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冉
摘 要:以往傳統的高中生物教學過于強調學生的基礎知識,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培養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導致高中生物的教學質量一直無法得到有效提升,更別說促使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了,而“生活化”教學策略的應用正好有效解決了這些問題,并且幫助學生養成了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增強了學生的生活技能。
關鍵詞: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
一、引言
新課程標準教育理念,強調了現實生活與學科知識技能相結合的教學形式,要求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實現對生物學概念與規律的全面理解。因此,教師應當基于學生實際生活經驗,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與探究能力,促使學生在生活化場景中不斷深化對生物知識原理的掌握和理解。
二、課前備課生活化
(一)教師要結合實際生活進行備課
為了在高中生物課堂中推行生活化教學,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就需要保證授課內容生活化。因此,教師在上課前就需要為教學做出足夠的準備,利用當前充足的教學資源,結合相關的多媒體設備,做出比較貼近生活的多媒體課件,滿足學生對生物的求知欲。例如,教師在講解能量的時候,就可以結合相關的多媒體設備,動態表現糖元分解的過程,將能量分解為ATP的過程中,清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使學生對能量有一個更加直觀的認知。
(二)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積累生活經驗
在高中生物課堂中推行生活化教學,定會使得學生掌握更多的生活經驗,對生物學科本身來說,這門學科與生活就有非常高的貼近程度,部分知識在學習過程中更是離不開相應的生活基礎。因此,教師在課前就可以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并引導學生發現所學內容與生活中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就能夠初步了解知識與生活的大概聯系。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在講解相關生物知識的時候,學生就能夠很輕松地了解,對于部分接受能力比較強的學生來說,采取這種課前預習的方式,能夠起到觸類旁通的效果。
三、基于生活現象精心設計生物課堂導語
導語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剛上課,大多數學生的注意力依然在課堂外,而如何能把學生的注意力快速引入課堂中呢?這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導語,實踐表明,基于生活現象設計導語是最有效的,其一是生活現象往往更直觀生動,其二是生活就在學生身邊,學生對于生活現象更容易接受,例如:在教學“細胞的衰老和凋亡”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舉例人體衰老的普遍現象,或者是青年人長白頭發的現象,引導學生思考老年人為什么要長老年斑,他們的皺紋為什么越來越多。這些現象都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以生活現象作為導語,不僅會帶給學生別樣的學習體驗,還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作業布置生活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人們生活的世界是流動和變化的,而生物學同外部世界緊密聯系,僅憑著相關知識和理論的學習,無法掌握生物課程的全部內涵。在這種情況下,唯有讓學生多動手、多探索,具體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造能力,才能加深他們的生活化印象,讓學生對教材上知識點的理解更加到位和透徹,從而建構起當前所學知識的現實意義。因此在課堂實驗之外,教師可以設置合理的生物作業,比如學完發酵技術的應用后,讓學生自己嘗試著制作一瓶泡菜或者腐乳;學完酶的研究與應用后,試著去超市采購一袋加酶洗衣粉,比較與普通洗衣粉的洗滌效果,等等。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貫徹生物知識,使他們的生物學習深入生活,變得更加具有實用性。
五、有效增強生活化課外實踐
課外實踐活動是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當充分利用課外實踐活動,或者是適當增加課外實踐時間,以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講解《生長素的生理作用》時,教師首先可以讓學生們觀察生活中有哪些現象體現了這一內容,并進行記錄,然后在課堂上展示學生們的記錄結果,并對不同的觀點進行討論,而教師則主要對學生們的結果進行客觀評價,或者指出學生的錯誤所在。這樣在實驗中掌握的知識內容會更加鞏固,課堂討論與印證的過程也使學生可以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可以進行針對性的改善與提升。
六、課堂導入生活化,激發學生探索欲和求知欲
眾所周知,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人們的探索欲和求知欲,生物學習也不例外,學生只有對生物現象或者實驗產生濃烈求知欲,才能通過不斷探索求得真知。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想要激發學生探索和求知欲,首先需要做到在課堂導入環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全身心投入探索生物知識的環境中,而采用生活化方式導入課堂教學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能夠使他們在已經掌握生活常識或案例中挖掘生物原理。正所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學生在生活化課堂導入環節,不僅可以感受到生物學的樂趣,還可以快速了解并掌握新知。
要讓學生發現自己對高中生物學科的學習樂趣的話,就要注重有關高中生物學科展開教學的導入過程。一般而言,導入高中生物學科知識一般有以下幾種形式:基礎高中生物學科理論知識講解分析、讓學生觀察多媒體課件中的視頻或者圖像等。而要開展高中生物學科的生活化教學,教師必須在課堂開始前利用一些淺顯的生活化的例子,激發學生學習有關知識的興趣。很多生物學科的知識其實都自于日常生活,學生在學習有關理論知識時也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生活中的例子進行記憶學習。在學習有關生物理論知識之前,他們的腦海中已經形成了有關知識的看法。如果教師能夠在解析有關理論知識的時候不斷穿插一些熟悉的生活現象或者例子的話,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拉近生物學科知識和學生的心理之間的距離,深化他們之前對有關理論知識的研究和理解,發現高中生物學科知識的奇妙魅力。
七、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廣大教育工作者想要提高教學效果首先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不僅能夠快速將其帶入教學環境中,還能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生物知識源于生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展開教學,既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還能夠體驗生物學習的樂趣,進而提高學習生物的積極性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