
當前小農戶進行農業生產面臨著成本逐漸升高,利潤相對降低的困境,個別年份甚至出現收益低于成本的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幾個方面。
小農戶組織化程度低。一般小農戶所擁有的土地面積較小且分散,組織化程度不高,現代農業種植方式難以推廣,且農業種植的物質與服務費用逐年升高,小農戶分散化種植難以獲得規模經濟帶來的紅利,因此小農戶的物質與服務費用呈現上升的趨勢。除此之外,勞動力的機會成本也逐年上升,自2006年至2017年上升了將近4倍。小農戶組織化程度低加大了小農戶與現代農業銜接的困境。

圖1:2006-2018年三種糧食(水稻、小麥、玉米)生產成本利潤折線圖

表1:2006-2018年三種糧食(水稻、小麥、玉米)生產成本利潤值(單位:元/畝)
小農戶適度規模經濟發揮不充分。我國土地規模經營水平仍然不高,截至2017年底,我國30畝以上的農業經營主體占總數的4.6%,50畝以上的農業經營主體占總數的1.6%。除此之外,我國農業的網絡規模作用發揮不充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農業互聯網時代即將到來,但僅依靠小農戶難以構建健全的網絡體系,農業線上線下一體化程度較低,亟需改進以實現與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
小農戶老齡化和低技能化。青年人向城市流動的趨勢越來越大,農村剩余的多為老年人、婦女和兒童,青年勞動力的缺乏使得一部分家庭難以承擔所承包土地的農業生產活動,導致農業生產產量的減少甚至出現拋荒的現象,且農業從業人員的老齡化和低技能化增加了小農戶與現代農業銜接的難度,我國農業發展方向是現代農業,因此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進行銜接是農業工作重中之重。
農產品供需結構不對稱。我國農產品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供求結構不對稱,目前消費者對產品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而小農戶進行生產的時候由于選種和生產方式不同導致農產品品質不一。其次不能快速準確的接收到市場信息,及時適應市場需求,最終形成低質量產品滯銷,高質量產品供應不足的現象,且小農戶生產具有盲目跟風的特點,這加重了市場上農產品供求不對稱。
小農戶融資難。我國大部分的小農戶只是進行農產品種植,將其產物直接販賣。這樣的生產銷售模式使得小農戶無法分享產品增值帶來的收益,購買農產品初加工和深加工所需設備的大額資金及其專業化生產技術是小農戶難以逾越的鴻溝,小農戶難以獲得貸款、承擔風險能力弱和缺乏專業的技術團隊等缺陷使得小農戶生產的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面對這樣的局面,小農戶與現代農業銜接的需求更加迫切,只有讓小農戶參與到現代農業的發展中來,才能改善小農戶產品市場競爭力弱的處境,才能促進小農戶增收。
小農戶面臨的主要問題有組織化程度低、市場競爭力弱、為農服務體系不完善、老齡化。為解決這些問題,政府提出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帶動作用,通過農超對接、農社對接等多種途徑改善小農戶現狀。
供銷合作社提供生產性服務:
土地托管,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農資供應,確保農產品品質
農機作業,解放農村勞動力
農技、農藝,實現農業與自然和諧發展
農產品加工,促進小農戶增收
經營性服務:
開展“農戶+合作社+超市”模式
開展“訂單農業”模式
開展電子商務
提供金融性服務:
推進“三位一體”綜合合作
目前,供銷合作社服務涉及農民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銜接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供銷合作社應當發揮其優勢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銜接。
供銷合作社提供生產性服務。當前不少農村地區出現土地閑置現象,這種現象造成了極大地浪費。土地托管是適應新時期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創造性產物,能夠保證土地合理有效的運作。供銷合作社為小農戶提供農業生產一條龍的土地托管服務,是不影響農民進城務工且能夠順利進行農業生產的重要保障。當前的托管方式有半托管、全托管和個性化定制托管,小農戶可以自主選擇適合自身的土地托管模式。土地托管使得原本分散的土地得以集中經營,可增加有效種植面積。截至2018年底,土地托管推廣到29個省份,服務規模約占耕地總面積的十分之一。
我國農產品存在產品品質不一的現象,為提高農產品質量,我國開展向農業生產者供應農業生產資料和提供測土配方服務。依托供銷合作社完整的基層網絡,各省份供銷合作社因地制宜的供應農業生產資料,加強農藥使用技術指導,提高農藥殺蟲、防病、除草效果,降低用量,減輕農業面源污染。
農業機械化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環節,大力推廣農業機械化可以節省勞動力資源,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通過農業機械化可以保證規范化育種、規范化管理和規范化收獲,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即市場競爭力。農業機械購置價格較高,且具有較高的資產專用性,一般的小農戶難以承擔購置費用,供銷合作社增設農機作業服務,使得小農戶能夠享受農業機械化帶來的紅利。截至2018年,我國糧食種植機械化水平超過80%,但水稻的機插率、玉米機收水平仍有待提高。
