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長期以來,作文教學都是語文教學中的薄弱環節。筆者通過在教學實踐中堅持開展隨筆化寫作的教學研究,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激活了學生內心蘊含的真情實感,在教學中形成了濃厚的作文教學研究氛圍。隨筆化寫作教學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積累作文素材,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而且能夠挖掘和提煉主題思想,鍛煉學生的創新性寫作能力。
關鍵詞:作文;語文教學;隨筆化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29-0080-02
引 言
在多年語文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不少學生害怕作文,因為平時語言積累少,對周圍事物沒有留心觀察,他們缺乏豐富的寫作素材,缺乏想象力,所以在寫作時往往無從下筆,難以表達真情實感,也難以把想要表達的東西寫得具體生動。此外,千篇一律的作文題材略顯枯燥,很難引起學生的寫作興趣。筆者通過在教學實踐中進行隨筆化寫作教學,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喜怒哀樂,促使他們養成留心觀察、認真思考的良好習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幫助他們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素材,有效促進了寫作教學的發展。
一、“生活隨筆”作文教學
在多年的作文教學中,筆者深切體會到學生需要有真實的經歷和體驗,才可能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生活隨筆”作文教學就是從這個方面著手,解決學生“無米下炊”的寫作難題。
葉圣陶先生曾說:“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學校開展的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以及學生豐富的校外生活都可以為學生的寫作提供豐富而真實的生活素材,教師首先應該牢牢抓住這些機會引導學生寫作,而不是刻意創造情境。例如,在六年級學生臨近畢業的時候,學校開展了“感恩母校,感恩老師”的主題活動,每一個學生都參與了從活動前的精心準備到活動中的精彩設計等一系列活動,回顧了六年小學生活難忘的瞬間,他們采用獨特的方式表達了對教師的感激之情,有的寫賀卡,有的做手工禮物。筆者抓住這次活動,引導學生把這份濃濃的感恩情誼化作了文字,寫成了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文章。除此之外,學校還有很多豐富多彩的活動,比如拔河比賽、踢毽子比賽、放風箏比賽、歌詠比賽、打雪仗、參觀玻璃博物館、長城研學系列活動、粽情飄香話端午等,這些活動都是非常寶貴的寫作素材。
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學生經常會在節假日跟隨家長出門旅游,既豐富了假期生活,又開闊了視野,根據這種生活經歷寫出的文章就帶有孩子特有的純真和童趣,學生的情感便會自然地流露于筆尖。
文章是生活的反映,生活中并不總是驚濤駭浪的。常態的生活是平淡而有味的,有很多無法預見的故事,也有很多不期而遇的情思[1]。因此,捕捉寫作的時機尤為重要。捕捉寫作的時機不僅能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而且能使學生產生寫作的欲望,體驗到寫作帶來的快樂。例如,新的學期要開始了,教師讓學生寫一下假期趣事,有的學生喜歡看電視,教師可以讓他們寫寫自己最喜歡的一則廣告或者一檔對自己有教育意義的電視節目。另外,教師還可以用相機捕捉教學中的突發事件,并讓學生以此展開寫作。這樣的寫作能夠讓學生感覺作文離自己很近,既不空洞,又不枯燥,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
二、把“情境隨筆化作文”引進作文教學
好奇心是學生的心理特征,教師可以抓住這一特征適當地把“情境隨筆化作文”引進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在興趣中發現,在發現中寫作,從而減少對作文的恐懼感,最終喜歡上作文。“情境隨筆化寫作”引入作文教學不但能使學生開心,也讓教師享受其中,學生在其中展現出來的樂趣更是讓教師感受到了無盡的快樂。“情境隨筆化寫作”真正讓教師和學生體驗到了寫作的獨特魅力以及它帶給作文教學的巨大變化。
“情境隨筆化作文”是一種以“趣”激趣的教學方式,緊緊圍繞學生生活來展開,基于學生周圍的人和事創設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其有一種主動表達情感的意愿,并努力訴諸筆端。小學生喜歡表現,好勝心強,教師可以通過開展競賽活動,給他們更多參與和表現的機會。這樣不但可以調節以往作文寫作中的枯燥氛圍,激發學生“我要寫”的興趣,而且可以帶給學生比賽的緊張感和成就感,激勵學生努力寫作,從而大幅度地提高寫作的質量。
例如,在情境隨筆化作文《嗑瓜子比賽》的教學中,學生興趣空前高漲,有的學生甚至說出了:“感謝上天”這樣的話。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也感到前所未有的快樂,學生也從沒有寫過這么長的文章,有的學生平時在稿紙上寫一頁字就文思枯竭了,現在寫了三頁還沒寫完,并且學生因為親身經歷了緊張刺激的游戲,深有感觸,所以文思如泉涌,滔滔不絕,文章寫得非常生動有趣。又如,情境隨筆化作文課——《搶椅子》。隨著鼓點的節奏,學生先盡情地玩著游戲,之后他們才情涌現,表達得十分暢快。再如,情境隨筆化作文課——《我要變……》。學生在這節課中走入幻想的世界,在課堂上紛紛發言,說出他們想要變成的物或人,有一些想法在大人眼里是不可思議的,根本無法實現,但他們談得頭頭是道。等到他們將這些想法訴諸筆端,他們就是勇士、愛的使者、正義的化身……
把“情境隨筆化作文”引進作文教學不僅增加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快樂,而且增加了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的快樂。在以往的公開課教學中,教師至少需要準備一個星期,雖然付出了很多的時間和努力卻往往收效甚微。而在“情境隨筆化作文”引進作文教學中以后,教師僅僅需要一兩個小時的備課時間便可以在課后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不僅大大縮短了準備時間,減輕了工作負擔,而且有效提高了作文教學的質量。
三、言為心聲,文乃其人
隨筆化作文是一棵有生命的寫作之樹,教師在隨筆化作文教學中不能急于求成,要耐心細致地進行“培植”,使學生由最初的“寫得出”到“寫得順”,再到“寫得好”。“言為心聲,文乃其人。”在隨筆化作文教學中,為了養成學生說真話、訴真情的習慣,教師可以讓學生真正把隨筆寫得更隨意、更隨感而發。比如,筆者和學生達成了協議,他們可以把流露自己心跡的隨筆給筆者看,但是有些內容,需要筆者給他們保密。這樣,學生就敢于在隨筆中寫真事、說真情,久而久之也就做到了隨感而寫,有感而發,筆者還讓學生把自己的作品裝訂成冊,在班上展出,有些學生的文章甚至發表在報刊、雜志上,這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寫作熱情。
結 語
經過這一教學實踐,筆者收獲頗多,雖然“隨筆化作文”已經成為許多語文教學的習慣,但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筆者堅信廣大教師會把“隨筆化作文”這項工作做得更好,也會不斷探索更加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并堅持不懈地付諸實踐。隨筆化作文——寫作的常青樹,伴隨著學生快樂成長,也伴隨著教師快樂投入作文教學。
[參考文獻]
李國華.隨筆,讓作文回歸本真[J].新課程(中學),2019(03):2-3.
作者簡介:楊桂軍(1970.11—),女,河北秦皇島人,本科學歷,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提高小學生語文隨筆化習作能力的研究。