隨著工業生產的發展,農藥、化肥作為促進生產的法寶被廣泛的用于生產環節,小農戶知識水平較低使得農藥、化肥的運用過于粗放,嚴重影響了自然環境。面對這樣的問題,供銷合作社應為小農戶提供農技、農藝服務,在種植環節指導小農戶合理的使用農藥、化肥,采用更節水的方式進行灌溉;在小農戶間開展現代化農機具的技術培訓;指導小農戶科學合理的對農產品進行儲藏和加工,避免造成浪費。除此之外,供銷合作社應當依托其健全的組織體系制定農產品化學物品殘留標準并進行推廣,促進農業與自然和諧發展。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加工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然而小農戶難以分享農產品增值帶來的收益,為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減少初級農產品流通消耗、提高小農戶收入,應在農業生產源頭發展農產品加工產業。供銷合作社應發揮其社有企業優勢,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改善小農戶在產業鏈中的弱勢地位。
供銷合作社提供經營性服務。近年來,隨著生活方式的轉變,供銷合作社在經營性服務方面不斷進行創新。在與大市場博弈中小農戶處于弱勢地位,為解決農產品買難賣難問題,應提升小農戶的組織能力,增強其話語權。供銷合作社是為農服務的合作組織,代表農戶的利益,供銷合作社應發揮其帶頭作用,組織帶領小農戶同大市場進行銜接。“農戶+合作社+超市”模式中合作社可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通過溝通市場需求與農戶供應解決農產品供需不匹配的問題,實現農產品及生產資源的最優配置。“農戶+合作社+超市”模式既增加了超市的營業收入,又促進農民增收。
小農戶對市場信息捕捉能力弱,導致農產品滯銷,另一方面小農戶產品在市場銷售環節缺乏品牌效應,消費者對于品牌的信任感和忠誠度是促進產品銷售的重要保障。面對當前問題,供銷合作社采取訂單農業的方式,一方面可以保證企業自主控制其產品質量,另一方面可以解決小農戶生產的盲目性和買難賣難問題。小農戶種植具有分散性強的特點,供銷合作社在組織小農戶統一生產方面應發揮積極作用,面對企業的高質量要求,供銷合作社應督促并指導小農戶進行規范化生產,只有通過這種途徑才能增加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從而實現產品銷售環節的暢通。
對于生產經營者而言電子商務的出現使得營業成本降低、銷售范圍擴大。但農產品體積大、產品重、易變質,使得農產品電子商務比工業品電子商務面臨更多發展困境。為幫助小農戶解決農產品銷售問題,供銷合作社系統憑借其基層經營網點構建電子商務平臺,截至2018年底,供銷合作社系統共發展電商企業1571家,促使10多萬種農產品實現線上交易。
供銷合作社提供金融性服務。目前小農戶貸款難問題越來越嚴重,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小農戶的收入不穩定且信用程度難以衡量,面對這樣的問題小農戶很難從金融機構獲得貸款。供銷合作社應發揮其組織優勢,推動資金互助的進程,致力于產業發展和農戶生產生活需要。供銷合作社推進“三位一體”綜合合作,促進鄉村金融服務發展。
供銷合作社擁有較健全的組織制度體系、網絡、資源、人才、管理等獨特優勢,有利于推動村鎮集體經濟發展,從而有利于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為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更好銜接,在生產環節,供銷合作社可通過組織合作社、土地托管等形式組織小農戶,實現規模經濟,合理規避農業自然風險、技術風險;在加工環節,通過農產品深加工,延長產業鏈,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實現農戶增收;在流通環節,采取統一收購農產品,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線上線下一體化,提高市場買賣價格談判地位,合理規避市場價格波動風險,利潤返還等方式維護農戶利益;在資金融通環節,通過多種資金互助方式,成員間封閉運行,小農戶互惠互利,解決季節性資金周轉問題;為了更好的發揮作用,供銷合作社自身也需要繼續進行綜合改革以適應農業生產經營環境的變化。為了能夠在小農戶與現代農業銜接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供銷合作社自身仍需從五個方面進行改革創新。繼續推動基層社發展,只有基礎牢固,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創新為農服務方式,我國各地區地理形勢和人文環境差異性大,應該積極探索為農服務方式,努力實現不同地區之間的共同發展;建設現代化流通體系,推動電子商務發展,優化農產品線上銷售模式,做好農產品流通保障;加強聯合社建設,打造上下貫通,聯合合作的現代化供銷合作社系統;積極吸納人才,采取內部培養和外部聘請結合的方式,為供銷合作社系統提供新鮮的血液,增強供銷合作社系統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